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東和喻紅的素描之路

陽泉田野畫室
2020-10-16 01:55:33 文/潘玥婷 圖/曹蓉
當年央美附中的窮小子追上了富家千金,金童玉女搖身一變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油畫界的模范夫婦
劉小東、喻紅結婚照
劉小東
1963年出生于遼寧金城鎮(zhèn),1988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1995年到1996年攻讀中央美術學院油系碩士研究生。從附中到美院油畫系再到碩士畢業(yè),他一共接受了十年美院的專業(yè)訓練,可以說他是從美院走上了自己的藝術道路。本科畢業(yè)后他的首次個展拉來了“新生代”藝術的序幕,并被冠以“新生代”代表性藝術家的稱號。
院角26.1cmx18cm
作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素描始終在劉小東的藝術很重要的位置。從他上學時期的素描習作,到畢業(yè)后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和草圖的素描小稿,再到之后的素描創(chuàng)作,每一時期,素描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劉小東的藝術世界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素描是什么?
前多少代藝術家都曾說過素描,他們說的都在理,我只是再簡 單地對自己說:素描是比例、空間和位置的判斷。素描也是一個人回家睡前獨處時最自然的狀態(tài)。素描是什么樣,你就是什么樣。有時與正式作品恰恰相反;畹阶詈竽氵是會回到你的素描,也就是回到你最簡單的視覺判斷。素描是自知自明。
素描與造型基礎
展示劉小東在中央美術學院及其附中學習時期的作品和學習經(jīng)歷。素描在藝術教學體系中主要的作用之一是對造型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此部分的主題便是劉小東在學習期間素描訓練對他造型能力的影響。眾所周知,劉小東十分注重繪畫的技巧,他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因此這一主題也是對他本人最大藝術特點的一個把握。
石膏小孩 45cmx37cm 1979年
我十一二歲就被選進小學美術組,畫些政治漫畫、黑板報什么的。1978年沒能考上魯美附中,于是決定正式學畫。這一年為了學畫我從遼寧金城鎮(zhèn)搬到吉林公主嶺鎮(zhèn)舅舅家。舅舅劉寶仲畢業(yè)于吉林藝專,他教我素描要臨摹林旭東、夏葆元的水墨連環(huán)畫,水彩要臨摹英國古典水彩畫,油畫直取俄羅斯列賓、希施金。院角這張就是臨摹過英國水彩畫后直接取景舅舅家院落的一幅,他教我畫畫要不斷深入比較,要有各種物質(zhì)的質(zhì)感。他嫌我畫得有些“窩囊”,于是用點水粉顏料幫我畫了掃帚“提神”。果然質(zhì)感有些拉開了。我多年忘不了這張畫,1989年的《田園牧歌》的構成也就是這張畫的延伸。
裸體小孩 27cmx40cm 1979年
自畫像 47.5cmx33.5cm 1983年
這是課下對著鏡子畫的,比課上畫得更像活人,更輕松。那時在高年級影響下我崇尚塞尚、蒙德里安等
去文學化的現(xiàn)代派,但學多了發(fā)現(xiàn)自己越畫越僵硬,突然偷偷開始看俄羅斯巡回畫派,發(fā)現(xiàn)謝洛夫的東
西很松軟而有完全感。于是在他素描的影響下畫了這張自畫像,F(xiàn)在看來真是畫出了那個年齡的純真。
大衛(wèi) 96.7cmx69.7cm 1984年
大眼睛 78.5cmx92.5cm 1984年
海邊 78.5cmx88cm 1984年
街景 78cmx109cm 1988年
穿短褲的男人體 106cmx43cm 1986年
摯友 100cmx80cm 1988年
抱頭的張元 93.5cmx76.8cm 1988年
父子—素描稿 24.7cm x 20.6cm 1989年
父子 130cm x 97cm 1989年
違章—素描稿 30.4cm x 22.8cm 1996年
違章 180cm x 230cm 1996年
燒耗子一素描稿 22.8cm x 30.4cm 1998年
燒耗子 152cm x 137cm 1998年
三峽大移民—素描稿 26.8cm x 22.7cm 2003年
三峽大移民 200cm x 800cm 2003年
溫床一草圖 27.2cm x 20.2cm 2006年
溫床 260cm x 1000cm 2006年
人體 24cmx19cm 1991年
離開學校,意味著離開了同學擠在一齊畫畫的空間,人只要擠在一起就會有無休止的競爭,這種競爭 就越畫越嫌畫得不夠強烈,畫得不夠狠,直至痛恨繪畫,其實簡而概之就是越畫越黑。于是我慢慢放棄素描,或者畫得很大、很簡單或者很小,或者只為油畫服務的草圖。這種草圖就是畫油畫前的位置安排,完全沒有獨立存在的事先運籌。這樣下來素描的另一種功能顯現(xiàn)出來一素描就是比例、空間和位置的安排推敲。這時的素描完全是位置的輪廓安排,以及推敲人、物、景如何搭配生如何不同的結局。為了不讓自己感受力的遲鈍,這其間也會畫些小素描的人體。都是為了手、腦、眼的配合純?yōu)樽晕矣?練的小科目。
