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shù)學的9大經(jīng)典解題法,暑期掌握開學必拿高分!

河南中考資訊
2021-7-25 07:17:58 文/劉詩涵 圖/何磊
很多同學覺得初中數(shù)學很難,每次考試都丟分很多,已經(jīng)成了“扯后腿”的學科。其實,細心的同學通過歸納總結,應該會發(fā)現(xiàn)涉及的幾種解題思路。
初中數(shù)學不難學,但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九個方法可以說貫穿了整個初中乃至后續(xù)高中的數(shù)學學習,同學們務必要掌握哦!
1、配方法
通過把一個解析式利用恒等變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項配成一個或幾個多項式正整數(shù)次冪的和形式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叫配方法。
配方法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它是數(shù)學中一種重要的恒等變形的方法,它的應用十分非常廣泛,在因式分解、化簡根式、解方程、證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數(shù)的極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經(jīng)常用到它。
例:
用配方法將二次函數(shù)一般式變?yōu)轫旤c式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乘積的形式,是恒等變形的基礎,它作為數(shù)學的一個有力工具、一種數(shù)學方法在代數(shù)、幾何、三角等的解題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許多,除中學課本上介紹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還有如利用拆項添項、求根分解、換元、待定系數(shù)等等。
例: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換元法
換元法是數(shù)學中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應用十分廣泛的解題方法。
通常把未知數(shù)或變數(shù)稱為元,所謂換元法,就是在一個比較復雜的數(shù)學式子中,用新的變元去代替原式的一個部分或改造原來的式子,使它簡化,使問題易于解決。
例:
換元法化簡整式
(x+2y)2-(x-2y)2
換元法1
令a= x+2y,b= x-2y
原式=a2-b2
=(a+b)(a-b)
a+b=2x, a-b=4y
∴ 原式=2x4y
=8xy
換元法2
令a=x, b=2y
原式=(a+b)2-(a-b)2
=(a2+2ab+b2)-(a2-2ab+b2)
=4ab
=8xy
4、判別式法與韋達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x2+bx+c=0(a≠0)中,△=b2-4ac,不僅用來判定根的性質,而且作為一種解題方法,在代數(shù)式變形,解方程(組),解不等式,研究函數(shù)乃至幾何、三角運算中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韋達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求另一根;已知兩個數(shù)的和與積,求這兩個數(shù)等簡單應用外,還可以求根的對稱函數(shù),計論二次方程根的符號,解對稱方程組,以及解一些有關二次曲線的問題等,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例:
判別式:△=b2-4ac
韋達定理
5、待定系數(shù)法
在解數(shù)學問題時,若先判斷所求的結果具有某種確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數(shù),而后根據(jù)題設條件列出關于待定系數(shù)的等式,最后解出這些待定系數(shù)的值或找到這些待定系數(shù)間的某種關系,從而解答數(shù)學問題,這種解題方法稱為待定系數(shù)法。
它是中學數(shù)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
把多項式x2+ax+b分解因式,得(x+1)(x﹣3)則a,b的值分別是( )
A.a=2,b=3
B.a=﹣2,b=﹣3
C.a=﹣2,b=3
D.a=2,b=﹣3
試題分析:
根據(jù)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可得(x+1)(x﹣3)=xx﹣x3+1x﹣1×3=x2﹣3x+x﹣3=x2﹣2x﹣3,對比系數(shù)可以得到a=﹣2,b=﹣3.故答案選B。
6、構造法
在解題時,我們常常會采用這樣的方法,通過對條件和結論的分析,構造輔助元素,它可以是一個圖形、一個方程(組)、一個等式、一個函數(shù)、一個等價命題等,架起一座連接條件和結論的橋梁,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這種解題的數(shù)學方法,我們稱為構造法。
運用構造法解題,可以使代數(shù)、三角、幾何等各種數(shù)學知識互相滲透,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7、面積法
