隋朝大運河的意義

中考歷史
2022/2/2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首先是溝通了中國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tǒng),其次是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
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xí)?今紹興)、寧波。
隋朝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qū),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chǎn)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隋朝大運河首先是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wǎng),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其次還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jīng)過唐宋的長期發(fā)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zhèn)借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fā)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