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畢業(yè)展

青島卓凡畫室
2022-7-30 18:23:44 文/潘若熙 圖/李浩宇
寄 語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即將結束,畢業(yè)展令所有的人期待。遺憾的是不間斷的疫情,導致2022年的畢業(yè)展不能在線下展廳進行,而只能在網絡上展覽。“不能…只能…”這個句式顯然是不得已的令人感到無奈的事情。因為藝術作品和圖片不同,和圖像不同,和抽象概念不同。雖然有一些作品的呈現方式就是圖片,就是圖像,抽象的,概念性的或者是觀念藝術范疇的。但是對于觀眾來說,線下展覽和線上展覽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線下作品有空間環(huán)境,有互相比對,有不同距離,有不同質感。而線上的作品全部是熒光屏幕的質感,全部是眼睛與屏幕的距離,全部是孤立的獨自存在,全部是從手機框子之外的空間看框子之內的照片或者錄像。
對于不可更改的事物,我的觀點是不抱怨,不對抗,但也絕不躺平。那怎么做呢?其實無論怎么做都改變不了這個“不能…只能…”的句式。但我們可以改變對此的角度和看法,這樣我們或許就會經歷一種藝術作品的新的生產方式、展覽方式和傳播方式。迫使我們學習掌握數碼的、攝影的和非傳統(tǒng)技術的材料與媒介。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將錯就錯地進入一種新的時間和空間。
我有一門課叫做“一個形象的三十二種刻法”,它教會我們用智慧的大腦去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事和壞事,只有聰明的大腦和愚蠢的大腦,相信你們都擁有聰明的大腦。希望我的這種觀點能夠幫助到同學們,那你們就會坦然面對一切的不幸。就會從“不能…只能…”的令人沮喪的句式中解困。預祝同學們的展覽成功,從畢業(yè)的驛站出發(fā),去開始你們人生的又一段新旅程。
版畫系主任 王華祥
2022年版畫系研究生畢業(yè)作品推介
蘇昱銘
這一系列作品,將目光聚焦于當下后疫情時代中的社會觀看方式。后疫情時代的來臨,伴隨以社交網絡,數據化的裹挾而至,隨處可見的各種監(jiān)視設備、熱成像,使當下我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我始終帶著“我是誰?”的追問出發(fā),面對大眾文化侵蝕以及被數據同化的生活之中,保持個人態(tài)度的思考并進行進一步的追問。
作品名稱:《Dazed》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22cmx27cm
指導教師:蘇新平
創(chuàng)作年份:2021
作品名稱:《Sh0W》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130cmx190cm
指導教師:蘇新平
創(chuàng)作年份:2021
作品名稱:《VibeVibeVibe》
作品材料:石版畫
作品尺寸:112cmx76cm
指導教師:蘇新平
創(chuàng)作年份:2020
作品名稱:《好朋友》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156cmx130cm
指導教師:蘇新平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毛惠祚
世間的每個人,劃著一艘小小的船,漂泊海上。幸運的人求得自己想要的,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未曾遇到自己所求,他們可能被別人渡過,也可能渡過別人,最終離開了世界,走出了時間,只留下一艘小小的船,告訴世人,他曾來過。
作品名稱:《渡 !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135cmx180cm
指導教師:陳琦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田繪楠
中國民間素有“民以食為天”的生活哲學!睹朗硤D錄》運用中國水印木刻的傳統(tǒng)技法,在展示我國飲食文化的同時,傳播中華民族獨有的文人審美與觀念。希望作品能撫慰觀者因壓力而緊繃的神經,留意我們日常能抓住的美好瞬間。
作品名稱:《美食圖錄》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20cmx30cm,10幅
指導教師:陳琦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祝拓
