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賞析 原文是什么

中考語文
2023/3/1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賞析: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相平,顯得十分開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出自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俺逼絻砂堕煛,“闊”,是表現(xiàn)“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賞析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賞析: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相平,顯得十分開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出自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
“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xiàn)“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采!皯摇笔嵌硕酥敝钡馗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
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
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zhuǎn)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xiàn)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xiàn)出來了。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綠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作者簡介王灣(公元693年~751年),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往來于吳楚間,為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并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得到當時的宰相張說的極度贊賞,并親自書寫懸掛于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范。
由此,這兩句詩中表現(xiàn)的那種壯闊高朗的境象便對盛唐詩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直到唐末詩人鄭谷還說“何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