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源頭和盡頭 黃河的歷史起源

中考地理
2023/3/1
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九省區(qū),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干流全長5464公里,落差4480米。
黃河的歷史起源據(jù)古籍記載,黃河古稱河,又名濁河,也叫中國河。相傳,早在堯舜時,黃河就是一條有名的河流。我國著名的古籍《尚書·禹貢》中,曾有過夏禹“導(dǎo)河積石”的記載。這是我國歷史上關(guān)于黃河的最早記載。
在漢代以前,中原王朝對黃河的源頭知之甚少,在山海經(jīng)中有“河出昆侖”的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后,國人開始認為,出自昆侖山并最終注入蒲昌海(羅布泊)的葉爾羌河就是黃河上游,而黃河在匯入蒲昌海后潛行地下,在積石山重新流出地表。
黃河的源頭在哪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約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兩地海拔約在4600米至4800多米之間。
卡日曲,本是藏語,意為紅銅色的河。它位于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海拔為4830米。它的源頭是5條從山坡切溝流出的小泉,最初的河道只不過是一條寬約1米、深不及1米的潺潺溪流。這條溪流從平坦而又狹長的卡日曲河谷,由西南向東北而流,沿途接納大大小小的眾多支流,逐步匯成一條寬約10米多、深1米多的小河?ㄈ涨铀宄阂姷,游魚可數(shù),兩岸有無數(shù)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海子”,河水穿過100多公里的峽谷,在巴顏禾欠山與約古宗列會合,注入瑪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