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開學后“家庭大戰(zhàn)”,怎么解?

內(nèi)蒙古招生考試
2021-9-22 11:53:15 文/陸露 圖/丁夢茹
開學了,孩子重新投入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預見,不少家庭又會因為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而引發(fā)一場又一場“家庭大戰(zhàn)”。
這個“難題”,你家也有嗎?
據(jù)東北新聞網(wǎng)調(diào)查,每30位家長里就有25位表示會因為教育觀點不同與另一半產(chǎn)生分歧,這已成為困擾夫妻關系的“難題”。
各個家庭處理教育分歧,采取的辦法各不相同。大多數(shù)夫妻選擇“直接爭吵”,少數(shù)夫妻選擇“憋氣不語”,極少數(shù)的夫妻會“當面辯論,但會講究方法”。
當然,還有下面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極端事例:父母因教育分歧上演“全武行”,最后不得不請警察叔叔出面調(diào)解↓↓
2021年8月,家住遼寧的劉女士和她的丈夫張先生因孩子教育問題發(fā)生爭吵,繼而遭到丈夫毆打,隨后,劉女士報警求助民警。
原來,暑假期間,在孩子教育問題,特別是在完成作業(yè)的問題上,夫妻發(fā)生分歧,張先生認為孩子不按照要求完成作業(yè)就應該打,劉女士認為不能打孩子。于是,夫妻雙方也不管孩子了,口角起來,隨后升級為雙方動手。
有人說:有了孩子后,90%的家庭矛盾都源于對孩子教育上的分歧。孩子無論在學習、生活還是人際交往、品德培養(yǎng)方面出現(xiàn)問題或遇到困難時,都可能引起一場家庭大討論,甚至家庭大論戰(zhàn)。
這個數(shù)據(jù)雖然有些夸張,但教育分歧確實已經(jīng)成為了不少家庭矛盾的導火索,并且直接影響到了孩子,讓孩子不知道聽誰的,或對父母吵架產(chǎn)生愧疚,更甚于有些孩子會趁著父母“爭鋒”,借機鉆空子。
父母的分歧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教育專家發(fā)現(xiàn),父母的教育分歧通常有兩種行為現(xiàn)象:
1.分別用各自的方法教育孩子: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總是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進行爭吵。
這類家庭中,6歲以前年齡小的孩子經(jīng)?吹礁改赋臣埽瑫恢,會混亂和焦慮、充滿不安全感;大一點的孩子容易成為行為的“兩面派”,跟媽媽說一套跟爸爸做一套,父母哪個對他有利,他就聽誰的。
2.其中一方掌握完全的“話語權”:
父母中的一方主要負責教育,剝奪或貶低另一方對孩子的教育。
這類家庭中,孩子會在父母身上學到兩種不太好的處事方式。從處于弱勢的一方父母學到的是逃避;從處于強勢一方父母學到的是霸道。
所以,家庭中只由一方負責教育,也會對孩子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事實上,除了安全感、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生活在父母有分歧、有矛盾的家庭中的孩子,血液的運行不斷因心理壓力而受阻,長大后比其他人有更大概率會患上心臟病,甚至癌癥,其他身心癥的發(fā)病也更多。
該項研究還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對父母之間微妙的矛盾有極其敏感的反應,即使父母并不認為問題嚴重,孩子也會耿耿于懷。
由此可見,父母分歧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認為的還要大。
父母要組成合作團隊
那么,父母在雙方意見沖突時,更有效的處理方式是什么呢?如何處理教育分歧,避免家庭危機?
教育專家認為,父母應該組成一個合作的團隊,用合作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合作型的父母一定要完全統(tǒng)一,就不能有不同意見嗎?
合作型父母首先是教育價值觀、教育目標的一致。在保持教育觀念相同的前提下,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多樣化。
大家有不同意見,出現(xiàn)沖突是合作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其實沖突是有積極影響的——因為我們可以結合雙方的智慧,發(fā)展出更全面、更有效的想法。出現(xiàn)沖突后,最重要的是雙方如何去商討、解決不同意見。
所以,當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時,大家不妨轉換一下思路。想一想,父母們該如何提高合作?
一起來聽一位教育專家分享,她是如何處理一次家庭教育小風波的。
3步走
處理家庭教育小風波
案例:
女孩6歲,小學一年級
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A,還處在對小學學習適應階段,平時作業(yè)都是自己認真完成,可是有一天她周六白天玩了一天,晚上拿出語文卷子讓爸爸簽字。
爸爸發(fā)現(xiàn)卷子的2處錯誤,一處已經(jīng)修改,另一處是一片空白,旁邊畫著大紅叉。
爸爸一看就很生氣,立即提高嗓音,開始嚴厲批評:“你為什么不改?考試的時候,就沒看見這道題吧,現(xiàn)在又不好好改錯,你這是什么學習態(tài)度!”
女孩被爸爸突然嚴厲的表情和聲調(diào)嚇著了,一動不動地望著。
爸爸激烈地批評持續(xù)10多分鐘的時間,孩子呆呆地站在那里,眼睛里含淚看著爸爸,爸爸說完一遍又繼續(xù)重復著他的批評,孩子一句話也插不進去。
如果你是媽媽,這時就站在旁邊,你會怎么辦?
同樣,如果你是爸爸,看到媽媽這樣教育孩子,而你有不同意見,會怎么辦?
