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意思 代表人物是

中考語文
2023/3/1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漢語成語。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意思: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出自諸葛亮的《后出師表》。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今臣復統(tǒng)全師,再出祁山,誓竭力盡心,剿滅漢賊,恢復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意思不辭辛勞,貢獻自己的一切,到死為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漢語成語。拼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意思: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出自諸葛亮的《后出師表》。
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受盡一切勞苦。已:停止。小心謹慎、不怕勞苦地貢獻自己的一切直到死亡。多形容為人民事業(yè)奮斗終生的革命精神。意思為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出自諸葛亮的《后出師表》。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代表人物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瑯琊陽都(今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文學家。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后,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時三顧茅廬,諸葛亮向劉備提出占據(jù)荊州、益州,聯(lián)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的“草廬對”策(一說隆中對),劉備根據(jù)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漢政權,與孫權、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處1、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今臣復統(tǒng)全師,再出祁山,誓竭力盡心,剿滅漢賊,恢復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3、明黃宗羲《巡撫天津右僉都御史留仙馮公神道碑銘》:臣兄荷皇上知遇,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敢言病。
4、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后,后主劉禪繼位,把國內(nèi)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lián)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給劉禪寫《后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