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他們是上海師大“超級博士后”!

上海師范大學
2021-12-14 19:44:24 文/裴成 圖/池雨婷
近日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
2021年度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
資助人員名單中
我校6位博士后獲資助
立項率高達85.7%
創(chuàng)我校歷史新高
2021年度上海市
“超級博士后”資助名單
中國語言文學
胡秋妍
1989年生,浙江大學文學博士,曾赴香港中文大學交流訪學,F(xiàn)為中國語言文學流動站博士后,主要從事唐宋音樂文獻、唐宋詞學研究。
中國史
姚漢昌
1990年生,上海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史流動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哲學
彭毛才旦
1991年生,日本廣島大學文學研究院印度哲學與佛教學博士,曾任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研究員,F(xiàn)為哲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印度佛教中觀思想發(fā)展史,藏傳佛教薩迦派與格魯派中觀思想比較研究,藏傳佛教中觀文獻等。
教育學
林 琳
1991年生,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曾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學交流,F(xiàn)為教育學流動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學習技術(CTCL)、設計思維等方面。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
尚童鑫
1990年生,天津大學工學博士,F(xiàn)為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碳載金屬催化劑的硫轉化活性及催化作用機理。
數(shù)學
王弘耿
1990年生,同濟大學理學博士,F(xiàn)為數(shù)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極端相對論光強下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太赫茲波的產生及調控等。
“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
“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是上海市為保障和提高優(yōu)秀博士后人員待遇水平,激發(fā)青年科研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為加快推進上!拔鍌中心”建設提供人才保障而設立的一項博士后的激勵計劃。根據(jù)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文件規(guī)定,經評審入選“超級博士后”計劃的博士后人員,由上海市促進人才發(fā)展專項資金按照每人每年15萬元、共資助2年的標準予以資助。設站單位對獲得此項資助的博士后人員,應給予不低于1:1的配套經費。“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自2018年設立以來,實行限額申報,但對于當年度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的博士后人員,則不占相關單位的申報名額。
立項率創(chuàng)歷史新高
綜觀我校今年的上海市“超級博士后”資助情況,有不少可喜之處,具體表現(xiàn)為:
第一,立項率創(chuàng)歷史新高。由于“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實行限額申報,本年度申報指標較去年有所減少,但學校高度重視申報質量,立項率仍呈現(xiàn)上升趨勢,2018年為60%,2019年為71.4%,2020年為81.8%,2021年為85.7%。
第二,立項排名處于前列。本年度共有65家單位獲得資助,我校在所有獲資助單位中排名第14位,在全市高校中排名第8位,市屬高校排名第2位。
第三,我校數(shù)學流動站博士后王弘耿因榮獲上海市首屆博士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優(yōu)勝獎,直接入選“超博”資助計劃,并成功晉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辦的首屆全國博士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決賽。
第四,流動站分布情況較好。本年度共有6個流動站的博士后獲得資助,也是近幾年來較多的一次。
截止到目前為止,本年度我校獲批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10項,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站中)1項和博士后基金特別資助(站前)1項。除此之外,博士后群體在省部級及以上項目的青年項目立項中占了較大的比重,獲批國家社科和國家自科青年項目5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3項,上海哲社青年項目3項以及上海市博士后日常資助1項。
加大對博士后隊伍建設投入力度
優(yōu)化博士后培養(yǎng)政策
為博士后研究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平臺
充分發(fā)揮博士后隊伍在學校師資隊伍
建設中“蓄水池”作用
為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供稿:人事處
校對:陳怡
編輯:融媒體中心
往期推薦
●考期臨近,請收好這份防疫提示
●上海師范大學2022年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上海師大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出爐
●致全體師生校園文明出行倡議書
點個贊和在看,和上海師大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