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信商|以先輩為燈,做時代新人

中北大學(xué)信息商務(wù)學(xué)院
2021-2-28 13:31:38 文/周晨軒 圖/李浩宇
以先輩為燈,做時代新人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鄙顝膩矶疾蝗菀,也從來沒有天生的英雄,大抵都是用生命、用熾熱純凈的初心,為身后的億萬“親人”,挺立成英雄的模樣。他們或在危難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堅守。那些故事,充滿著艱辛,也充滿了陽光。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中華大地風(fēng)云變幻。疫情跌宕、洪水翻涌,抗美援朝70周年,重大科技成果燦若星河!陡袆又袊肪珳(zhǔn)定位、悉心挑選,以十位代表性最強的人物為藍本,展現(xiàn)出“特殊”一年中,無處不在、蕩氣回腸的中國力量和民族精神。
這些人無聲地向我們詮釋著大愛與溫暖,他們默默無聞卻甘于奉獻,點亮歷史上寂靜的夜空;肆意張狂卻心懷溫柔,每一次輕揚姿態(tài)的低頭就有一種難掩的溫柔;如星光般璀璨卻明眸如炬,于浮浮沉沉里尋尋覓覓,最終找到迷失的初心。他們恰似茅盾先生筆下的白楊樹:“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zhì),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醫(yī)者仁心,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身患漸凍癥卻依舊堅守一線的張定宇院長,還有千千萬萬的醫(yī)護人員,他們奮力拼搏,與時間賽跑,迎著疫情而上。36歲的陳陸奮不顧身搜救困難群眾,用生命陳述人民安全的故事,用行動筑造洪水中的安全陸地。告別都市繁華的黃文秀,回到故土,成為脫貧戰(zhàn)場上勇敢的戰(zhàn)士;與丈夫分隔近二十載的樊錦詩,舍半生給茫茫大漠;放棄優(yōu)渥條件的黃大年,心系祖國成為中國尖端技術(shù)的攻堅人。因為信念,無論是名利的誘惑還是條件的險惡,都不足以阻擋這些追光者們堅定的腳步。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沒有誰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因為國家需要、人民需要,他們在危難關(guān)頭挺身而出,選擇用生命、用最熾熱純凈的初心,為身后的億萬“親人”,挺立成英雄的模樣。生活中的普通人,堤壩上的抗洪英雄、消防隊員、務(wù)工返鄉(xiāng)人員、留守老人……余家祖孫三人只是無數(shù)普通百姓的代表,他們沖在抗洪一線,用凡人之軀鑄就了保衛(wèi)百姓安全的英雄之堤。
魯迅先生曾說:“在人生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去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痹高@一份感動,這一份榜樣的力量,能夠傳遞下去,直至星星之火得以燎原。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END
責(zé)編/黃康
音頻/段江樂
審核老師/張帥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文章/段江樂 白碩
審核/康佳寧楊媛媛盧奕帆高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