每個方塊都是完整的個體,有其自身存在的意義,或大或小,或輕或重,但都在一種關系中維持著位置。圖像本身來自于精微的芯片電路,被放大后,其結構組織卻似曾相識,如鳥瞰的城市一般,宏觀與微觀產生了不可思議的聯系。
作品名稱:《藍色憂郁》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宣紙
作品尺寸:240cm*180cm
指導教師:陳琦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李曉華
《永不之地》系列在內容上傾向于對事物消散、消逝意象的探索,挖掘水彩痕跡的隨機性,用虛幻與現實的銜接呈現對消散意境的探尋與想象,賦予詩意的寄托與訴求,展現消逝瞬間的壯麗與快慰,重拾災難后的生機與希望。
作品名稱:《永不之地》
作品材料:紙本水彩
作品尺寸:62cmx62cm
指導教師:李曉林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李毅
我試圖通過這些沉默的面孔敘述有關人類虛無的內心世界,虛無使人們不安,有中斷、停滯之感,面孔中的疏離、無聲與冷漠使人們陷入深思:虛無是什么,我們是否已步入虛無,虛無可否消解,虛無是否靜默無言。
作品名稱:《Vanitas》
作品材料:銅版美柔汀
作品尺寸:尺寸不一
指導教師:李曉林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蔡松伶
作為土生土長的貴州人來說,老屋無疑是我從小到大最熟悉的地方,我在老屋中尋找各種角度的室內場景進行拼貼組合,使其不局限于客觀的三維空間表達。此系列采用“三聯畫”的方式去創(chuàng)作,且都是黑白油畫手法。通過在大畫的“現實場景”中疊放小畫的“記憶場景”,表達“時過境遷”的心理感受。老屋還記得我,在跟我述說曾經的故事;我也記得老屋,在跟它訴說人生的悲歡。
作品名稱:《舊舍余溫》3
作品材料:木上油畫
作品尺寸:60cmx80cm
指導教師:王華祥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李毓
作品《火》系列是疫情之下對生活的一種真實記錄,超市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通過對超市購物場景的描繪,琳瑯滿目的生活用品,五顏六色的瓜果梨桃,呈現出疫情之下的生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現出生產生活的正常運轉與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作品名稱:《火》
作品材料:布面丙烯
作品尺寸:40cmx50cm,4幅
指導教師:王華祥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張秋源
我通過線和色塊的排列、漸變等構成方法,制造一種身處殘存遺跡深處,彌散、靜謐、涌動、沉寂的畫面氛圍,在對個體存在的追問與思考的同時,在展現精神隱喻的同時,也給觀者帶來廣闊的想象空間與情緒感受。
作品名稱:《LOST》
作品材料:數碼版畫
作品尺寸:56*76cm,10幅
指導教師:王華祥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徐思琦
這一系列是主觀設想中黑暗與光明共生的客觀實現。黑夜情境中的景物為客觀的“黑暗”,霓虹燈以純粹的“光”元素參與,通過點亮霓虹燈的過程不斷削弱客觀存在感,直至客觀景物消失與黑暗融合,達成黑暗與光明的共存。
作品名稱:《Lighting the Light in the Dark》
作品材料:絲網版畫;亞克力;霓虹燈
作品尺寸:145cm×65cm
指導教師:周吉榮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曹金巖
《自造的歡愉》系列作品是通過物質媒介轉印方法作為繪畫基礎,以當代女性生活圖景為藍本,討論“她”在服飾美容、心靈保健與環(huán)境裝飾物等生活物料之間的各種關系,這些具備功能屬性的物件是對“她”內心安定的寬慰,以此對抗生存處境中的焦慮與自我反芻,同時,這些積極的消遣行為也是“她”尋求超越自我的方式。
作品名稱:《自造的歡愉》系列
作品材料:丙烯轉印、礦物顏料、水彩
作品尺寸:170x100cm,180x120cm,142x108cm,170x130cm
指導教師:李帆
創(chuàng)作年份:2021-2022
蒙娜
作品靈感來自于細胞,當初始單位出現,生長、聯結后形成可成長的、有生命的動態(tài)組織。這是一個永遠沒有止境的作品,可以不斷更新、增加,邊界持續(xù)擴張,如同年輪般生長。作品在不斷充實添加的同時,單個個體的能量將無限趨近于零。誠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所指。
作品名稱:《趨近于零的無限》