平面幾何中講的面積公式以及由面積公式推出的與面積計算有關的性質定理,不僅可用于計算面積,而且用它來證明平面幾何題有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用面積關系來證明或計算平面幾何題的方法,稱為面積方法,它是幾何中的一種常用方法。
用歸納法或分析法證明平面幾何題,其困難在添置輔助線。面積法的特點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積公式聯(lián)系起來,通過運算達到求證的結果。
所以用面積法來解幾何題,幾何元素之間關系變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只需要計算,有時可以不添置補助線,即使需要添置輔助線,也很容易考慮到。
例:
如圖,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點,過D分別向AB,AC引垂線,垂足分別為E,F(xiàn),CG是AB邊上的高.問:DE,DF,CG的長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等量關系?并加以證明:
DE+DF=CG.
證明:
連接AD,
則S△ABC=S△ABD+S△ACD,即
∵AB=AC,
∴CG=DE+DF
8、幾何變換法
在數(shù)學問題的研究中,常常運用變換法,把復雜性問題轉化為簡單性的問題而得到解決。所謂變換是一個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個一一映射。
中學數(shù)學中所涉及的變換主要是初等變換。有一些看來很難甚至于無法下手的習題,可以借助幾何變換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另一方面,也可將變換的觀點滲透到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將圖形從相等靜止條件下的研究和運動中的研究結合起來,有利于對圖形本質的認識。
幾何變換包括:
(1)平移;
(2)旋轉;
(3)對稱。
例:
如圖,△ABC中,∠BAC=90°,AB=AC,P、Q是BC上兩點,且滿足BP2+CQ2=PQ2,則∠PAQ的度數(shù)是 °.
證明:
做AD⊥AP,且AD=AP,連接DQ
∵AB⊥AC,AD⊥AP
∴∠BAP=∠CAD
又∵AB=AC
AP=AD
∴△ABP≌△ADC
∴DC=BP
∵∠ABC=∠ACB=45°
∴∠DCQ=90°
∵BP2+CQ2=PQ2
∴PQ=DQ
又∵AQ=AQ,AP=AD
∴△APQ≌△ADQ
∴∠PAQ=45°
9、反證法
反證法是一種間接證法,它是先提出一個與命題的結論相反的假設,然后,從這個假設出發(fā),經(jīng)過正確的推理,導致矛盾,從而否定相反的假設,達到肯定原命題正確的一種方法。
反證法可以分為歸謬反證法(結論的反面只有一種)與窮舉反證法(結論的反面不只一種)。
用反證法證明一個命題的步驟,大體上分為:
(1)反設;
(2)歸謬;
(3)結論。
反設是反證法的基礎,為了正確地作出反設,掌握一些常用的互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
是/不是;
存在/不存在;
平行于/不平行于;
垂直于/不垂直于;
等于/不等于;
大(小)于/不大(小)于;
都是/不都是;
至少有一個/一個也沒有;
至少有n個/至多有(n一1)個;
至多有一個/至少有兩個;
唯一/至少有兩個。
歸謬是反證法的關鍵,導出矛盾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須從反設出發(fā),否則推導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推理必須嚴謹。
導出的矛盾有如下幾種類型:與已知條件矛盾;與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公式矛盾;與反設矛盾;自相矛盾。
例:
用反證法證明命題“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個銳角不大于45°”時,應先假設( )
A.有一個銳角小于45° B.每一個銳角都小于45°
C.有一個銳角大于45° D.每一個銳角都大于45°
試題分析:
用反證法證明命題的真假,應先按符合題設的條件,假設題設成立,再判斷得出的結論是否成立即可。
解:
用反證法證明命題“在直角三角形中,至少有一個銳角不大于45°”時,應先假設每一個銳角都大于45°。
故選D
河南新高一/初三/初二/初一家長群正式啟動!加入升學大家庭,提前規(guī)劃,決勝未來!
加入河南中考在線家長群
你能獲得:
①全方位了解初高中升學政策
②往年中高考考真題、?嫉荣Y料
③掌握初高中全年節(jié)奏,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
危險的“初二現(xiàn)象”!初一初二學生、家長早點看。ǜ綉獙Σ呗裕
2021-07-20

一張圖包含了近兩年考試?嫉某踔谢瘜W重點知識!
2021-07-20

重磅!19日河南多地中考分數(shù)線出爐。ǔ掷m(xù)更新中~)
2021-07-19

初中物理涉及的常量及應用,都在這里
2021-07-19

聲 明本文為河南中考在線(hnzkzx1)整理,文章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初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