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醫(yī)科大學2023考研自命題考試大綱:701臨床醫(yī)學綜合考試大綱

貴州考研報考
2022/10/25
貴州醫(yī)科大學2023考研自命題考試大綱:701臨床醫(yī)學綜合考試大綱已公布,包含考試性質、考查目標、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等信息均已公布,請考生及時查閱。各專業(yè)大綱詳見下文:
PS:小編提前為同學們準備了《新大綱變化解析手冊》,戳碼即可0元預約下載,《手冊》完成后將自動上傳!
2023年貴州醫(y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臨床醫(yī)學綜合(自命題) 考試大綱
Ⅰ.考試性質
臨床醫(yī)學綜合是為貴州醫(yī)科大學招收臨床醫(yī)學學術學 位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入學考試科目。 目 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xù)攻讀臨床醫(yī) 學碩士研究生所需要的醫(y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基本技能。評價 的標準是高等醫(yī)學院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能達 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擇優(yōu)選拔,確保臨 床醫(yī)學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Ⅱ.考查目標
臨床醫(yī)學綜合考試范圍包括基礎醫(yī)學中的生理學、生物 化學、病理學, 以及臨床醫(yī)學中的內科學 (含診斷學) 、外 科學 (含骨科學) 。 醫(yī)學基礎理論部分重點考查基本醫(yī)學理 論知識,以及運用醫(yī)學概念和原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理論 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臨床綜合能力部分重點考查臨床思維、診 斷與鑒別診斷、制定和執(zhí)行診療計劃、臨床操作、急診處理 等臨床綜合能力。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生理學約 12%
生物化學約 12%
病理學約 12%
內科學 (含診斷學 ) 約 36%
外科學 (含骨科學) 約 28%
四、試卷題型結構
A 型題第 1-40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第 41-115
題,每小題 2 分,共 150 分
B 型題第 116-135 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X 型題第 136-165 題,每小題 2 分,共 60 分
Ⅳ. 參考書目
1.生理學
《生理學》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王庭槐主 編。
2.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十 三五”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 出版社,周春燕、藥立波主編。
3.病理學
《病理學》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步宏、李
一雷主編。
《病理學》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二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全國高等 學校教材)(第 3 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陳杰、周橋主編。
4.內科學 (含診斷學)
《內科學》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葛云波、 徐永健、王辰主編。
《診斷學》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萬學紅、 盧雪峰主編。
5.外科學 (含骨科學)
《外科學》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 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陳孝平、 汪建平、趙繼宗主編。
Ⅴ.考查內容
一、生理學
(一)緒論
1.體液及其組成,體液的分隔和相互溝通;機體的內環(huán) 境和穩(wěn)態(tài)。
2.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和自身調 節(jié)。
3.體內的控制系統(tǒng):負反饋、正反饋和前饋。
(二)細胞的基本功能
1.跨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單純擴散、易化擴散、主動轉 運和膜泡運輸。
2.細胞的信號轉導:離子通道型受體、G 蛋白耦聯(lián)受體、 酶聯(lián)型受體和核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
3.細胞的電活動:靜息電位,動作電位,興奮性及其變
化,局部電位。
4.肌細胞的收縮:骨骼肌神經-肌接頭處的興奮傳遞, 橫紋肌興奮-收縮偶聯(lián)及其收縮機制,影響橫紋肌收縮效能 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
2.各類血細胞的數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紅細胞的生成 與破壞。
3.生理性止血:基本過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纖維蛋白 溶解。
4.紅細胞血型:ABO 和 Rh 血型,血量和輸血原則。
(四)血液循環(huán)
1.心臟的泵血功能:心動周期,心臟泵血的過程和機制, 心音,心輸出量和心臟做功,心泵功能儲備,影響心輸出量 的因素,心功能的評價。
2.各類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興奮性、自律性、傳導性和收縮性。 4.動脈血壓:形成、測量、正常值和影響因素。
5.靜脈血壓:中心靜脈壓,靜脈回心血量及其影響因素。 6.微循環(huán):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調節(jié)。 7.組織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響因素。
8.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 自身調節(jié) 和血壓的長期調節(jié)。
9.冠狀動脈循環(huán)的特點和調節(jié)。
