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

濟南大學
2021-9-05 17:13:05 文/裴晶 圖/金建
青龍山麓 白鷺飛翔
甲子湖畔 書聲朗朗
美麗濟大 如山岳高昂 如海洋寬廣
七十余載風云滄桑 ,濟大精神歷久彌新
不變的是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信仰的堅守
一代代青年學子在這里歷練成長
從這里揚帆遠航
下面跟隨濟小南一起去探尋濟大文化吧
“
升華廣場
濟南大學升華廣場位于濟南大學南門,北至圖書館。升華廣場中央矗立著紅色的升華雕塑最為搶眼。升華以葉子漸進,形象升騰的象征性語言,表現(xiàn)出濟南大學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也象征著濟大學子的茁壯成長。升華通體的紅色昭示著青春的活力,寓意著濟南大學銳意進取,不斷升華的精神風貌。當陽光鋪滿升華廣場上一方又一方寬厚的石板,濟大人新的一天也在這一層層的暈染中緩緩展開,無論你是來自哪個城市,無論你將走入哪個學院,站在升華廣場上,你所感受到的正是無數(shù)濟大人曾經(jīng)所感受到的:今天,我以我的母校而驕傲,明天,母校將因我而自豪!
“
綠泉廣場
綠泉廣場位于濟南大學主校區(qū),廣場在鐘樓的南面,因廣場的綠地中間有噴泉,而得名。綠泉廣場噴泉在陽光下,逆光望去,猶如珍珠噴泉,順光下清水自池中噴灑,暢快淋漓,在綠地垂柳環(huán)抱之間,溫馨與燦漫,令人陶醉。夕陽緩緩西落,步履清淺,踏進綠泉廣場,晚風輕拂,微風吹送縷縷清新的氣息。漫步在綠泉廣場,隨輕風在垂雨絲幕中游戈;圍繞在綠泉廣場,讓鐘樓的鳴響抖落世俗的冗繁。在綠泉廣場,感受著這一份美好。
“
憂樂橋
憂樂橋位于濟南大學舜耕校區(qū),從東大門進入校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橋。憂樂橋為1994年,濟南大學前身濟南聯(lián)合大學成立四周年、建校十六周年時命名的。憂樂橋為獨拱形石拱橋,橋洞頂左右兩邊,各有三個拱形的小橋洞。以“憂樂”命橋名,意在勉勵師生牢記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教誨。橋東首立一“憂樂清風”碑刻,由時為濟南聯(lián)合大學校長丁文方教授所書。
“
經(jīng)管樓
經(jīng)管樓,位于濟南大學舜耕校區(qū),由天津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建筑面積14862平方米,1998年10月奠基,2000年5月竣工。該樓坐南朝北,雄偉壯觀,現(xiàn)更名為經(jīng)管樓。
“
鐘樓
鐘樓坐落于濟南大學主校區(qū),綠泉廣場的北面。1984年,山東建筑材料工業(yè)學院(濟南大學前身)在濟南破土動工,鐘樓作為學校的教學主樓與學校一同拔地而起。
建校45周年之時,邯鄲水泥廠出資在教學主樓上高架一座四面大鐘,矗立于高樓之上,報時鐘聲悠揚,晚間光照八方,成為學校的一個重要標志,鐘樓也因此而得名。它,沒有華麗繁復的雕刻,卻古樸而沉穩(wěn),靜靜地佇立,見證濟大的成長;它,持日月之恒,帶著歲月的穹音,跨越亙古不變的時光,向我們訴說風華正茂的青春。走過柳枝婀娜的迎旭橋,微風徐徐,倚在淡淡的黃昏,就這樣靜靜地凝望,那不停的表針是我們奮斗路上不曾停止的腳步,那溫暖的熒光,照亮我們來時的路。
“
梅花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建于1983年的梅花館,成為今天校園內(nèi)唯一的通宵自習室。在這兒,你永遠都不會丟失自己的夢想,因為,在這里,你已經(jīng)在前往夢想的路上。
“
甲子湖
碧水飄萍,沉落煙霞,水天相接,浩渺與共。2008年,濟大建校六十周年,甲子湖也因此得名。莊周夢蝶,不知何為幻境,流連甲子,竟忘卻夢的歸途。徜徉在小橋流水,木槿花香了鼻尖, 仿若薄霧輕攏,氤氳成一幅素雅的水墨丹青,飄入空靈澄澈的夢境。垂柳掠面,樹木蓊郁,亙石橫臥,睡蓮呢喃。風過且住,喚來湖畔漣漪朵朵,燕噙喃呢,驚醒何處旎艷闌珊。
“
滋蘭苑
當屈原吟詠著“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一句時,他一定不會想象到,濟南大學滋蘭苑又會有怎樣的浪漫故事。修竹森森,小徑曲折回環(huán),徑陌深深,蜿蜒寂靜處,恰如一首“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幽雅迷離地,定格了多少留戀的目光;含蕾婉轉時,傾瀉了多少畫屏般的深情古意。是誰,在滋蘭苑中吟詠,又是誰,在花樹下靜坐凝想。雨落凝香,絲絲攝人心魄;暗香盈袖,層層扣入心扉。 滋蘭苑一年四季,究竟是美景如畫,還是畫如美景?
