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探索教育幫扶新模式——“四雙工作法” 賦能教育援助提質增效

青海教育
2021-11-28 12:36:47 文/潘娜 圖/杜曉陽
天津市對口支援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11年來,經(jīng)過不懈努力,逐漸探索出教育援青“四雙工作法”,走出了一條由“支教”向“興教”轉變的教育幫扶之路。通過“黃南班”和“天津班”雙管齊下、“硬件”與“軟件”雙輪驅動、“走進來”和“送出去”雙向融合、政府支持與社會幫扶雙軌并進等一系列雙軌推進、雙重發(fā)力的有效工作方式,有效提升了黃南州教育水平,留下了“帶不走”的優(yōu)秀本地教師隊伍,讓更多的黃南學生享受到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從根本上為黃南州發(fā)展注入新生動力。
“黃南班”和“天津班”雙管齊下
2021年,在天津市異地辦學的天津“黃南班”完成黃南州四縣(市)全覆蓋,在校生規(guī)模達到430人,成為全省唯一在支援地異地辦班達到縣域全覆蓋的市州。今年首屆“黃南班”參加高考,成績喜人,文理科本科過線率超過65%,其中理科達到75%,高出黃南州本地學生平均過線率30個百分點。在黃南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從2021年開始,在黃南州中學和州民族中學同時開辦三個“天津班”,招生150人,中高考科目全部由天津援派教師授課,真正實現(xiàn)了“把團隊搬到青!,一些在西寧上學的孩子紛紛轉回黃南州。
“硬件”與“軟件”雙輪驅動
對口援青11年來,天津市累計投入援青教育資金3億元,實施教育類援建項目44個,有力促進了黃南州教育基礎設施改善。其中,投資1億元援建的黃南州職業(yè)學校新校區(qū)投入使用后,將成為青海省規(guī)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職業(yè)院校之一。創(chuàng)造性實施“共畫同心圓計劃”,在全州建設10個思政教室,組織專家通過多種方式授課,實現(xiàn)“津青學生同上一堂課”。同時,推動黃南州職校與天津農(nóng)學院、天津渤海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海運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簽訂協(xié)議,對計算機、農(nóng)牧、電子商務等重點專業(yè)推行“一個院校包一個專業(yè)”。選派天津市著名校長分別擔任州中學和州職校校長,選派職教專家赴青,協(xié)助制定《黃南州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有效提升了黃南州職業(yè)教育水平。
“走進來”和“送出去”雙向融合
2021年天津市在青的援青教師已達28名,創(chuàng)天津市對口援青10年新高。兩地校際結對37對,持續(xù)開展“名師進黃南”活動,天津教育專家今年已赴黃南州開展了25場專題講座和交流會,受益教師700余人次。通過“云共享”,黃南州相關學校與天津市泰達一中、塘沽一中、紫云中學等名校遠程同步教學,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以“留得下、帶不走”為目標,投入300萬元與天津師范大學共同組織實施“雛鷹計劃”,從全州選拔100名年輕教師,脫產(chǎn)一個學期,在津集中培訓和跟崗鍛煉。利用假期組織200余名教師到在天津市參加能力提升專題培訓。
政府支持與社會幫扶雙軌并進
天津援青11年來,政府層面援助資金最多、援派人員最多、雙方交流交往人員最多的領域就是教育。尤其是近年來,更是持續(xù)升級加力。2021年6月黃南州委州政府提出在州民族高中創(chuàng)辦“天津班”的需求后,濱海新區(qū)在教師非常緊缺的情況下,堅持以大局為重,在短短10天時間就確定增派9名教師,助力黃南州教育發(fā)展。同時,近年來,天津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黃南教育事業(yè),通過實施“銀齡計劃”,資助開辦“鴻志班”“珍珠班”等多種形式進行幫扶。2021年以來,創(chuàng)設天津援青“格桑花”助學基金,市光彩會、泰達慈善協(xié)會、榮程普濟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和多家愛心企業(yè),已為黃南州教育事業(yè)捐資近500萬元,為歷年社會力量投入之最。
來源 |天津援青微信號
【推薦閱讀】
讓孩子有時間當兒童,把玩耍當作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
不想讓孩子沉迷電子產(chǎn)品,父母請先放下手機
良好的自制力,讓孩子受益終身
怎么說話,孩子才肯聽?
- 天道酬勤!12個關于勤奮的成語一起學
優(yōu)秀的孩子,是被“愛”出來的
孩子基礎教育階段應打好哪些基礎?
運動,是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長按二維碼 關注青海教育
青海省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