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下一句是什么

中考語文
2023/1/16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下一句是“方論功賞,以答大勛!薄笆е畺|隅,收之桑榆”原義是早晨丟失了,傍晚得到了(東隅:指日出處,借指早晨。桑榆:日將落時余光在桑榆之間,因用以指日落處,借指傍晚)。后比喻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下一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下一句是“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義是早晨丟失了,傍晚得到了(東隅:指日出處,借指早晨。桑榆:日將落時余光在桑榆之間,因用以指日落處,借指傍晚)。后比喻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
該用法:作謂語,也作定語、分句;多含褒義。
出自《后漢書·馮異傳》:“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哪里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后漢書·馮異傳》。
2、《后漢書馮異列傳》:"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3、東隅,太陽初升之所,指東方,也指事情開始之時;桑榆,黃昏太陽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終結(jié)果;叵谇亍x、豫交界處,為陜西東大門,而澠池在河南,位于澠池以東,顯然,不是指“在西邊失敗了,最后在東邊勝利了”,故而,劉秀詔書馮異之言,應(yīng)指“開始失敗了,最終還是勝利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典故“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出自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講的是光武帝劉秀派大將馮異與鄧禹去圍剿赤眉農(nóng)民起義軍,交戰(zhàn)后不幸損兵折將,馮異命令部隊加強防御,收攏潰散的散兵,并派軍裝成赤眉軍打入其內(nèi)部,結(jié)果大獲全勝。成語意思是在剛開始有所失去,但是最后還是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