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時間及代表人物

中考歷史
2022/2/1
洋務運動的時間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中央代表人物為恭親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tǒng)治的自救運動。
開始標志:1861年安慶內軍械所的建立
結束標志: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標志著清朝海軍實力的完全喪失,也標志著35年的洋務運動宣告破產。
洋務運動的最根本的指導思想是“自強”、“求富”。其分類思想就是“師夷制夷”、“中體西用”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系,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后四個字“中體西用”,表明洋務運動與本國封建主義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表明中學與西學各自在洋務運動中的地位,即以中學為主體,西學為輔用。
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愛新覺羅·奕(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清末政治家、洋務運動主要領導者,為了求強求富,增強鎮(zhèn)壓太平天國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支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大搞洋務運動,以興辦軍事工業(yè)為重點,也興辦民辦工業(yè),中國的近代工業(yè)從此起步。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是淮軍和北洋水師的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洋務運動領袖之一,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一生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鎮(zhèn)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zhàn)爭等。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chuàng)辦了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三江師范學堂(今南京大學前身)等,工業(yè)上創(chuàng)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