作品材料:雜志拼貼
作品尺寸:180cmx180cm
指導教師:李帆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郝悅羽
我試圖表現一種向上生長的生命力,一種變動中安定的精神力量。木口木刻套色,它像溫潤的沃土使想象從無到有,每一遍刻痕與色彩的疊加都帶來驚喜。一把刻刀在比它大幾百倍且堅硬的木頭上推動,像劃著小槳航行于汪洋,有時也不清楚航向,你需要遵循它內在的形排線,但又想辦法掙脫,像是不斷與內心的對話。
作品名稱:《起源》
作品材料:彩色木口木刻
作品尺寸:45cmx70cm
指導教師:楊宏偉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李享
以自在無拘的貓和肆意生長的植物為創(chuàng)作元素,在打亂重組中,戰(zhàn)斗在無限和未來的邊界上,體會生命的平衡與交織,解除自我的阻隔與萬物一體,借由這個世界的生命力,在清凈和沉默中,穿透繁雜去發(fā)現更深的秘密。
作品名稱:《貝斯特》
作品材料:版畫紙,皮紙,油墨
作品尺寸:120cmx90cm,2幅
指導教師:楊宏偉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逄勃
《審丑怪談》將關注點聚焦于城市中的現成公共圖像。這些建筑圖像都是客觀存在,又帶有強烈的超現實元素。我想通過銅版畫的語言來表現這些圖像。
作品名稱:《審丑怪談》組畫
作品材料:銅版飛塵腐蝕
作品尺寸:100cmx60cm,3幅
指導教師:楊宏偉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隰同同
“度”在哲學意義上指某事物保持其質的數量的界限,在此界限內量的增減不改變事物的質。
“無度”即無視界限乃至打破界限與平衡,事物發(fā)生質變,以至災難發(fā)生。以此影射欲望無度的災難性。
作品名稱:《無度》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48.5*170cm,四幅
指導教師:張燁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周佳慶
“索拉里斯”一詞源于萊姆的小說《Solaris》的音譯,指虛構的“索拉里斯星球”,作品借用該名字,結合一些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畫面語言,來傳達一種宗教感并試圖揭露人性中日漸膨脹的欲望和不可遏制的嫉妒,從而引發(fā)自身對現代社會各方面的飛速發(fā)展帶來的社會現象的思考,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
作品名稱:《索拉里斯》系列
作品材料:水印綜合材料
作品尺寸:56cmx76cm,8幅
指導教師:張燁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杜浩生
遙望皆混沌,回首僅虛無。有的人一生陪伴,有的注定成為痕跡。千回百轉的思緒,晃若隔世離空的色彩,深的一生不忘,淺的只是過客,由此交織。有些事能從頭再來,但再難回到原點。哪怕同樣的路,再不會有原來的感覺。
作品名稱:《源宇道空》
作品材料:絲網版畫、亞克力
作品尺寸:120cmx120cm
指導教師:劉麗萍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張雨萌
受疫情影響,居家隔離縮小了我們對于身邊事物的觀賞范圍。在沒有新奇且日復一日的空間內,我嘗試主動去觀看、去把握,對所見畫面進行重新審視的實驗。于是靜靜懸掛的簾與其背后之物,對我來說也變成了一種風景。
作品名稱:《簾》
作品材料: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120cmx90cm
指導教師:祝彥春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趙澤文
這一次的創(chuàng)作作品多是以周圍的靜物為主進行創(chuàng)作,將日常生活中靜物帶給作者的具體感受逐步表現出來,以繪畫的形式來完成這種生命體驗。
作品名稱:《悄靜》
作品材料:皮紙、水性油墨
作品尺寸:41x27cm、 40x25cm 、48x32cm、 41x25cm
指導教師:祝彥春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齊成格爾
沒有人是一座荒島。作品由23張面孔組成,這些面孔來自于作者的父母、同學、職業(yè)藝術家、畫廊工作人員、藝術品收藏家等,他們在這個作品制作過程中與作者聯系密切。
作品名稱:《FACES》
作品材料:鋼、樹脂、蠟、乳膠、尼龍
作品尺寸:300CM*150CM*150CM
