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信“拍了拍”你!這份學生資助政策請收好

江西信息應用職業(yè)技術學院
2020-7-30 01:05:41 文/羅蓉蓉 圖/高遠航
不論現(xiàn)在還是將來
都希望能被好好對待
遇見的困難或問題總能解決
喜歡的事物不會錯過
冬天有暖陽給予溫暖
夏天有綠蔭涼風相伴
親愛的小伙伴們,《江西信息應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資助政策》出爐了,滿滿的干貨,你想了解的都在這里~
學 | 生 | 資 | 助 |
高職學生可以享受這些資助政策
在高等職業(yè)教育階段,國家建立了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基層就業(yè)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新生入學資助、勤工助學、校內獎助學金、困難補助、伙食補貼、學費減免及新生入學“綠色通道”等相結合的資助政策體系。
一、高等職業(yè)教育階段資助政策
國家對高職學生實行“獎貸助勤補免+綠色通道”等多元混合資助。
1 | 國家獎學金 獎勵特別優(yōu)秀的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高職在校生,每生每年8000元,頒發(fā)國家統(tǒng)一印制的榮譽證書。 |
2 | 國家勵志獎學金 獎勵資助品學兼優(yōu)、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二年級以上(含二年級)高職在校生,每生每年5000元,頒發(fā)江西省統(tǒng)一印制的榮譽證書。 |
3 | 國家助學金 國家助學金。資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高職在校生,共分三個等級,一等4400元,二等3300元,三等2200元。 |
4 | 國家助學貸款 政府主導、金融機構向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提供的免擔保、免抵押信用貸款,用于解決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費和住宿費,每生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在校學習期間利息全部由財政貼付。 |
5 | 基層就業(yè)國家資助 對中央高校應屆畢業(yè)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區(qū)和艱苦邊遠地區(qū)基層單位就業(yè)、服務期達到3年以上(含3年)的,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地方高校畢業(yè)生學費補償貸款代償由各地參照中央政策制定執(zhí)行。 |
6 | 應征入伍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 國家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招收為士官的高職院校學生實行學費補償或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服義務兵役前正在就讀的高職院校學生(含新生),按國家規(guī)定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退役后自愿復學或入學的實行學費減免。對退役一年以上,考入高職院校的自主就業(yè)退役士兵學生實行學費減免。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
7 | 新生入學資助項目 新生入學資助項目。中西部生源的家庭經(jīng)濟困難新生可申請入學資助項目,解決入校報到的交通費和入學后短期生活費。就讀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讀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學生可向當?shù)乜h級教育部門咨詢辦理。 |
8 | 勤工助學 學生在學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學院組織的勤工助學活動,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等。 |
9 | 其他資助政策與措施 (1)綠色通道。對于暫時籌集不齊學費和住宿費的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新生,可在開學報到期間,通過高職院校開設的“綠色通道”先辦理入學手續(xù)。入學后,高職院校資助部門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開展困難認定,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資助。 (2)學費減免。公辦高職院校中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無法繳納學費的學生,特別是孤殘學生、少數(shù)民族學生及烈士子女、優(yōu)撫家庭子女等,可獲得減免學費資助。具體辦法由高職院校制定。 (3)輔助措施。各高職院校利用自有資金、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贈資金等,設立獎學金、助學金,對發(fā)生臨時困難的學生發(fā)放特殊困難補助等。 |
二、高職院校國家獎助學金進一步提標擴面
2019年6月,財政部、教育部印發(fā)《關于調整職業(yè)院校獎助學金政策的通知》,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
1 | 增加高職院校國家獎學金名額 從2019年起,增加1萬名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全部用于獎勵特別優(yōu)秀的全日制高職院校學生,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8000元。 |
2 | 擴大高職院校國家勵志獎學金覆蓋面 從2019年起,將高職學生國家勵志獎學金覆蓋面提高10%,即由3%提高到3.3%,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5000元。 |
3 | 擴大高職院校國家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 從2019年春季學期起,將高職學生國家助學金覆蓋面提高10%,平均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 |
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
除了感受國家給我們的溫暖外
我們更應該去努力奮斗,發(fā)奮圖強
把握求學時光,磨煉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在日后可以幫忙更多的人,讓愛在互幫互助中永久傳遞
學院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于7月15日-9月18日新生入學期間
開通資助工作熱線電話:138****0441;180****2220
來源:學生工作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編輯:吳 瑛、賴 蕓
初審:鄭富平
終審:陶建文
技術支持:胡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