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變態(tài)”畫家,31歲離奇死亡,留下217幅詭異畫作,網友:他到底經歷了什么?

美術高考招生考試
2021-10-12 18:11:38 文/張磊 圖/杜博
別人畫畫要3年,這里只要3天
作為一個成年人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學習上
都會面對著或多或少的壓力與無奈
有時它會讓我們感到困頓、感到窘迫
甚至讓人惶惶不安...
在島國日本
就有這么一位“不同尋!钡漠嫾
他將人類與日常用品結合為一體
描繪出一幅幅人們在工作學習上
生活中的“詭異”場景
他想要給人們表達什么呢?
第一次看,你懂了嗎?
青年人被"困"在了這座教學樓中
上班族變成集裝箱擠在電車里
城市的建設由人類血肉鋪成
人類是一顆顆鞠躬90度的螺絲釘
這些作品就是出自畫家
石田徹也
他1973年生于日本靜岡
年僅31歲的他,因火車事故
在東京被判為非正常死亡
留下了217幅這些作品
(1973年6月16日-2005年5月23日)
他這樣的離世
被外界猜測為自殺
給人留下了一段未解的傳奇
而他的作品,更一度被網友刷屏傳播
大家紛紛表示:當看久了這些作品
似乎讓人明白什么
甚至讓感同身受起來...
生前,石田徹也在畫界
就一直堅持創(chuàng)作這些
超現(xiàn)實的“詭異”作品
這種被稱為:致郁風格的畫面
或許讓人看了有一種強烈不安與恐懼
因此,他的作品一直不被世人所看好
《牢騷》
《潮蟲之眠》
而諷刺的是:生前不被重視的他
離世后卻像梵高、莫奈一樣
一幅作品被拍賣出了412萬港幣高價
還被日本藝術界成為:“天才畫家”
“21世紀被世界輕視的亞洲最偉大藝術家”
作品《無題》拍價412萬
來自成人世界的關懷
是一種疼愛,還是傷害?
▼
每天被機器自動飼養(yǎng)的人類
▼
從形態(tài)和作用來講標準的“工具人”
▼
石田徹也就這樣
將人與物合二為一
變成了一種機械式的存在
或許在他眼里,每天重復腳印
低頭來回忙碌的人類
已經和機器沒什么區(qū)別了
《飛不起來的人》
《無題》
石田徹也畫里的人物
總是面無表情,卻穿戴整齊
他們身體僵硬時而呈現(xiàn)一種詭異的姿態(tài)
好像被困入窘境般
散發(fā)著一種深陷苦難的無助感
《文字》
同時畫面也是冰冷的
畫里人物的冷漠,眼神空洞
總讓人不寒而栗
或許這就是現(xiàn)代的生活
人們被時間、被工作、被規(guī)則所束縛
沒有了自由空間的結果
很多人都認為
畫中的人物就是石田徹也自己
但卻卻否認了,也許畫面的一切
都只是那個平時沉默寡言、不善社交的他
對日常生活所接觸,所看到的事物
隨手記錄并創(chuàng)作出來的成果
石田徹也的父母
都是傳統(tǒng)的律師、醫(yī)生職業(yè)
從小喜歡畫畫的他
本想著讀美術高中
卻遭到了他們強烈反對
最終迫于壓力的石田徹也
聽從了父母意見選擇了普通高中
大學畢業(yè)后,石田徹也的求職生涯
屢屢受挫,找了很多工作并換了很多工作
最后,他選擇一邊打工一邊繼續(xù)繪畫
為了能有更多時間
他白天窩在房里專注畫畫
直到深夜,才跑去工廠、工地打零工
維持生活...
石田徹也朋友回憶:
“無論何時看到石田徹也,他都在畫畫!
“夢想織就了網,人卻如蛹活著”
“人類用機器創(chuàng)作出野獸
野獸再生出人類怪胎
它是人,是獸,或是怪物"
“面試時候的我們”
"現(xiàn)代人的生活"
在如今,少年犯罪和兒童殺害事件
成為了社會的焦點
而在石田徹也的作品中
也能發(fā)現(xiàn)他以一顆柔弱的心
描繪出了一幅超越真實的畫面
揭示了潛藏在現(xiàn)代人深處的疼痛和悲傷
“做一個來不及長大的大小孩”
2005年5月23日
石田徹也離開了人世
有人說他是抑郁自殺的
也有人說因為電車事故導致他的死亡
但最終,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死因
只給世人留下這217幅作品
讓人思考...
《彼岸》
《再生》2004年前后創(chuàng)作
也許石田徹也短暫的一生
就像他的作品一樣
都留給了世人、社會
一個極大的諷刺與深沉的反思
最后,對于他的作品
你又怎么看呢?
(文章素材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 END--
小美君編輯整理
轉載:請標注來自美術之家網
喜歡本篇請在下方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