指導教師:康劍飛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丁昕瑤
在《百年孤獨》中曾多次提到布恩迪亞第一次看到冰塊的情景,他觸碰冰塊的時候驚恐地說“它們在燃燒”,這種感覺讓我對某些矛盾的關系產生了思考。在絕對零度下,瞬間仿佛就是永恒,我捕捉水在固液氣體轉換間的一些瞬間狀態(tài),用窄窄的一立方空間去串聯起靜止與律動、寒冷與溫暖,去探索我感受到的那些最遙遠又最親密的關系。
祝拓
每個方塊都是完整的個體,有其自身存在的意義,或大或小,或輕或重,但都在一種關系中維持著位置。圖像本身來自于精微的芯片電路,被放大后,其結構組織卻似曾相識,如鳥瞰的城市一般,宏觀與微觀產生了不可思議的聯系。
作品名稱:《-272°·burning》
作品材料:綜合材料
作品尺寸:90*90cm,5幅
指導教師:唐承華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李雷
在奇妙的宇宙里,構成世界的方式和觀察世界的方式是多樣的,我淺顯地構建了一套“藝術語言模型”。模型里每一個基本元素的變化,可以展現無限的客觀世界和無窮的內在情感,觀察者可以采用自有觀察方式對作品進行解讀。
作品名稱:《VI》
作品材料:亞克力,丙烯,膠
作品尺寸:70*70cm(尺寸可變)
指導教師:唐承華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郭雙
《進城》木版組畫是本人家庭進城后的故事,也可看作一個時代的縮影。八名家庭成員記錄著社會變遷的歷程。作品用八塊形狀各異的梨木刻成。他們由農村向城市遷徙,既保留著農人的勤懇也承受著城市的沖擊,我將他們限定在安裝工、廣場舞、市場、微商、小作坊、快遞、幼兒教育、求學場景來體現,他們懷揣夢想行走在通往都市的路上。
作品名稱:《進城》系列組畫
作品材料:木刻油印仿古皮紙
作品尺寸:尺寸不一,8幅
指導教師:武宏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李嘉鈺
居家期間我通過網購的方式購買了很多的日用品,快遞的紙盒包裝充斥著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被限制在自我的空間里,作品試圖表達這種生活狀態(tài)。當我們換一個角度去觀看紙盒的內部空間時,會發(fā)現有一扇門,通過這扇門來傳達內部與外部的信息,給人在精神上制造一個異樣的空間,同時也仿佛經歷著微觀視角下的生存空間體驗。
作品名稱:《紙盒子》
作品材料:絲網版畫、燈箱
作品尺寸:43*75cm*12、110*65cm
指導教師:武宏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劉進
在這一系列的作品中,我選擇了疫情期間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這些作品來源于對時間的思考,同時也是個人藝術實踐的重要節(jié)點。一直以來,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直接影響了我的創(chuàng)作。不論是有具體形象的畫面,或是抽象的筆墨語言,我都在尋找一種藝術能帶給我們的內在精神。
作品名稱:《尊者石》
作品材料:版畫
作品尺寸:56cmx76cm
指導教師:武宏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蘇聽雪
《鏡花緣·2022》是據清代小說家李汝珍的長篇小說《鏡花緣》而作的一組插圖。當生活碎片躍入小說光怪陸離的世界,隨筆尖的無數次勾畫,我在傳奇與現實的界限上不斷碰撞和拉扯,與故事的主角并轡穿行于本不相交的時空。
作品名稱:《鏡花緣·2022》
作品材料:鋼筆、水彩、數碼
作品尺寸:25cmx67cm,6幅
指導教師:武將
創(chuàng)作年份:2022
張瑄
《植物喜神譜》是一套以植物畫像為本體的插圖作品。喜神即畫像,是宋人對畫像的俗稱。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之一,是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映射著萬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我以此探討人與萬物的關系,再現個人對植物的態(tài)度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插圖文本選取了維特根斯坦所著《邏輯哲學論》中的內容。
作品名稱:《植物喜神譜》
作品材料:水墨、版畫紙
作品尺寸:42*60cm,10張
指導教師:武將
創(chuàng)作年份: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