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 “ 建黨100周年 ” 征文|難以忘懷的清明

石河子大學
2021-10-26 21:38:44 文/阮婷 圖/紀琳瑜
清明時節(jié),石河子大學校園里草色潤澤,微風輕拂著幼嫩的花枝,春意悄然遍布校園。離家數(shù)月,在清明這一萬物吐故納新,充滿對先人追思的日子里,我漫無目的地漫步在熟悉的路上,心中仿佛也在下著綿綿細雨,不禁有些淡淡的傷感。
這時,叢叢燦爛的黃色菊花進入了我的視線,仿佛一下子在我的心中射進了幾縷陽光。抬眼向上望去,便看到了一位手拿書卷、眼神溫和又堅定的人物塑像,我知道,他是張仲瀚將軍。在菊花的掩映下,石碑上張仲瀚將軍所作的《老兵歌》勾起了我的興趣,讓我不禁彎腰詳看!氨瞿夏酁常筒豢僧。身經(jīng)千百戰(zhàn),高歌進新疆!遍_頭豪邁的詩句開門見山地介紹了將軍的經(jīng)歷,頓時讓我精神一振,不禁想了解更多。說來有些慚愧,進入石河子大學學習已有半年多的時間,但我對張仲瀚將軍的事跡還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是位優(yōu)秀的中共黨員,為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成立和石河子大學的創(chuàng)立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就這樣,懷著崇敬的心情,我搜索起了他的事跡。
堅定的革命信念,是張仲瀚的生命底色。17歲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聯(lián)盟”,后又擔任學校進步刊物《新帆》主編和《曙前》劇社社長,積極宣傳抗日,從那時起,張仲瀚的個人命運便和中國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了一起。1933年2月,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更是將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在這樣堅定的理想信念指導下,張仲瀚帶領軍隊在南泥灣大生產(chǎn)運動中創(chuàng)造了“有似江南好”的壯舉;在王震司令員問他選擇到新疆還是四川時,堅定地回答:“我愿意到新疆去!睆拇,他便扎根兵團,平地建城市,荒漠變良田,地窩子為家,粗雜糧進肚,展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思想覺悟和堅強意志。
美玉般的品質與修養(yǎng),是張仲瀚的人文情懷。初來石河子,我便驚嘆于這個坐落在西部的城市綠化之多,后來老師又向我們介紹石河子的道路井然有序,而城市最初的設計圖就出自張仲瀚之手。同時,張仲瀚也指出:“我們不但要有生產(chǎn)糧棉的綠洲,還要有生產(chǎn)精神食糧的綠洲!庇谑,他著手創(chuàng)雜志,辦劇院,并一手創(chuàng)辦了兵團農學院,成為石河子大學的前身之一……在他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位儒將的氣度和一名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性。
兵團的一切,是張仲瀚的牽掛與摯愛。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張仲瀚在醫(yī)院里嘔心瀝血地撰寫回憶錄《憶新疆》,揮灑著他的情感。我可以想象,一個病弱的老人,仍在憂心新疆的前途和命運,忍著病痛,詳細地陳述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在政治、經(jīng)濟各方面的戰(zhàn)略作用。即使身在遙遠的他鄉(xiāng),他仍記掛著新疆的故土與人民,展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人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而我相信,新疆的人民也會永遠記住他。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張仲瀚將軍用一生的時間踐行著他的初心和理想,用切實的行動表達著對兵團的熱愛。這是我深受思想洗禮的一天,下次清明,我會帶著滿腔敬意,為張仲瀚將軍送上一捧鮮艷的花。
石河子大學
作者:張 璨
編輯:常繼洋
校對:賀 倩
編審:卿 濤 劉 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