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餃子、彈古箏、打快板:大一新生Nathalie與中國的文化情緣

上海紐約大學NYUShanghai
2021-10-26 21:07:22 文/龐曉雪 圖/杜雨婷
MEET NATHALIE
新生Nathalie Brzesowsky的血液里交織著多種文化:她的祖母是波蘭人,父母是德國人,所以她熟知東歐、西歐文化;而她一直生活在美國得克薩斯,浸潤于美國文化;通過家鄉(xiāng)當?shù)氐娜A人社區(qū),她從小就接觸中國文化,并深深被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吸引。
Nathalie十歲開始學習漢語,給自己起了中文名林初夏。她愛吃水餃,愛彈古箏,更愛打快板——甚至來到中國拜師,與大爺大媽們共同學藝。對于中國文化的熱愛,讓她在2018年“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中,摘得美洲組洲冠軍,并獲得總決賽亞軍。2021年,她如愿就讀上海紐約大學,繼續(xù)她的中國文化探索之旅。
Q:你從十歲就開始學習中文,現(xiàn)在不僅能用中文會話,還能寫作。是怎樣的熱情和興趣,使你在其他孩子周末玩樂的時候,去學校學習中文,并且堅持了那么多年的?
Nathalie: 小時候,我有一位好朋友是華裔,從她那里我第一次接觸到中國文化。午餐時間,當我拿出三明治時,她會打開保溫杯,開始享用熱氣騰騰的湯、肉或米飯。她告訴我,中國文化很重視吃熱食,喝熱水。對此我非常驚訝,因為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冷沙拉是最健康的食物之一。與她的友誼喚起了我對中國文化的好奇。春節(jié)前后,我去她家玩,看到她家門上掛著春聯(lián),家里遍是各種紅色和金色的家具和裝飾品。聽見她和父母聊天,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中文,它與我聽過的任何其他語言截然不同,這激發(fā)了我的興趣。
到家之后還沒來得及關(guān)門,我就立刻請求父母送我去學中文。父母一開始并沒有把我的想法當回事,但此后兩年里,我一直堅持。最終他們給我報了中文課,想讓我自己親身體驗后知難而退。的確,中文課對我來說非常難:十歲的我被破例允許和一群幼兒園的華裔小朋友一同上課,但即使是小朋友,也都已經(jīng)能用中文對話了。然而,在華裔好友家拜訪時勾起的好奇心,成了我堅持下來的動力。我想去中國和當?shù)厝私徽劊霃闹形馁Y料中了解這個國家,想看沒有英文字幕的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是,我想填補自己對世界認知的空白——因為我在學中文時了解到的一切,都與我原來熟知的文化截然不同。
Nathalie在臺上表演古箏
Q:學了這么多年中文,你參與過哪些與中國文化相關(guān)的活動?最喜歡的是什么?最擅長的是什么?近期最常練習的又是什么?
Nathalie :與中國有關(guān)的有趣文化活動真是太多了!只要有機會,我?guī)缀跞紘L試過了:包餃子(我超愛餃子)、九節(jié)鞭、詩歌朗誦……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彈古箏和打快板,直到現(xiàn)在我也會經(jīng)常練習這兩樣技能。
我尤其喜歡快板,它迅速拉近了我和中國人的距離。之前在中國的時候,我會整個上午泡在公園里,和一群快板愛好者一起練習。老師示范動作后,我們會分成小組,在相互鼓勵中,花幾個小時練習動作。我很高興能找到一個集體,來共同學習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打快板看起來容易,練起來難。通過長時間練習,我提升了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而且為了說好快板詞,我不斷練習發(fā)音,中文也突飛猛進?彀暹@門藝術(shù)讓我著迷,但我學得越多,就越意識到自己離期待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Nathalie在北京天壇公園和當?shù)厝艘黄鹁毧彀?/p>
Nathalie和她的快板老師
Q:你去過中國哪些地方?分別有過什么樣的經(jīng)歷?對當?shù)仫L土人情有什么印象?