(五)呼吸
1.肺通氣原理:動力和阻力,肺內壓和胸膜腔內壓,肺 表面活性物質。
2.肺通氣功能的評價:肺容積和肺容量,肺通氣量和肺 泡通氣量。
3.肺換氣:基本原理、過程和影響因素。
4.O2 和 CO2 在血液中的運輸:存在和運輸形式,氧解離 曲線及其影響因素。
5.化學感受性呼吸反射對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
(六)消化和吸收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電生理特性,消化道 的神經支配和胃腸激素。
2.唾液的成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蠕動和食管下括約肌 的概念。
3.胃液的性質、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調節(jié), 胃和十二指 腸黏膜的保護機制, 胃運動和胃排空及其調節(jié)。
4.胰液和膽汁的性質、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jié),小 腸運動及其調節(jié)。
5.大腸液的分泌和大腸內細菌的活動,排便反射。 6.小腸內的物質吸收及其機制。
(七)能量代謝和體溫
1.能量代謝:機體能量的來源和利用,能量平衡,能量 代謝的測定,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基礎代謝及其測定。
2.體溫及其調節(jié):體溫及其正常變動。機體的產熱和散 熱。體溫調節(jié)。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1.腎的功能解剖特點,腎血流量特點及其調節(jié)。 2.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質轉運功能及其影響因素。 4.尿液的濃縮和稀釋及其影響因素。
5.尿生成的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尿生成調節(jié)的 生理意義。
6.腎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義。
7.排尿反射。
(九)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
1.神經元的一般結構和功能,神經纖維及其功能,神經 的營養(yǎng)性作用。
2.神經膠質細胞的特征及其功能。
3.突觸傳遞:化學性突觸傳遞的過程及影響因素,興奮 性和抑制性突觸后電位,動作電位在突觸后神經元的產生。
4.神經遞質和受體:遞質和調質的概念,遞質共存現象; 受體的概念、亞型和調節(jié); 乙酰膽堿及其受體,去甲腎上腺 素及其受體。
5.反射的分類和中樞整合,中樞神經元的聯(lián)系方式,中 樞興奮傳播的特征, 中樞抑制和中樞易化。
6.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感覺通路中的信息編碼和處 理。
7.軀體和內臟感覺:感覺傳入通路和皮層代表區(qū),痛覺。
8.視覺:眼的折光系統(tǒng)及其調節(jié),眼的折光異常,房水 和眼內壓;眼的感光換能功能,色覺及其產生機制;視敏度、 暗適應、明適應、視野、視覺融合現象和雙眼視覺。
9.聽覺:人耳的聽閾和聽域,外耳和中耳的功能,聲波 傳入內耳的途徑,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人耳對聲音頻率的 分析。
10.平衡覺:前庭器官的適宜刺激和平衡覺功能。前庭 反應。
11.脊髓、腦干、大腦皮層、基底神經節(jié)和小腦對運動 和姿勢的調控。
12. 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及其特征,脊髓、腦干和下丘 腦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
13.本能行為和情緒的神經基礎,情緒生理反應。
14. 自發(fā)腦電活動和腦電圖,皮層誘發(fā)電位,覺醒和睡 眠。
(十)內分泌
1.內分泌的概念;激素的概念、化學分類、作用機制和 分泌調節(jié),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2.下丘腦-腺垂體的功能聯(lián)系,下丘腦調節(jié)肽和腺垂體 激素及其功能,生長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下丘腦-
神經垂體的功能聯(lián)系,血管升壓素和縮宮素的生理作用。 3.甲狀腺激素的合成、代謝、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
4.甲狀旁腺激素和降鈣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鈣三
醇的生理作用和生成調節(jié)。 5.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 6.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調節(jié)。
(十一)生殖
1.男性生殖:睪丸的生精作用和內分泌功能,睪丸功能 的調節(jié)。
2.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內分泌功能,卵巢周期 和月經周期,卵巢功能的調節(jié);妊娠和分娩。
二、生物化學
(一)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 1.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化學結構和分類。
2.氨基酸的理化性質。
3.肽鍵和肽。
4.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及高級結構。
5.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6.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7.分離、純化蛋白質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核酸分子的組成,主要嘌呤、嘧啶堿的化學結構,核 苷酸。
9.核酸的一級結構。核酸的空間結構與功能,其他非編 碼 RNA 的分類與功能。
10.核酸的理化性質與應用。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輔助因子,參與組成輔酶的 維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酶的作用機制,酶反應動力學,酶抑制的類型和特 點。
13.酶的調節(jié)。
14.酶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二)物質代謝及其調節(jié) 1.糖酵解過程、意義及調節(jié)。
2.糖有氧氧化過程、意義及調節(jié),能量的產生。糖有氧 化與無氧酶解的關系。
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義。
