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古詩里的化學方程式,文學和化學的結合也是如此完美!

中考化學知識資源
2021-3-13 21:52:13 文/邵菲 圖/戴偉
提到古詩詞,你能想到與化學知識相關嗎?
古人優(yōu)雅的詩句中竟包含著現(xiàn)代科學!
是不是科學無時無處不在?
這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憶王孫·夏詞
宋·李重元
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
釋義:
詞中描述了夏季的雨后,愜意享受晌午的時光。雨后的荷花散發(fā)出滿院的香味,令人心曠神怡。由于荷花中的香味物質分子在自由運動所以滿園的清香,這是“分子運動”現(xiàn)象;其次,句中“過雨”兩個字也十分關鍵,雷雨過后會感覺空氣格外的清新!
原因:
其一是雨水沖刷了空氣中的塵土,為空氣做了一次“凈化”;其二是在雷電的作用下,空氣中少量的氧氣在電擊下生成了臭氧,而臭氧就是令我們感到雨后空氣清新的源頭。
臭氧小知識
臭氧在常溫下,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主要分布在10km~50km高度的平流層大氣中。高濃度的臭氧是真的很臭,并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因此也經常被做消毒、殺菌、漂白之用。而低濃度的臭氧不僅不臭,相反還帶有一絲青草的清新。而雷雨過后,空氣中會彌漫著少量的臭氧,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會在雨后的戶外感到空氣格外好的原因了。
客從
唐·杜甫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
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釋義:
從南方來的客人送給詩人一顆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紋字跡,詩人珍藏在箱中。過了好久,開箱尋看,珍珠不翼而飛,只剩下一些紅色液體,令其迷惑不解。
原因:
珍珠貝的外套膜中受到刺激后產生的分泌物凝積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還有少量的有機質。碳酸鈣難溶于水,在酸性條件下能轉變?yōu)樗崾禁}而溶解。杜甫居室漏雨潮濕,遇到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珍珠發(fā)生了化學反應變成了紅色液體。
化學方程式:
CaCO+ CO+ HO =Ca(HCO)
【CaCO(碳酸鈣)、CO(二氧化碳)】
詠石灰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釋義:
詩中不但展現(xiàn)了于謙清白一生的真實寫照,還精辟地闡述了生石灰的生產過程。
“千錘萬鑿出深山”——表明了原料來源。
“烈火焚燒若等閑”——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質地堅硬,經過千錘萬鑿將石灰石敲碎,然后在石灰窯里燒制成白色的生石灰。
化學方程式:CaCO(s)=CaO(s)+CO(g)
【(s)固體、(g)氣體】
“粉身碎骨渾不怕”——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白色的熟石灰。
化學方程式:CaO+HO=Ca(OH)
【CaO(氧化鈣)】
“要留清白在人間”——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
化學方程式:Ca(OH)+CO=CaCO↓+HO
【HO(水)】
標簽:中考化學 趣味化學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考化學ID:zkhx100
聲明:素材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向右滑動關注"高考化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