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書院讀大學 | 楊子銘:半個詩人楊三問

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招生處
2021-11-21 09:43:55 文/許天佑 圖/曹思琪
關注我,了解更多內(nèi)容
【人物檔案】
楊子銘,男,2000年出生,山東濟南人,大數(shù)據(jù)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升本)21-2班學生,擁有廣泛的愛好和與生俱來的幽默感,喜歡能讓人產(chǎn)生深度思考的文學作品。平時喜歡打籃球、脫口秀和RAP,喜歡李誕、王建國。習慣深夜獨自思考、和古代詩人發(fā)生共鳴。想去看看未知的雪山,因為總有一個山林漉雪的畫面出現(xiàn)在他的夢里。

2021年9月,泰山科技學院舉辦了“中秋游園會”,入學沒多久的楊子銘來到活動場地,卻只是遠遠在人群外旁觀。他抬頭看到一輪滿月落在云層后邊,想起了自己的處境,也特別想隱沒在云層中,當晚就寫下了一句詩:“臺下眾生結燈火,愁云與月躍鐘樓。”
聽到這兩句詩,舍友們就給了楊子銘一個封號:半個詩人。
吟出這兩句詩的楊子銘,盡管看起來權腮闊口、濃眉大眼,和人交流時肢體語言豐富,給人一種樂觀開朗的印象,但此時他的心情恰如詩句,卻比較憂郁。
1
一個外向的孤獨患者
“我是一個外向的孤獨患者”這是楊子銘對自己的評價。
6歲時楊子銘因為弱視帶眼罩矯正,時常遭到同學的嘲笑,沒有兄弟姐妹傾訴,他時常做出一些叛逆的舉動。父母、老師乃至親戚都無法理解,“不被理解、不被認可”逐漸成為楊子銘甩不掉的心理負擔。
從小學到初二的每一回考試之前,楊子銘幾乎都會做噩夢,夢見自己沒有考好,在父母面前抬不起頭來。直到初二的一次軍訓匯演,當時四位同學上臺,另外三位都因為緊張很快沒了聲音,只有楊子銘忽然找到了感覺,后面的半小時成了他的“專場”,站在臺上侃侃而談,贏得了下面的一次又一次掌聲。
表演讓楊子銘有了被重視的感覺,但沉重的學習壓力還是讓他舍棄了這個父母眼中不切實際的愛好。從此,楊子銘身上又多了一個標簽:不合群。
楊子銘把自己封閉起來,心中苦悶卻無法向人訴說。楊子銘覺得“快樂這種東西,從來沒辦法帶給一頭正在悲傷的大象”。誰也想不到,最后讓這頭大象看到希望的竟是脫口秀。
一個偶然的機會,楊子銘在電視上看了一場脫口秀節(jié)目,一夜未眠,醒來后便找到了用快樂抵消痛苦的方法:寫脫口秀段子。
寫段子、脫口秀讓他找到了傾訴的窗口和短暫的快樂,卻也因此徹底壓垮了本就一般的學習成績,?谱x書三年,苦悶、迷茫一直纏繞在他心里。
2
作家班是一個溫暖的家
楊子銘打小就喜歡文學。他童年和姥姥一起生活,姥姥是語文老師,非常注重培養(yǎng)他的文學修養(yǎng),常讓他讀世界名著。長期的閱讀也讓他慢慢愛上了寫作文,時常被老師夸獎文筆好。上了?坪螅瑮钭鱼懢陀瞄喿x排遣內(nèi)心的孤獨,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心情。
來到泰科后,有一次,在去食堂吃飯的路上,他看見了作家班的招錄啟事,只覺心里有鍋開水,咕咕地往外冒熱氣,他覺得作為一個文青,報名作家班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楊子銘順利了進入了作家班。興趣愛好能有施展的空間,楊子銘覺得自己賺到了,激動之余也有一絲慶幸:“作家班里有兩位詩人老師,幸好他們叫我‘半個詩人’,要不然就糗大了!
