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 創(chuàng)新 跨越 | 校慶征文選登②

濱州職業(yè)學院
2021-10-16 08:52:27 文/余宇昊 圖/孫婉琳
編者按
金秋十月,碩果飄香,濱州職業(yè)學院迎來了建校65周年暨合院20周年華誕。為迎接校慶,抒發(fā)師生愛校熱情,為爭創(chuàng)“雙高三十強”,全力沖刺職業(yè)技術大學,凝聚共識、匯聚動力,學院組織舉辦了以“傳承 創(chuàng)新 跨越”為主題的征文活動。
自征文活動開展以來,共計收到在校師生、畢業(yè)校友、離退休職工飽含深情的校慶征文55篇。這些文稿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了作者和學院共成長的心路歷程,抒發(fā)他們對學院的深厚情感,暢談了他們對學院的美好愿景。
在校慶紀念日到來之際,特精選部分優(yōu)秀征文,在學院微信公眾號和《濱州職業(yè)學院院報》上陸續(xù)刊發(fā),并以此向所有提交征文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學院建校65周年暨合院20周年華誕獻禮!
老生、老師、老兵,老朱的不老青春
2015級電氣自動化技術 朱利志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我急忙改口,“同志們,大家好,我是……”新兵時的自我介紹,一時間我還以為自己是名學生。
算一算,從邁入濱職的那一刻,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六年有余。看著之前的照片,仿佛就在昨天。濱職,真正的讓我從一個內(nèi)向靦腆,不善表現(xiàn)的害羞男孩,成長為能在講臺上從容講課,并且勇于展現(xiàn)自己的自信小伙。我由衷地感謝我的母!獮I州職業(yè)學院。
初入濱職與舍友合照
(一)
獨自一人背著行李,前往距離老家三百多公里的濱州職業(yè)學院報到!按髮W到底什么模樣?”我心中充滿了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認識這座學校。
在濱職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看電影,第一次約會,第一次參加籃球、乒乓球比賽,第一次兼職……印象最深的莫過于第一次約會。
本來沒想著去,但在舍友的幾番慫恿下,我最終還是約了那女孩。由于自己是個運動男孩,衣服單調(diào)樸素、土里土氣,根本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于是學帥借給了我哈倫褲,小昶借給了我休閑鞋,茂軒借給了我牛仔褂,中祥還整了塊手表給我。就這樣,在大家東拼西湊下,我暫時跟上了“潮流”。見到女孩兒的那一瞬間,我滿臉通紅。走了一段路,卻只是吱吱嗚嗚,冒出三兩個字,著實尷尬。
我們這一級是“向上吧”的首批成員。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讓人積極向上的組織。我想:不是因為我們優(yōu)秀而加入了“向上吧”,而是我們加入了之后才變得更加優(yōu)秀。所以,這是一個所有有上進心的同學必選的社團。
大二的時候,患難見真情。因為熱水實在太貴了,舍友中祥自購了大功率熱水器,為全員提供便利。整個宿舍就這樣用上了熱水。但好景不長,我們很快就被學工處查到了。一紙通報,全宿舍遭殃,我們六人都面臨回家反省的危機?墒谴藭r若有一人站出來,將過錯全攬在自己身上,那么受懲罰的就只有一個人,其他就可以逃過此劫。我們六個人面面相覷。中祥率先發(fā)話:“壺是我買的,我來承擔!”眾人反駁:“你是為了大家,絕不能讓你承擔!本o接著我站了出來:“我承擔!”此時的我是專業(yè)第一,獎學金也拿了一大把。如果回家反省,無疑是顛覆了我的好學生形象。可是我不管那么多了,為了已經(jīng)相處了一年多的好兄弟,我自愿承擔這個惡果。但其他舍友果斷拒絕,他們說絕不能讓我身上沾有半個污點。最后,茂軒說:“你們都安靜一些,我去是最合適的。”結果,我們都沒能爭過他。茂軒回家反省了一周。這一周,我們宿舍的其他五個人沒有進行任何娛樂活動。等到茂軒回來后,我們幾個人的關系比以前更好了。
(二)
畢業(yè)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學校,卻又滿懷希望地踏上征程。我的五名舍友全去了同一個地方工作。只有我一個人選擇回了老家,開始了小學數(shù)學老師的生活。
這次的工作讓我對人情世故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不一定誰學習好,誰就能生活得幸福。在學生時代,總想著畢業(yè)后可以從事各種工作。而一旦工作了,才發(fā)現(xiàn)你只能做眼前這一份工作。
漸漸的,我的格局日益打開,社交開始廣泛,生活也更為多彩。在贏得鮮花與掌聲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所會的一切,全都是在濱職所學。我很慶幸我是從學校來到學校,才剛剛21歲,就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尊敬。既有成就感,也有幸福感!偶爾會被初中生認成同學,偶爾會被家長認成學生,心中的快樂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有一次,一節(jié)原本很平常的課,由于校長的突然聽課變得不普通起來。下課鈴響起時,校長將所有老師叫到了辦公室。我的心里非常忐忑,不知道會得到什么樣的“評語”。沒想到校長當著所有人的面,獎勵了我200塊錢。他說我教態(tài)得體、教法有趣,是一堂好課。隨即,我就被安排準備一堂全校的公開課,這讓我的干勁更足了。
畢業(yè)后在學校教學
(三)
“只有自己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蔽疑钪蜩F還需自身硬,要想育人先育己。我時常以軍人的標準來激勵我的學生。可是自己沒有當過兵,怎么能夠讓學生們口服心服呢?于是,我決定以身作則,參軍入伍,將軍人的氣質與精神融入到自己的骨子里。
畢業(yè)一年后再參軍入伍,是很需要勇氣的。更何況老師和軍人的區(qū)別還是挺大的。從一個文縐縐的教書人,成長為一個熱血有血性的革命軍人,這本身就是一場挑戰(zhàn)。在搖擺中,我和我大學的恩師張老師通了電話。他讓我趁年輕多闖闖,他說老師支持你的選擇。于是,在老師的鼓勵下,我?guī)е改傅钠谂闻c自己的夢想來到了軍營。
剛開始真是挺難的。從一個管理者成為了一個被管理者,之前會的東西都使不出來,教師思想也很難轉變……入伍后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所幸,我的身邊始終有濱職的同學和老師陪伴。他們在我入伍后最困難的時期,紛紛給我電話、微信,幫我樹立信心和勇氣。慢慢的,我逐漸適應了軍隊里的生活。
當兵是很苦的。不僅要抗住體力上的苦,更要在各種繁多的任務中磨練意志:在滿是泥巴的戰(zhàn)術場上摸爬滾打;在零下三十幾度的冰天雪地中練習瞄準;在蚊蟲肆虐的雜草野草中潛藏伏擊……顛簸的戰(zhàn)車,遙遠的山頭,只要雙腳還聽使喚,就一定得沖上去。身邊這群生死戰(zhàn)友,為我的人生又添上了厚厚的一筆。
老生,老師,老兵!進入濱職至今的三種身份,無論是哪一種,我都會把濱職人的最美姿態(tài)展現(xiàn)出來。
老朱的不老青春,永遠都在!
策劃編輯 | 宣傳部
素材提供 | 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