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近代史易錯知識點匯總 有哪些?家族e的知識點

高中歷史
2022/12/29
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雖然向西方學習,但他只是學習技術,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良運動,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其失敗的根源。
近代史易錯知識點1、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書寫。
2、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雖然向西方學習,但他只是學習技術,沒有觸動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質的改良運動,不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是其失敗的根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持續(xù)時間1840——1949,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是一個發(fā)展過程,《南京條約》簽訂僅僅是開始。最先破壞中國關稅自主權的條約是《南京條約》。
4、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主要目的是鎮(zhèn)壓義和團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擴大在華利益。
5、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專制),不是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近代史相關知識點近代中國人民抗爭的階段性特點及成因
前期: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丑條約》的簽訂前,反封建與反侵略基本上是分開進行的,以反侵略為主,而且是直接與外國侵略者進行斗爭。原因在于,這一時期,中外反動勢力時戰(zhàn)時和,以戰(zhàn)為主,外國對華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開的武裝侵略。《辛丑條約》簽訂后,反帝反封建斗爭結合在一起,突出表現(xiàn)為中國人民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斗爭。因為《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侵華的工具,帝國主義采用以華治華的政策,中國社會的兩大矛盾趨于匯流。
后期: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人民把反帝反封建斗爭進一步結合起來,但開始是以反封建統(tǒng)治為主,主要表現(xiàn)為反清、反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中共建立后,明確了民主革命的任務,制訂了民主革命綱領。原因是此時近代的兩大矛盾趨于匯流,而最初的革命領導者民族資產階級認識不到中國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這兩大敵人,對帝國主義妥協(xié),抱有幻想。中共成立后,正確分析了國情,把反帝反封建兩大任務結合起來,孫中山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國共兩黨實現(xiàn)合作。中共一直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