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智造系師生“學四史”又登“強國”啦!

山東電子職業(yè)技術學院
2021-7-31 13:19:54 文/閻澤天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作為高校學生“三觀”培育的重要載體,黨史學習教育對青年學生的品格塑造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今年正值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如何有效將黨的百年奮斗歷史融入到日常思政教育中,是山東電子職業(yè)技術學院考慮的重點。學院智能制造工程系通過開講堂、上黨課、開展知識競賽、舉辦“學四史、燃青春、筑夢想”系列活動,采取“線上”“線下”聯(lián)動、課內課外結合的方式不斷在“四史”學習教育上構新思、出新招,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以史為鏡,知史愛國,在理論學習中汲取精華、豐富智慧,在實踐躬行中堅定初心、牢記使命,讓“四史”學習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入行。
聯(lián)合網(wǎng)絡,創(chuàng)建“四史”教育平臺
公眾號、抖音、微博等網(wǎng)上交流平臺是當代大學生最常用的,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將網(wǎng)絡的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運用到黨史教育中,以豐富的“四史”學習教育素材引導大學生堅定信仰初心,凝聚思想共識。在智能制造工程系“智贏未來”公眾號開設黨史教育專題版塊,設置講述紅色故事、黨史博采、紅色血脈三個專欄,以內容發(fā)布、平臺推送、文章轉載、留言評論為手段,以圖片、音頻、影像和文本等為載體,提供豐富多彩的“四史”學習內容。2020年10月至今,共發(fā)布150條信息。通過公眾號推送,把“四史”送到學生身邊,學生隨時都可以打開公眾號進行翻閱,了解黨史知識。
除了公眾號,智能制造工程系還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2021年初,在“學習強國”山東學習平臺“教育視窗”推送《學四史、燃青春、筑夢想》宣傳視頻。視頻由該系學生黨支部、入黨積極分子參與錄制,從嘉興南湖紅船開啟夢的航程,隨后探訪輔導員的日常思政工作、思政進課堂,再到展示學“四史”系列活動的精彩瞬間,記錄了“四史”學習熱潮中的點點滴滴。整個錄制過程對大家也是一次現(xiàn)場教育。
聯(lián)合班團,創(chuàng)建“四史”教育活動
將讀“四史”納入學生日常學習教育,通過班級“習語聲聲”、晚自習讀書筆記、主題班會開啟讀“四史”篇章,邀請思想政治教學部老師推薦《中共黨史簡明讀本》等著作,采用“教師導讀+學生自學”方式,開展“四史”學習討論活動。
開展“鑒往知來”知識競賽,依據(jù)《黨史知識1000題》劃定出題范圍,利用班級競賽的形式,使同學們通過競答快速掌握黨史知識。開展朗誦比賽以及“青年大學習”之翻轉課堂等活動,豐富學習形式、提升學習效果。結合同學們的成長特點,成立班級宣講團以及系部宣講團,在重溫黨和國家走過的崢嶸歲月、奮斗歷程中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政治定力。
聯(lián)合資源,創(chuàng)建“四史”實踐教學
統(tǒng)籌好校內學習與社會實踐,挖掘校內外紅色資源,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情景教學,增強“四史”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組織“探尋儒家文化”分隊成員到山東濟寧曲阜市參觀孔府、孔廟、孔林、孔子博物館,在孔子博物館中,重溫《論語》,跟隨工作人員的介紹,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打造“行走”式思政課堂,突破固有授課模式,通過鮮活的歷史人物,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給學生更深刻、更直觀的感受體驗,激勵學生在學思踐悟中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學“四史”是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校榮校精神的有力抓手。2020年10月至今,山東電子職業(yè)技術學院智能制造系開展系列活動,從多角度、全方位挖掘“四史”學習教育中蘊含的初心之源、奮斗之魂,通過演講比賽、知識競賽、主題沙龍等學習新形式,引導學生在“四史”學習中正確認識中國發(fā)展大勢、科學認識時代使命,堅定學生黨員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引領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奮斗者。
來源:學習強國
宣傳統(tǒng)戰(zhàn)部
歡迎關注山東電子職業(yè)技術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
微信號:sdcet2016
郵箱:xcc@sdcet.cn
▼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
電院身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