“
黃海亭
黃海亭為1993年濟南大學前身山東建材工業(yè)學院建校四十五周年時,各地校友與各界朋友捐獻所建,于1995年建成。2018年濟南大學建校七十周年時重建。
“
天賜美玉網(wǎng)球場
天賜美玉網(wǎng)球場是濟南大學對學校網(wǎng)球場的命名,這是學校永久的紀念,紀念外教、美籍華人,朱天賜、譚美玉夫婦在我校教書育人,捐資建設方面作出的杰出貢獻。天賜美玉網(wǎng)球場原址在學1(學生宿 舍1號樓的簡稱)樓前,建于1987年,F(xiàn)址位于民俗館的東面,建于2005年。學,F(xiàn)有四個網(wǎng)球場,均為朱天賜先生捐建。濟南大學是山東高校中第一個建起網(wǎng)球場的學校,也是最早在師生中開展網(wǎng)球運動的學校。讓汗水伴隨夢想成長,讓記憶協(xié)同留念永存,我愿,牽你的手,一同揮舞生命的律動,在青春斑斕里放歌。
“
齊園
齊園是濟南大學建校60周年之時,淄博校友會為感謝母校的培養(yǎng),捐資建設的校園景點。園內(nèi)建有齊建筑風格的兩連亭,位于齊園北側最高處,倚亭而坐,自成風景。園內(nèi)夏天樹木青翠,鳥語婉轉,春天的紫藤,秋天的楓葉,冬天的臘梅花,一步一景,十步香草。
“
白鷺苑、至善亭與時光隧道
白鷺苑位于濟南大學主校區(qū),北依江北第一大白鷺棲息地青龍山麓,東臨圖書館。白鷺苑內(nèi)青草綠樹環(huán)繞,東西兩邊為芍藥,中間為牡丹,盛開季節(jié),十里花香。苑內(nèi)設計別具匠心。郁郁蔥蔥之間,精致典雅的“至善亭”掩映其中,亭內(nèi)斗拱飛檐,玲瓏別致。至善亭之名源于濟南大學“弘毅、博學、求真、至善”的校訓,寄托著學校對每一位濟大學子殷切的希望。沿著至善亭,緩緩向西南,走入時光隧道,四季循環(huán)往復,萬象更新。合攏眼眸,指尖輕觸朱色斑斕,靜默中,觸摸歲月的火熱激情,聆聽歷史的悠久呼喚。
“
稷下衢廊
濟南大學建校六十五周年時,淄博校友會為母校捐建的這一蘊含了濃濃風情的稷下衢廊!梆⑾隆倍衷从趹(zhàn)國時期齊國的一個官辦學術機構“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當時“諸子百家”各學派薈萃的中心,真正做到了百家爭鳴!搬椤睘榇舐罚ㄟ_之意。稷下衢廊位于齊園內(nèi),文脈相傳。當漫步于稷下衢廊之中,最迷人的季節(jié)當屬春天,紫藤蔓延,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鳥語花香的靜謐與愜意,更添齊園春色之美。
“
中山園
中山園位于第三教學樓園區(qū),內(nèi)有孫中山先生銅像雕塑《奔走革命》,銅像面向東方。雕塑《奔走革命》是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博士專程從美國來到濟南大學捐贈的,2013年5月立。
“
冀東橋
冀東橋位于濟南大學主校區(qū),西望甲子湖,東接活水源頭,主校區(qū)東西主干道大學路的中段。2008年10月,濟南大學建校六十周年時,河北省冀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惠捐此橋,并以“冀東”命橋名!凹綎|橋”三字由于劍波老師于2008年題寫。
“
校友名“路”
校友名“路”位于濟南大學主校區(qū),滋蘭苑的西南。2018年,濟南大學建校70周年之際所建。
七十余載風風雨雨
七十余載日日夜夜
濟大文化在這七十余載中不斷流傳,生生不息
在我們濟大學子的傳承中
保持著年輕與熱血
濟小南相信,在濟大人的努力下
濟大將走向更美的遠方!
我要學黨史---黨史回眸
9月1日
1942年
9月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關于統(tǒng)一抗日根據(jù)地黨的領導及調(diào)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規(guī)定抗日根據(jù)地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中央代表機關及各級黨委為各地區(qū)的最高領導機關。
1982年
9月1日至11日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正式代表1600人,候補代表149人,代表全國3900多萬黨員。鄧小平在致開幕詞時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會通過的報告《全面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提出分兩步走,在20世紀末實現(xiàn)工農(nóng)業(yè)年總產(chǎn)值翻兩番的目標。大會通過新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大會決定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
1990年
9月1日 中國大陸興建最早的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沈陽至大連)正式通車。到2020年底,全國高速公路里程達16.1萬公里。
2009年
9月1日 國務院印發(fā)《關于開展新型農(nóng)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11年6月7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開展城鎮(zhèn)居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到2012年7月1日,我國基本實現(xiàn)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濟南大學
新媒體中心
—— UJN 1948 ——
圖文來源:黨委宣傳部
排版:楊銘函
“黨史回眸”來源:學習強國
責任編輯:王娜
審核: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