4.糖原合成和分解過程及其調節(jié)機制。
5.糖異生過程、意義及調節(jié);乳酸循環(huán)。
6.血糖的來源和去路,維持血糖恒定的機制及其臨床意 義。
7.脂肪酸分解代謝過程及能量的生成。 8.酮體的生成、利用和意義。 9.脂肪酸的合成過程,不飽和脂肪酸的生成。 10.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生理作用。 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膽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徑及調控。膽固醇的轉化。膽 固醇酯的生成。
13.血漿脂蛋白的分類、組成、生理功能及代謝。高脂 血癥的類型和特點。
14.生物氧化的特點。
15.呼吸鏈的組成,氧化磷酸化及其影響因素,底物水 平磷酸化,能量的貯存和利用。
16.胞漿中 NADH 的氧化。
17.過氧化物酶體和微粒體中的酶類。
18.蛋白質的生理功能和營養(yǎng)價值,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的生理功能。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謝(體內蛋白質的降解、氨基酸氧化 脫氨基,轉氨基及聯(lián)合脫氨基)。
20.氨基酸的脫羧基作用。
21.體內氨的來源和轉運。
22.尿素的生成:鳥氨酸循環(huán)、高血氨。
23.一碳單位的定義、來源、載體和意義。
24.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主要合成過程和分 解產物,脫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謝物 的作用及其機制。
25.物質代謝的特點和相互聯(lián)系,組織器官的代謝特點 和聯(lián)系。
26.代謝調節(jié)(細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體水平調節(jié))。
(三)基因信息的傳遞
1.DNA 復制的特征及復制的酶。
2.DNA 半保留復制的基本過程。
3.逆轉錄的概念、逆轉錄酶、逆轉錄的過程、逆轉錄的 意義。
4.DNA 損傷(突變),修復及意義。
5.RNA 的生物合成(轉錄的模板、酶及基本過程)。 6.RNA 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飾。 7.核酶的概念和意義。
8.蛋白質生物合成體系,遺傳密碼。
9 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翻譯后加工。
10.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干擾和抑制。
11.基因表達調控的概念及原理。 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達的調控。 13.基因重組的概念、基本過程及其在醫(yī)學中的應用。
14.基因組學的概念,基因組學與醫(yī)學的關系。
(四)生化專題
1.細胞信息傳遞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體。膜受體和胞 內受體介導的信息傳遞及其疾病的關系。
2.血漿蛋白質的分類、性質及功能。
3.成熟紅細胞的代謝特點。
4.血紅素的合成。
5.肝在物質代謝中的主要作用。 6.膽汁酸的合成原料、代謝產物及膽汁酸的腸肝循環(huán)。 7.膽色素的代謝,黃疸產生的生化基礎及臨床意義。 8.生物轉化的類型及意義。 9.維生素的分類、作用和意義。
10.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生長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機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產物,功能與腫瘤的關系。
11.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原理和應用。
12.基因診斷的基本概念、技術及應用;蛑委煹幕 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三、病理學
(一)細胞和組織的適應與損傷 1.細胞適應(肥大、增生、萎縮、化生)的概念及分類。 2.細胞和組織損傷的原因和機制。 3.變性的概念、常見類型、形態(tài)特點及意義。
4.壞死的概念、病理變化、發(fā)病機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損傷的修復
1.再生的概念和類型,干細胞的概念及其在再生中的作
用,各種組織的再生能力及再生過程。
2.肉芽組織的結構、功能和結局。
3.傷口愈合的過程、類型及影響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 1.充血的概念、分類、病理變化及對機體的影響。 2.出血的概念、分類、病理變化及對機體的影響。
3.血栓形成的概念和條件,血栓的類型、形態(tài)特點、結 局及對機體的影響。
4.栓塞的概念、栓子的類型和運行途徑及其對機體的影 響。
5.梗死的概念、病因、類型、病理特點、結局及其對機 體的影響。
6.水腫的概念、原因和類型。
(四)炎癥
1.炎癥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變化及其機制(包括炎
性介質的來源及其作用,炎細胞的種類和功能)。 2.炎癥的局部表現、全身反應和炎癥的結局。
3.急性炎癥的病理學類型及其病理特點 (包括滲出性炎
和變質性炎和增生性炎) 。
4.慢性炎癥的病理學類型及其病理特點 (包括肉芽腫性 炎和非特異性慢性炎癥) 。
(五)腫瘤
1.腫瘤的概念、肉眼形態(tài)、組織結構、異型性及生長方 式 (生長方式與腫瘤性質及發(fā)生部位等的關系) 。腫瘤生長 的生物學特征,轉移的概念和途徑,對機體的影響,腫瘤侵 襲和轉移的機制。
2.腫瘤的命名 ( 一般命名和特殊命名) 和分類、分級和 分期, 良、惡性腫瘤的區(qū)別,癌和肉瘤的區(qū)別。
3.腫瘤的病因學、發(fā)病機制。
4.常見的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上皮內瘤 變、交界性腫瘤的概念。
5. 常見腫瘤的特點。
(六)免疫病理 1.變態(tài)反應的概念、類型、發(fā)病機制及結局。 2.移植排斥的概念、發(fā)病機制及分型。 3.宿主抗移植物的概念,肝、 腎移植排斥的病理變化。 4.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5.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發(fā)病機制和病理變化,系統(tǒng)
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和病理變化。 6.免疫缺陷的概念、分類及其主要特點。
(七)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
1.風濕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基本病理改變及各器官的 病理變化。
