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知多少 | 本科合格評估問答課堂第三期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2021-8-31 12:21:46 文/孫浩楠 圖/盧曉東
“評估知多少”
清楚本科合格評估的內容之后,
還想了解更多評估的指標體系?
本科合格評估問答課堂第三期準時上新!
01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答:一級指標(7項):辦學思路與領導作用、教師隊伍、教學條件與利用、專業(yè)與課程建設、質量管理、學風建設與學生指導、教學質量。
二級指標(20項):學校定位、領導作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數量與結構、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培養(yǎng)培訓、教學基本設施、經費投入、專業(yè)建設、課程與教學、實踐教學、教學管理隊伍、質量監(jiān)控、學風建設、指導與服務、德育、專業(yè)知識和能力、體育美育、校內外評價、就業(yè)。主要觀測點有39個。
02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制度體系是什么?
答:(一)建立健全以學校自我評估為基礎,以院校評估、專業(yè)認證及評估、國際評估和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常態(tài)監(jiān)測為主要內容,政府、學校、專門機構和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與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相適應的教學評估制度。
(二)強化高等學校質量保障的主體意識,完善校內自我評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內質量保障體系;國家對高等學校實行分類的院校評估,促進高等學校辦出特色;鼓勵開展行業(yè)用人部門深度參與的專業(yè)認證及評估,增強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設高等學校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庫,實現本科教學質量常態(tài)化監(jiān)控;借鑒國際評估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鼓勵在相關領域開展國際評估,提高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評估工作水平;按照中央和省級政府兩級分工負責以及“管辦評分離”的原則,形成科學合理、運行有效的評估工作組織體系。
03
本科教學評估的主要內容與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一)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常態(tài)監(jiān)測。高等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采集反映教學狀態(tài)的基本數據,建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庫。高等學校對數據庫數據要及時更新,及時分析本科教學狀況,建立本科教學工作及其質量常態(tài)監(jiān)控機制,對社會關注的核心教學數據須在一定范圍內向社會發(fā)布。國家建立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庫,充分發(fā)揮狀態(tài)數據在政府監(jiān)控高等教育質量、社會監(jiān)督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本科教學評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學校自我評估。高等學校應建立本科教學自我評估制度,根據學校確定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圍繞教學條件、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包括院系評估、學科專業(yè)評估、課程評估等多項內容。應特別注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工作的評價,注重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資源使用效率的評價,注重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評價。要建立有效的校內教學質量監(jiān)測和調控機制,建立健全學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學校在自我評估基礎上形成本科教學年度質量報告,在適當范圍發(fā)布并報相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年度質量報告作為國家和有關專門機構開展院校評估和專業(yè)評估的重要參考。
(三)實現分類的院校評估。院校評估包括合格評估和審核評估。合格評估的對象是2000年以來未參加過院校評估的新建本科學校;審核評估的對象是參加過院校評估并獲得通過的普通本科學校。合格評估的重點是考察學;巨k學條件、基本教學管理和基本教學質量,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能力,學校教學改革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和運行的情況。
(四)開展專業(yè)認證及評估。要與行業(yè)共同制定認證標準,共同實施認證過程,體現行業(yè)需求,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取得業(yè)界認可。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對高等學校進行專業(yè)評估。
(五)探索國際評估。鼓勵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聘請相應學科專業(yè)領域的國際高水平專家學者開展本校學科專業(yè)的國際評估。探索與國際高水平教育評估機構合作,積極進行評估工作的國際交流,提高評估工作水平。
04
本科合格評估的程序是怎樣的?
答:審核評估程序包括評估申請、學校自評、專家評審、反饋結論、限期**、督導復查。
(一)評估申請。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包括選擇評估類型和評估時間。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包括部省合建高校,下同)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地方高校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其中申請參加第一類審核評估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向教育部推薦。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育部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第一類審核評估參評高校。
(二)學校自評。高校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審核評估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主體責任,按要求參加評估培訓,對照評估重點內容和指標體系,結合實際和上一輪評估**情況,制訂工作方案,全面深入開展自評工作,形成《自評報告》并公示。
(三)專家評審。評估專家統(tǒng)一從全國審核評估專家?guī)熘挟a生,人數為15—21人。原則上,外。▍^(qū)、市)專家人數不少于評估專家組人數的三分之二、專家組組長由外。▍^(qū)、市)專家擔任。采取審閱材料、線上訪談、隨機暗訪等方式進行線上評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問題,形成專家個人線上評估意見。專家組組長根據線上評估情況,確定5—9位入校評估專家,在2—4天內重點考察線上評估提出的存疑問題。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總體情況,制訂問題清單,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
(四)反饋結論。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別負責審議《審核評估報告》,通過后作為評估結論反饋高校,并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對于突破辦學規(guī)范和辦學條件底線等問題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約談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和限制新增本科專業(yè)備案等問責措施。教育部每年向社會公布完成審核評估的高校名單,并在完成評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案例,經教育部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后發(fā)布,做好經驗推廣、示范引領。
(五)限期**。高校應在評估結論反饋30日內,制訂并提交《**方案》。評估**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問題原因,排查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解決舉措,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工作臺賬,實行督查督辦和問責制度,持續(xù)追蹤**進展,確保**取得實效。原則上,高校需在兩年內完成**并提交《**報告》。
(六)督導復查。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隨機抽查的方式,對高校**情況進行督導復查。對于評估**落實不力、關鍵辦學指標評估后下滑的高校,將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制新增本科專業(yè)備案和公開曝光等問責措施。
文字來源:教育部新聞辦、教育部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意見》
文字整理:媒體中心 張韶芬
排版:媒體中心 邢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