人體 24cmx32cm 1991年
人體 24cmx19cm 1991年
喻紅 150cmx150cm2000年
我是在一個平面的空間里來畫這幅《大衛(wèi)》,我盡量想去接近文藝復興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
——喻紅
大衛(wèi)1984年
一張《大衛(wèi)》素描習作
成功刊登上全國高校美術教材的封面
被公認為“中央美院史上最好的大衛(wèi)像”。
34年了,至今無人超越
▼
▲喻 紅 《大衛(wèi)》 紙本鉛筆 100cm×74cm 1984年
其實在喻紅之前
徐冰的《大衛(wèi)》
是當時央美學生爭相學習的典范
徐冰《大衛(wèi)》
許多人認為
徐冰的《大衛(wèi)》
無人再超越經(jīng)典
但是
不久之后
年僅18歲的喻紅
就憑借她的《大衛(wèi)》
超越了前人
34年了,無人能再出其右
喻紅《大衛(wèi)》局部圖
再看完整版的
這幅經(jīng)典之作
讓多少人魂牽夢縈
追憶《大衛(wèi)》創(chuàng)作過程
這是我上大學時的第一張作業(yè),當時擺了大衛(wèi)這樣一個頭像,我在上附中的時候也畫過大衛(wèi),上了大學,第一張又來這樣一張,當時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嚴重,得好好畫,畫了大概有4個星期的時間。
學院的訓練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都會要畫石膏,畫大的頭像。畫大衛(wèi),大衛(wèi)可能一個是經(jīng)典,首先它是米開朗基羅的一個經(jīng)典的作品,另外一個就是它非常復雜,所以這是鍛煉控制力或駕馭畫面能力的比較好的一個機會。
過去的這種課堂作業(yè)基本上要畫一個背景、空間,我這個基本上把這個背景、環(huán)境都去掉了,就是在一個平面的空間里來畫,我盡量想去接近文藝復興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但那個時候雖然也沒看過什么真正的原作,就是從一些雜志、畫冊上去看,去理解文藝復興。
2015:《平行世界》,蘇州博物館展覽現(xiàn)場
大學畢業(yè)后我留校任教,教授素描、油畫和創(chuàng)作課。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美術屆慢慢發(fā)生著變化,學生們漸漸被各種新的藝術媒介藝術手法所吸引,對基礎訓練的素描課感到厭倦,各種關于素描的討論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素描是否還要像徐悲鴻先生當年那樣一成不變的教下去,又成了我新的困擾。
帶著這些問題我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討論,和他們一起去找教具,讓學生參與擺作業(yè),畫他們想畫的東西,通過大型靜物和復雜場景中的肖像與人體作業(yè),加大學習難度,訓練他們對復雜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培養(yǎng)大尺幅作品中的控制力和表現(xiàn)能力,通過互相討論和深入輔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果,這個素描課程不僅多次被評為《中央美術學院優(yōu)秀課程》,也使一批一批學生打下了扎實的造型基礎,使他們發(fā)現(xiàn)素描之美,造型之美,使他們?nèi)蘸蟮膭?chuàng)作具有更強的表現(xiàn)力。
懷舊肖像
回想在美院20多年的教學,我覺得徐悲鴻先生在建院之初就提倡素描寫生,認為素描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藝術家應該和科學家一樣有求真的精神,實在用心良苦,因為一切的教育都應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素描寫生是一種科學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的素描課程,使學生獲得準確的觀察能力,理性的分析判斷能力和嚴謹扎實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同時也加入了中國注重線條的文化傳統(tǒng),這種文脈傳承具有很大的力量,不僅塑造了一代一代中國藝術家,也為世界塑造了一個如此龐大的寫實主義陣營,成為世界當代藝術中不容忽視的力量。
日常生活--我在水里
談傳統(tǒng)
中國傳統(tǒng)藝術其實非常的深厚,而且非常博大精深,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豐富,而且要有震撼力。我們自己的世界有很多東西應該好好研究。這個其實跟要不要去接軌,要不要去跟西方去對話,這都不矛盾。我們傳統(tǒng)的東西,這種非常精煉,非常濃郁的這種表達,其實我們現(xiàn)在很欠缺的。
END
美術藝考:基礎班、提高班、強化班
少兒美術:啟蒙班、提高班、創(chuàng)作班
書 法:硬筆班、軟筆班、創(chuàng)作班
長按了解更多詳情
地址:富百家4層田野畫室
電話:0353—566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