2.心內膜炎的分類及其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合 并癥和結局。
3.心瓣膜病的類型、病理變化、血流動力學改變和臨床 病理聯(lián)系。
4.高血壓病的概念、發(fā)病機制, 良性高血壓的分期及其 病理變化,惡性高血壓的病理特點。
5.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基本病理變化,動 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各臟器的病理改變和后果。
6.心肌病的概念,擴張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及限制 性心肌病的病理學特點。
7.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學類型及其病理特點。
(八)呼吸系統(tǒng)疾病 1.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和病理變化。
2.肺氣腫的概念、分類、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和臨床病 理聯(lián)系。
3.支氣管哮喘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 聯(lián)系。
4.支氣管擴張癥的概念、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和 并發(fā)癥。
5.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及其 臨床病理聯(lián)系。
6.各種細菌性肺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和病理特點。 7.支原體肺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及其并發(fā)癥。 8.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特點。
9.肺硅沉著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各期病變 特點及其并發(fā)癥。
10.鼻咽癌的病因、組織學類型、擴散途徑及其臨床病 理聯(lián)系。
11.肺癌的病因、常見肉眼類型、組織學類型、病理特 點、轉移途徑及其臨床病理聯(lián)系。
(九)消化系統(tǒng)疾病 1.慢性胃炎的類型及其病理特點。
2.潰瘍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及其并發(fā)癥。 3.闌尾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及其并發(fā)癥。
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基本病理變化,肝炎 的臨床病理類型及其病理學特點。
5.肝硬化的類型及其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特點和臨床 病理聯(lián)系。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態(tài)學特點, 臨床表現及其擴散途徑。
7.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態(tài)特點,中晚期胃癌的肉 眼類型和組織學類型、臨床表現及擴散途徑。
8.大腸息肉和腺癌的概念、病理學特點。
9.大腸癌的病因、發(fā)病機制、 肉眼類型及組織學類型, 臨床分期與預后的關系,臨床表現及擴散途徑。
10.原發(fā)性肝癌的肉眼類型、組織學類型、臨床表現及 擴散途徑。
11.胰腺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病理特點。
12.胰腺癌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及病理特點。
(十)淋巴造血系統(tǒng)疾病
1.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學特點、組織類型及其與預后的 關系。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學類型、病理變化及其臨床病 理聯(lián)系。
3.白血病的病因和分類,各型白血病的病理變化及其臨 床病理聯(lián)系。
(十一)泌尿系統(tǒng)疾病
1.急性彌漫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 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lián)系。
2.新月體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和 臨床病理聯(lián)系。
3.膜性腎小球病、微小病變性腎小球病,局灶性節(jié)段性 腎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腎 小球腎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 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lián)系。
4.IgA 腎病及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病理變化和臨床 病理聯(lián)系。
5.腎盂腎炎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lián) 系。
6.腎細胞癌、 腎母細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變化、 臨床變現和擴散途徑。
(十二)生殖系統(tǒng)疾病 1.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概念、分級及病理變化。
2.子宮頸癌的病因,子宮頸浸潤癌的組織學類型及病理
形態(tài)特征、擴散途徑和臨床分期。 3.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和病理變化。 4.子宮內膜增生癥的類型和病理變化。
5.子宮體癌的病因、組織學類型及病理形態(tài)特征、擴散
途徑。
6.子宮平滑肌瘤的病理變化、子宮平滑肌肉瘤的病理變
化和擴散途徑。
7.葡萄胎、侵襲性葡萄胎、絨毛膜癌的 “病因、病理變
化及臨床表現。
8.卵巢將液性腫瘤、黏液性腫瘤的病理變化,性索間質
性腫瘤、生殖細胞腫瘤的常見類型及其病理變化。 9.前列腺增生癥的病因和病理變化。 10.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變化和擴散途徑。
11.乳腺癌的病因、常見組織學類型及病理形態(tài)特征、擴散途徑。
(十三)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
