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山商新雪盡 暖煙含雨綠匆匆

山東工商學院
2022-2-11 11:42:03 文/許鵬 圖/黃浩然
立春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干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在傳統(tǒng)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
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
山商即將迎來萬物復蘇
風和日暖的春天
像山商人一樣的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
總是會讓人生出新的希望
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
一個新的輪回將要開啟
山商人也要開啟新的起點
向著新的目標進發(fā)
民俗 | 節(jié)令活動
作為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社會,古人相當重視立春歲首,立春歲首對于傳統(tǒng)農(nóng)耕社會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早在先秦時期中國一些地方便傳承著以立春歲首拜神祭祖、納福祈歲、驅邪攘災、除舊布新等為主題的節(jié)慶活動,這一系列的節(jié)慶活動不僅構成了后世歲首節(jié)慶的雛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遺存至今。
迎春
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時序進入春季。此時雖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盡,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大自然生機勃發(fā)。所以古人重視立春,有迎春之儀。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過去在每年的皇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以及“龜子報春”、“銅鼓驅疫”等,都是當時過立春節(jié)日的重要活動。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zhí)規(guī)矩,主春事。浙江地區(qū)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一日抬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抬閣、地戲、打牛等活動。。其他一些地區(qū)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qū)則在立春前后,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糊春牛 打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tǒng)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涂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打春牛,又稱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后來一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jīng)》后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不同地區(qū)迎春牛均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jīng)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咬春
立春日時令飲食是作春餅、贈春盤、食春菜等飲食之俗,以迎春、慶春。春餅是立春日典型的時令食品,從魏晉南朝時代起,人們迎春食春餅!肚G楚歲時記》載:“立春之日,親朋會宴,啗秦餅、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餅是一種薄面餅,取生菜、果品、餅、糖等置于盤中,取迎新之意,時稱“春盤”,也可贈送親友品嘗。
四季輪換
千百年來
滄海桑田
唯有春花燦爛古今同現(xiàn)
透過詩詞漫漫
共享古今春光之喜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立春》
蔬菜非時價不貲,
農(nóng)家貪利俗難醫(yī)。
立春喜得晴窗好,
為愛梅花寫一枝。
《題望苑驛》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鐘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從此號相思。
分明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船到不等客,季節(jié)不饒人”
恰逢一年春好時
可愛的山商人,讓我們
釋放夢想
綻放青春
往期推薦
圖片:雍辰茹趙麗婷左鑫索雅倩 羅婉榕 百度百科
編輯:張金慧
責編:李娜 劉磊磊
審核:鞏姝言 山彤彤
原文章轉載請聯(lián)系后臺
新浪微博 :@山東工商學院
抖音號 : sdgsxy1985
新媒體中心出品
SDT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