最讓楊子銘激動的是開班典禮上的“遙遠的祝!杯h(huán)節(jié),無數(shù)個著名作家發(fā)來祝福視頻,其中還有好幾位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楊子銘感受到了生平第一次的震撼:“他們離我那么遠,可又離得這么近,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典禮的最后,李孟老師寄語學員:“作家班不是為了培養(yǎng)作家的。我們深知寫作者是孤獨的,所以我更愿意將作家班稱為家,一個溫暖的家,可以容納你們的內(nèi)心孤獨。”
起初楊子銘不信,他覺得天底下的老師都會哄學生。直到上完作家班的第一堂課,楊子銘找到了不一樣的上課體驗:“上課體驗感覺非常好,氣氛輕松融洽,互動調動興趣,興趣拓展思維,最重要的是趙書林老師親切得不像話呀,這可是‘活’的編。》浅8兄x學校開設這個特色課程。”
從那以后,楊子銘成為作家班課堂上最活躍的人:小組討論時,他組織四人小組激烈討論,然后整合大家意見,做發(fā)言人闡述觀點。每次都能得到老師和同學的掌聲,楊子銘愛上了這種感覺。
楊子銘不愿閑著。課下完成一首小詩,他會第一時間找詩人老師討教,經(jīng)常直接“殺”到辦公室找蘇仁聰老師探討詩歌創(chuàng)作——就是在食堂,只要撞見作家老師,他也會笑嘻嘻地端個盤子坐過來。
楊子銘感覺作家班像一個溫暖的家,可以容納他內(nèi)心的孤獨,給予他光熱、力量,照亮前行的道路。
3
青鳥吐槽楊三問
讓作家班同學們認可楊子銘的,是一場脫口秀。
國慶節(jié)后,作家班決定籌備一場脫口秀“青鳥吐槽會”。對脫口秀念念不忘的楊子銘第一時間報名,并且主動請纓策劃組織這場活動。楊子銘對脫口秀的深刻理解,驚訝了老師們。最終,學院將本場脫口秀活動的策劃、創(chuàng)作、演出指導全權交由楊子銘負責。楊子銘立時就忙活開來,每天在群里準時追問三個問題:大家的稿子寫好了嗎?包袱有幾個?啥時候交稿?
于是,楊子銘得了一個外號“楊三問”。一開始,同學們受不了,都來找老師抱怨:“慘哦!子銘同學也太認真了,逼著我們把稿子改了一遍又一遍,就這還不過關!”楊子銘也很著急,同學們不了解脫口秀,稿子都寫成了演講稿:“老師,稿子不成啊,如果不改,好好的脫口秀最后弄成了演講比賽,那就是豬鼻子插大蔥,裝象了!”
在老師的幫助下,楊子銘與參演同學充分溝通,達成了共識,同學們開始認真尋找創(chuàng)新突破點,結合生活、身邊例子融入創(chuàng)作中。
那段時間,楊子銘白天上課,晚上就一頭扎進創(chuàng)意寫作學院辦公室,和老師商量稿件修改、活動形式、出場順序、舞臺布置……回去后,楊子銘還要繼續(xù)修改稿子,改到凌晨一兩點,舍友醒來,看著臺燈下一臉疲憊的楊子銘,都勸他應付應付得了。楊子銘不同意,他認為組織這場活動,就一定要把活動辦得精彩紛呈,給所有人留下一個難忘的人生記憶。
11月12日晚,活動開場前一個小時,楊子銘還在隔壁教室組織彩排,一個一個指導,耐心講解用手勢、語調、節(jié)奏調動現(xiàn)場氣氛的技巧,以及怎樣激發(fā)觀眾的情感共鳴。
付出終有回報!扒帏B吐槽會”在九河書院如期上演,10名同學的表演可謂是精彩異常:自信、幽默的表達讓在座的師生們笑得合不上嘴,甚至有人笑出了眼淚。尤其是楊子銘的主持、情感渲染、現(xiàn)場接;雍透咔樯虘,激發(fā)了觀眾的情感共鳴,被認為是活動成功的關鍵。
就在這個舞臺上,楊子銘意識到,那個資深“孤獨患者”已經(jīng)被徹底治愈:“學校激發(fā)了我的熱情,給我的愛好一個展示的平臺。我原來特別不愛參加活動,但青鳥吐槽會盡管沒有學分可加,但卻讓我通宵達旦,忙得不亦樂乎,老師的理解、信任,同學們的認可是最寶貴的,遠遠超過了活動本身!”
談到對未來的期望,楊子銘說:“我特別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作家,一名比較出名的作家,讓自己成為作家實力派、實踐派,而不再是‘半個詩人’!
●山東唯一全員書院制大學●
文章來源| 品牌營銷與新聞中心
長
按
關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