1.彌漫性非毒性甲狀腺腫、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 甲狀 腺功能低下、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橋本氏甲狀腺炎) 的病因、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lián)系。
2.甲狀腺腫瘤的肉眼特點、組織學類型、臨床表現和擴 散途徑。
3.糖尿病及胰島細胞瘤的病因、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lián) 系。
(十四)傳染病及寄生蟲病
1.結核病的病因、傳播途徑、發(fā)病機制、基本病理變化 及轉化規(guī)律。
2.原發(fā)性肺結核病的病變特點、發(fā)展和結局。 3.繼發(fā)性肺結核病的類型及其病理特點。 4.肺外器官結核病的病理特點和臨床病理聯(lián)系。
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因、傳播途徑、病理變化、臨 床病理聯(lián)系和結局。
6.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因、傳染途徑、病理變化和臨床 病理聯(lián)系和結局。
7.傷寒的病因、傳染途徑、發(fā)病機制、各器官的病理化、 臨床病理聯(lián)系、并發(fā)癥和結局。
8.細菌性痢疾的病因、傳染途徑,三種類型 ( 急性、中 毒性及慢性痢疾) 菌痢的病理特點及與臨床病理的聯(lián)系。
9.血吸蟲病的病因、傳播途徑、病理變化及其發(fā)病機制, 腸道、肝、脾的病理變化特點及其臨床病理聯(lián)系。
9.淋病、尖銳濕疣的病因、傳播途徑、發(fā)病機制及病理 變化。
10.梅毒的病因、傳播途徑、發(fā)病機制、病理變化、分 期及其臨床病理聯(lián)系。
11.艾滋病的概念、病因、傳播途徑、發(fā)病機理、病理 變化、分期及其臨床病理聯(lián)系。
四、 內科學
(一)診斷學
1.常見癥狀學:發(fā)熱、水腫、咳嗽及咳痰、咯血、呼吸 困難、胸痛、腹痛、嘔血及黑便、黃疸、血尿、意識障礙。
2.體格檢查:包括一般檢查、頭頸部的檢查、胸部檢查、 腹部檢查、 四肢脊柱檢查、常用神經系統(tǒng)檢查。
3.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尿、糞常規(guī)檢查,常規(guī)體液檢
查,骨髓檢查,常用肝、 腎功能檢查,血氣分析。
4.器械檢查:包括心電圖檢查、胸部 X 線片、超聲檢查 (常用腹部B 超及超聲心動圖檢查)、肺功能檢查、 內鏡檢查 (支氣管鏡及消化內窺鏡檢查)。
5.常用臨床操作:胸膜腔穿刺術、腹膜腔穿刺術、骨髓 穿刺術、腰椎穿刺術、導尿術、心肺復蘇。
(二)呼吸系統(tǒng)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臨
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與病情嚴重程度評估、鑒 別診斷、并發(fā)癥、治療和預防。
2.支氣管哮喘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和 其他檢查、診斷、分期和分級、鑒別診斷、并發(fā)癥和治療。
3.支氣管擴張癥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 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4.肺炎的流行病學、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分類、臨床表現、 診斷與鑒別診斷,各種肺炎的臨床表現、并發(fā)癥、實驗室和 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5.肺膿腫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 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6.肺結核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結核菌感染和肺結核的發(fā) 生與發(fā)展(包括結核病分類)、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7.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和分 期、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8.間質性肺疾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 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9.肺血栓栓塞癥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 和其他檢查、診斷和分型、鑒別診斷和治療。
10.肺動脈高壓與肺源性心臟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 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防治原則。
11.胸腔積液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和 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12.氣胸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類型、臨床表現、影 像學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并發(fā)癥和治療。
13.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的概念、病因和發(fā)病機 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治療 (包括無創(chuàng)及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
14.呼吸衰竭的發(fā)病機制、病理生理(包括酸堿平衡失調 及電解質紊亂)、臨床表現及分型、實驗室和其他檢查、治 療。
(三)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誘因、病理生理、類型,心功 能分級、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 治療。
2.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 鑒別診斷和治療。
3.心律失常的分類及發(fā)病機制。期前收縮、陣發(fā)性心動 過速、撲動、顫動、房室傳導阻滯及預激綜合征的病因、臨 床表現、診斷(包括心電圖診斷)和治療(包括電復律、射頻 消融及人工起搏器的臨床應用)。
