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及表現

高中歷史
2022/1/19
隋唐更替的期間的戰(zhàn)爭破壞了生產,人民流離失所;戰(zhàn)爭結束后,人少地多,人心思安,渴望恢復生產和安定生活,這事貞觀之治產生的重要原因。唐太宗引隋之苛政為戒,調整統治政策,糾正前朝之弊端,認識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他的個人作用也是“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貞觀之治的具體內容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并進一步將其發(fā)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并采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jié)約,休養(yǎng)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wěn)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