事實上,當時作為媽媽的教育專家雖然也不贊同爸爸的做法,卻沒有立刻上前反對,而是分3步來處理這樣一個小沖突的:
1.判斷爸爸的情緒
爸爸在教育孩子有激烈的情緒變化時,一定有他的原因,而且這時候他不可能靜下心來聽妻子說,所以媽媽只是站在稍遠處觀察,而不參與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2.進行兩方面的溝通
首先,在孩子平穩(wěn)后,媽媽和孩子進行了溝通:
向上滑動閱覽
理解她的感受,幫助她釋放情緒。
通過提問來尋找孩子卷子沒改錯的原因,確認孩子是否明白爸爸的期望、要求。
表明媽媽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
我認為爸爸說的哪些方面是正確的,你需要及時改正錯誤。表明媽媽和爸爸一致的立場。
鼓勵她說出對爸爸不滿意,希望爸爸改進的地方。表達自己對她想法的理解。
促進下一步她和爸爸的交談:媽媽給以陪伴和具體的幫助,于是孩子同意和爸爸交流。
接下來,在爸爸空閑、情緒穩(wěn)定的時候,媽媽和他進行了私下溝通。夫妻兩人的溝通如下:
向上滑動閱覽
首先媽媽對爸爸說:
我覺得你做的哪些事情是對的,我自己不如你做得好。(說出對方做得好的地方,表示自己對他某些觀點的支持。)
把媽媽了解到的孩子的感受告訴爸爸,讓他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孩子情緒的影響。
針對他的具體行為,提出不同意見,或者是自己的建議。
促進爸爸同意和女兒交談。
3.促進雙方的交流和理解
第二天,媽媽陪著女兒來到爸爸身邊,女兒告訴爸爸:爸爸我知道你希望我做什么,我以后要怎樣去做,我希望你做什么。
這時候爸爸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有很大轉變,他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地方,但他也明白自己有做得不恰當?shù)牡胤,并向孩子道歉,最后父女擁抱結束了這次小風波。
日常溝通教育問題的
10個實用小技巧
通過上面這個案例,我們一起來總結父母之間出現(xiàn)教育分歧時,兩個人有效溝通的6個注意事項:
傾聽:出現(xiàn)不同意見,首先是傾聽,而不是只顧自己說,要多去傾聽對方的想法。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他這樣做的原因。認真去理解對方的觀點。
肯定對方:用語言肯定對方積極的一面。
理解對方:即使對方有做得不恰當?shù)牡胤,也要理解是出于想養(yǎng)育好孩子的本意。
討論:討論的目的不是爭誰對誰錯,而促進合作。
達成共識:試圖去找到雙方認可的一些方案。
其實,與其等到兩人出現(xiàn)分歧時來解決問題,不如提前把這些矛盾消弭于無形。下面和大家分享父母雙方日常溝通教育問題的10個實用小技巧。
1. 和另一半聊聊兒時所受的教育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難免會重復自己曾接受過的教育模式。和另一半談談你小時候是怎么被教育的,會讓彼此更了解對方的教育風格。
2. 問問另一半為什么采用這種教育方式
要聽他(她)解釋,不要打斷,耐心并尊重他(她)的想法。也問問自己,為什么反對他(她)的教育方式,你擔心出現(xiàn)什么不好的后果?
3. 在一致的基礎上討論不同
充分肯定雙方教育理念的共同點,多用啟發(fā)性的方式拋出不同的想法來討論。有堅實的共同點為基礎,一起討論分歧時也就更容易達成一致。
4. 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
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一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否認對方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看到你們的立場一致,就不會利用你們的分歧來搗亂了。
5. 對方教育時不干擾
父母中的一方在管教孩子時,另一方不要立刻介入;如果你不贊成對方的做法,要選擇一個孩子不在身邊,并且你們沒有壓力和負面情緒的時間談一談。
6. 摸索出一套雙方都同意的教育方式
制定一套雙方都能接受并同意執(zhí)行的方式,并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先試用幾周,如果你們都不滿意,可以試著調(diào)整或采取新方法。一旦出現(xiàn)不同意見,盡早解決。
7. 告訴孩子,做事要先征得父母的同意
如果你懷疑孩子分別在你們雙方面前;,例如孩子說“爸爸允許我看完電視后再寫作業(yè)”,告訴他(她),你會先找爸爸核實下,再回答他(她)。
8. 擺脫非對即錯的思維方式
要看到對方對家庭的貢獻,對待同一件事情,要允許彼此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要讓對方知道,盡管你可能不喜歡他做事情的某些方式,但你愿意尊重他與孩子的關系。
9. 父母雙方要共同學習
兩個在教育理念上有分歧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彼此的認知不同步。先進的育兒理念,不僅要自己學習,還要分享給你的愛人,鼓勵對方一起學習。
10. 經(jīng)常給彼此鼓勵
如果對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令你滿意,不要隨意發(fā)脾氣,可能他(她)已經(jīng)感到灰心了。你可以說一些安慰的話,比如“我想你現(xiàn)在一定感到很煩,想跟我分享一下嗎?”反過來,當下一次對方教育孩子非常成功時,也要及時稱贊。
通過這樣的有效溝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求更容易達成一致,雙方能以合作的方式來共同教育孩子。
新學期,希望孩子有新的成長
希望家長們也有新的收獲!
當對孩子教育有了分歧
你是怎么處理的?
快來下方留言
期待你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
來源:貴州教育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