4.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的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 和急救處理。
5.動脈粥樣硬化的流行病學、危險因素、發(fā)病機制和防 治措施。
6.心絞痛的分型、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 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防治(包括介入性治療及外科治療 原則)。重點為穩(wěn)定型心絞痛、急性冠脈綜合征(不穩(wěn)定型心 絞痛及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7.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發(fā)病機制、病理、 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并發(fā)癥和 治療(包括介入性治療原則)。
8.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病理、 臨床表現及并發(fā)癥、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臨床類型、危險度 分層、診斷標準、鑒別診斷和防治措施。
9.繼發(fā)性高血壓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
10.原發(fā)性心肌病的分類、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實 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11.心肌炎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 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12.急性心包炎及縮窄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 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13.心臟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實驗室 和其他檢查、并發(fā)癥和防治措施。
14.感染性心內膜炎(自體瓣膜及人工瓣膜心內膜炎)的 病因、臨床表現、并發(fā)癥、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治療。
(四)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中毒
1.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 和其他檢查、診斷和治療。
2.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胃鏡及組織學病理、臨 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3.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和 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并發(fā)癥及治療。
4.腸結核的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 診斷和治療。
5.結核性腹膜炎的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 鑒別診斷和治療。
6.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的臨床表現、 并發(fā)癥、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7.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 鑒別診斷和治療。
8.肝硬化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 診斷、鑒別診斷、并發(fā)癥和治療。
9.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斷和 鑒別診斷。
10.肝性腦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和 其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11.胰腺炎的病因、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他檢查、診 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12.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13.急性中毒的病因、臨床表現及搶救原則。
14.有機磷中毒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 診斷和治療。
(五)泌尿系統(tǒng)疾病
1.泌尿系統(tǒng)疾病總論:腎臟的解剖與組織結構,腎臟的 生理功能,常見腎臟疾病檢查及臨床意義,腎臟疾病常見綜 合征、 腎臟疾病的診斷和防治原則。
2.腎小球腎炎(急性、急進性、慢性)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 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3.腎病綜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病理分型、臨床表現、 實驗室檢查、并發(fā)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4.IgA 腎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 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5.尿路感染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其 他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6.急性腎損傷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 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7.慢性腎衰竭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 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六)血液系統(tǒng)疾病 1.貧血的分類、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2.