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路·黨史情|黨史百年天天學·11月25日

西安高新科技職業(yè)學院
2021-12-01 13:36:05 文/吳建國 圖/賀璐瑤
在西高,當然關注西高官微
西安高新科技職業(yè)學院
點擊關注可彈出隱藏圖片
2021年11月25日
黨史上的今天
1978年
11月25日 三北(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啟動。
1991年
11月25日至29日 中共十三屆八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yè)和農村工作的決定》指出,要把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jīng)營體制作為我國鄉(xiā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的一項基本制度長期穩(wěn)定下來,并不斷充實完善。
2015年
11月25日 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經(jīng)費保障機制的通知》。
歷史瞬間
◆1943年11月,朱德在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及模范工作者代表大會上講話。
先鋒人物
董振堂
董振堂:“堅決革命的同志”
他是寧都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中央紅軍長征中的鐵流后衛(wèi);他隨西路軍轉戰(zhàn)河西走廊,最后血灑高臺城;他被毛澤東稱為“堅決革命的同志”,他就是鐵血將軍董振堂。
董振堂,字紹仲,1895年出生于河北省新河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陸軍中學,1920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兵科深造,畢業(yè)后到馮玉祥部擔任參謀見習官,因作戰(zhàn)勇猛、戰(zhàn)功卓著,由排長一路升至師長。中原大戰(zhàn)后,所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第73旅,董振堂任旅長。
1931年,董振堂所在部隊被蔣介石調往江西“圍剿”紅軍。對打內戰(zhàn)極為反感的董振堂進行了抵制!熬乓话恕笔伦兒,蔣介石又大肆鼓吹“攘外必先安內”,董振堂失望至極,思想日益傾向革命。經(jīng)過黨組織的積極爭取,1931年12月14日,董振堂與趙博生、季振同等率領第26路軍1.7萬余名官兵在江西寧都宣布起義。從此,董振堂義無反顧投身到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當中。
寧都起義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董振堂任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后任紅5軍軍團長。他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與兄弟軍團配合粉碎國民黨軍第四次“圍剿”,曾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紅旗勛章。1932年,董振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
中央紅軍長征后,董振堂率紅5軍團承擔后衛(wèi)任務。湘江戰(zhàn)役中,紅5軍團以犧牲5000余人的慘痛代價,成功掩護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渡江。紅軍強渡金沙江,紅5軍團奉命阻擊敵人,頑強堅守9天9夜,圓滿完成任務。在戰(zhàn)火的洗禮中,董振堂與他指揮的紅5軍團,逐步形成了善打防御戰(zhàn)、阻擊戰(zhàn)的作戰(zhàn)風格,多次完成阻擊國民黨軍的任務,為保障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戰(zhàn)功,紅5軍團因此榮膺“鐵流后衛(wèi)”的光榮稱號。
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第5軍團改稱第5軍,董振堂任軍長。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后,紅5軍被編入西路軍,向寧夏、甘肅、新疆方向進發(fā)。
1936年12月底,作為西路軍的先鋒,董振堂率領紅5軍攻占臨澤縣城,不久又攻占高臺縣城,并立即組織力量宣傳黨的政策,廣泛發(fā)動群眾,組織抗日人民政府,建立抗日武裝。1937年1月12日,西北軍閥馬步芳調集重兵圍攻高臺。高臺城小墻低、易攻難守。董振堂率部與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浴血苦戰(zhàn)九晝夜,直至最后一人一彈。最終,董振堂和3000多名將士全部壯烈犧牲。
董振堂是西路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之一。他犧牲的噩耗傳到延安,廣大紅軍將士無不為之悲痛。黨中央在寶塔山下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毛澤東在追悼會上評價他說:“路遙知馬力,董振堂是堅決革命的同志!睘榱思o念董振堂,他的家鄉(xiāng)新河縣建有董振堂紀念館、振堂公園、振堂中學等。石家莊華北軍區(qū)烈士陵園和甘肅高臺烈士陵園內,都建有董振堂紀念碑亭。
來源:團中央權益部、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wǎng)站、《黨建》雜志
編輯:侯悅
編審:李建鋒
黨委宣傳部全媒體中心出品
最 權 威 | 最 及 時 | 接 地 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