Nathalie:上高中時,我在中國的不同城市度過了許多個暑假。那時我做過各種志愿者,不過主要是教英語。我遇到的當?shù)厝丝偸欠浅崆椤N以诒本┖蛷V州兩地待的時間最久。兩年前,我獲得了孔子學院的獎學金,得以在暑假前往北京語言大學。我非常感激能擁有這次機會,它不僅提高了我的中文水平,還使我得以當面拜師學快板。游覽北京時,我見識了中國人的生活態(tài)度,讓我肅然起敬——與西方國家不同,這里的老年人經(jīng)常出門,保持活力,有的陪孫輩上補習班,有的在公園里跳廣場舞。我非常欣賞中國文化中這種對家庭和健康的重視。
在廣州,我一邊研究中醫(yī),一邊做志愿者教小孩子英語。中國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之便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Nathalie在中國教英語
除了去過城市,我還在云南的一個小山村呆了兩周,幫助農(nóng)民收割蔬菜、做堆肥、建土屋。這次經(jīng)歷對我來說特別難忘。雖然我遇見的農(nóng)民大多生活拮據(jù),但他們卻是我所見過的最快樂且最好客的人。我非常幸運能夠去到中國各地,品嘗各式美食,遇見各色人物,了解新鮮事物,從而加深我對世界的理解。
Q:作為“漢語橋”美洲賽區(qū)的冠軍和世界總決賽亞軍,你能和我們分享一些參賽經(jīng)歷嗎?
Nathalie:美洲賽區(qū)的比賽結(jié)束后,我和來自全球99個國家110個賽區(qū)的參賽選手一起在云南昆明參加了為期兩周的電視比賽和各種活動,包括有關(guān)中國地理、歷史和文化的知識測驗,還有才藝展示等。這次比賽是一次獨一無二的經(jīng)歷——一大群國際學生不是用英語,而是用中文交流。每個人都對彼此的興趣愛好充滿好奇,大家一同學習、參賽、參觀石林等景點,彼此的友誼也隨之加深。高強度備賽過程中,我獲得了許多老師的幫助。他們總是鼓勵我突破極限,并努力糾正我的錯誤。我非常感謝他們的幫助,也十分珍惜在中國比賽的經(jīng)歷。
“漢語橋”比賽期間,Nathalie在云南旅游
Nathalie在“漢語橋”比賽中表演快板
Q:是什么促使你報考上海紐約大學?
Nathalie: 有個苗族傳說,一位女戰(zhàn)士曾騎馬穿越亞洲大陸。每次經(jīng)過不同風景,她都會將眼前景致繡在衣服上。旅程結(jié)束時,她繡出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刺繡服飾。
在我看來,上紐大讓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的學生凝聚成一個大家庭,這里的每位學生都帶來獨特的視角。在我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它們都將作為一種“景致”,融入我所形成的世界觀這一復(fù)雜的“刺繡”作品中。
上紐大的教授都是各自領(lǐng)域內(nèi)的專家,我相信自己不僅能在這里接受高水平的教育,還將有機會參加許多獨特的項目。同時,作為國際金融和文化中心,上海是座充滿活力的城市,我希望未來能充分利用這座城市的活力,大展身手。此外,我還能在這里浸入語言環(huán)境、高強度地學習中文!在上紐大的四年將使我做好準備,應(yīng)對未來的諸多挑戰(zhàn)。我特別榮幸能在這里學習。當然,我還想繼續(xù)在中國學快板!
Q:聽說你已經(jīng)從暑假開始參與上紐大教授的科研項目了。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Nathalie: 一開始,我只是想在暑假里為大學生活做準備,利用這段時間見見朋友、讀讀書、嘗試室內(nèi)攀巖等。但我聽說了上紐大全球中國學助理教授Maria Adele Carrai和即將加入學校的環(huán)境研究助理教授梁嘉詠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研究項目,我知道這是當下備受關(guān)注的話題,于是毫不猶豫地申請加入研究團隊。
現(xiàn)在,作為團隊成員,我正參與創(chuàng)建有關(guān)“一帶一路”的虛擬地圖,可供感興趣的學者未來從事進一步研究。最終,項目有望匯聚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系不同校園、不同學科的師生,共同關(guān)注及研究“一帶一路”倡議。這一項目也是上紐大環(huán)球亞洲研究中心(CGA)的研究內(nèi)容。能夠和上紐大的教授們一起參與這樣的研究,真是太神奇了!期待未來的研究所得!
Q:和許多國際學生一樣,你無法在本學期來上海。對未曾謀面的同學們,你有什么想說的話嗎?
Nathalie: 今年秋季學期,我們無法前往上海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相見,大家多少都有點遺憾。我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盡快在校園見面,期待互相幫助學習對方的語言,期待因口誤而開懷大笑的時刻,期待我們并肩努力實現(xiàn)夢想。我相信,我們會見面的!也非常期待在上海見到大家,但現(xiàn)在,讓我們先專注于眼前的學習吧!祝大家第一個學期愉快度過!
▼
推 / 薦 / 閱 / 讀
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為上海紐約大學迎新活動致辭
你好,新同學!一起來聽五位新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