缺鐵性貧血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 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3.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實驗 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4.溶血性貧血的分類。 常見溶血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 細胞增多癥、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血紅蛋 白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的發(fā)病機制、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5.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分型、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 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6.急性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 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7.淋巴瘤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診斷、鑒別診斷、 臨床分期和治療。
8.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診斷 及分型和分期、鑒別診斷和治療。
9.出血性疾病概述:正常止血機制、凝血機制、抗凝與 纖維蛋白溶解機制及出血的疾病分類、診斷和防治。
10.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 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四)泌尿、男生殖系統(tǒng)外科疾病
1.泌尿、男生殖系統(tǒng)外科疾病的主要癥狀、檢查方法、 診斷和處理原則。
2.常見泌尿系損傷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 療。
3.常見各種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臨床 表現、診斷和治療原則。
4.常見泌尿系梗阻的病因、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 鑒別診斷和治療。
5.泌尿系結石的流行病學、病因、病理生理改變、臨床 表現、診斷和預防、治療方法。
6.泌尿、男生殖系統(tǒng)腫瘤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和診 治原則。
(五)骨科 1.運動系統(tǒng)畸形
常見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頸、并指和多指、髖關節(jié)脫位、 馬蹄內翻足、平足癥、足?外翻、脊柱側凸)的病因、病理、 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2.運動系統(tǒng)損傷
(1)骨折的定義、成因、分類及移位。
(2)骨折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和并發(fā)癥。
(3)骨折的愈合過程,影響愈合的因素,臨床愈合標 準, 以及延遲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
(4)骨折的急救及治療原則,骨折復位的標準,各種 治療方法及其適應證。開放性骨折和開放性關節(jié)損傷的處理 原則。
(5)常見四肢骨折和關節(jié)脫位的解剖概要、病因、分 類、發(fā)生機制、臨床表現、并發(fā)癥和治療原則。
(6)手的應用解剖、手外傷的原因、分類、檢查、診 斷、現場急救及治療原則。斷肢 (指) 再植定義、適應證及 禁忌證、手術原則和術后治療原則。
(7)脊柱、脊髓損傷和骨盆、髖臼骨折的病因、分類、 發(fā)生機制、臨床表現、并發(fā)癥和治療原則。
(8)周圍神經損傷的病因、分類、病理、臨床表現、 診斷、治療。
(9)運動系統(tǒng)慢性損傷的病因、分類、臨床特點和治 療原則。常見的慢性骨、軟骨、肌肉、肌腱、關節(jié)囊、滑囊、 筋膜等組織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 原則。
3.股骨頭壞死的病因、分類、病理、臨床表現、診斷、 治療。
4.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分類、病理、臨床表現、診斷、 治療。
5.骨與關節(jié)化膿性感染
(1)急性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和化膿性關節(jié)炎的病因、 病理、臨床表現、臨床檢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2)慢性血源性化膿性骨髓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 現、診斷和治療原則。
(3)局限性骨膿腫、硬化性骨髓炎、創(chuàng)傷性骨髓炎和 化膿性脊椎炎的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原則。
6.骨與關節(jié)結核
(1)骨與關節(jié)結核的發(fā)病特點、病理、臨床表現、臨 床檢查和治療。
(2)脊柱結核的病理、臨床表現、臨床檢查、診斷、 鑒別診斷和治療。
(3)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結核的病理、臨床表現、臨床檢 查、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7.骨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病因、病 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
8.骨腫瘤
(1)骨腫瘤的分類、發(fā)病情況、診斷、外科分期和治 療概況。
(2)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的鑒別診斷及治療原則。
(3)常見的良性、惡性骨腫瘤,轉移性骨腫瘤及腫瘤 樣病變的發(fā)病情況、臨床變現、臨床檢查、診斷、鑒別診斷、 治療原則和預后。
原標題:貴州醫(yī)科大學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文章來源:https://yjsxy.gmc.edu.cn/info/1118/1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