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張灼華在慶祝第37個教師節(jié)暨2021年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南華大學
2021-9-17 08:50:39 文/王婧琪 圖/馮宇
校長張灼華講話
尊敬的各位前輩,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同志們:
上午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南華大學慶祝第37個教師節(jié)大會暨2021年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在此,我代表學校向辛勤工作在各個崗位的廣大教職員工致以誠摯的問候!向關心、支持、參與學校改革發(fā)展建設的離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歷年來獲得各級各類榮譽稱號的教職員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受表彰的各位老師表示熱烈的祝賀!
同時,我們還要向我們的學生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努力學習,畢業(yè)后在各自的崗位上建設我們的國家并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正因為他們的出色,我們這個學校才顯得更有存在的價值,我們的老師才顯得更加偉大,我們才有不斷的成長。
剛才志勝同志作的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報告,回顧和總結了過去一年多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對下一階段本科教學工作進行了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全體教職員工要認真領會精神,逐項落實任務,以改革引領發(fā)展。
盡管一度面臨疫情的再次考驗,但學校事業(yè)還是不斷向前發(fā)展。一是疫情防控方面,我們積極推進疫苗接種工作,目前教職工和學生的接種率分別為89%和93%。希望老師和同學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理解和認識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做到應種盡種。今年暑假,我們的醫(yī)護人員奔赴張家界、株洲和寧鄉(xiāng),圓滿完成了支援工作,得到各界好評。二是招生就業(yè)方面,今年招生6810人(其中臺灣學生10人),年度招生計劃完成率100%,普通物理類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組(含口腔醫(yī)學)投檔線為577分,排名居省屬高校第3;錄取600分以上人數(shù)達到18人,居省屬高校第2。截至8月31日,學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初次就業(yè)率分別為90.68%和93.34%,整體就業(yè)率達91.08%,三項數(shù)據(jù)均為省屬高校第2名。三是科學研究方面。肖德濤教授團隊成果獲湖南省技術發(fā)明獎一等獎,吳移謀教授團隊成果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還有多個項目獲二等獎、三等獎。今年我們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項,創(chuàng)學校歷史新高;獲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項,項目立項數(shù)位列省屬高校第一。這體現(xiàn)了我們的學術水平在不斷進步。
但是,我們還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大家可能知道今年博士學位點的申報結果,相信大家都為此感到失望和難過。暑假期間,我們在領導班子務虛會上也專題進行了認真總結和深刻反思。歸結到底,還是我們的內(nèi)涵建設有差距,學科建設有不足。我想借今天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會議這個機會,跟大家講講我對本科教育的思考。
2019年,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的意見》,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圍繞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任務非常明確。但問題是,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呢?我想講三點思考。
一、大學不能沒有夢
夢想,是對未來的一種期望,是心中想要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把“國家的夢想”定義為“中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概括為“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國家尚且有這樣一個具體的夢想,全中國人民都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樣一個偉大的夢想努力奮斗,那么一個大學的發(fā)展也應該要有一個偉大而具體的夢想。錢理群先生說:“一個人不能沒有夢,一個沒有夢的人生是很難想象的。”我套用先生的話,“一個大學不能沒有夢,一個沒有夢的大學是很難想象的”。沒有夢的大學不可能發(fā)展,不可能把學生帶到一個應有的精神境界,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然,我們也提出過一些各種各樣的目標。例如,要建設高水平大學,“雙一流”大學。但那還不能被稱為“南華夢”。因為它還不能讓我們的老師和同學統(tǒng)一起來,集中精神,奮力追求。我們需要一個“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的夢、一個“既融入國家民族夢想,又具有特色”的“南華夢”。盡管我也不知道真正能夠凝聚全體師生的“南華夢”是什么,但是我能想象,有了這個夢,老師的教育、學生的學習就應該有了激情和力量,培養(yǎng)的學生就有了人生的目標,以及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學習和思考的精神和實踐,他們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既追求物質(zhì)的現(xiàn)實生活,又追求超越物質(zhì)現(xiàn)實生活的精神。于是,南華就有了快速的發(fā)展,對國家“中國夢”的實現(xiàn)有了重要的貢獻。
南華大學的教育就是要為學生們提供一片做夢的凈土和逐步實現(xiàn)夢想的支持。要把他們帶進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向往。不僅僅是上課和考試,不僅僅是學分和畢業(yè)證。不會有畢業(yè)后的茫然,不知道自己除了工作和一份好的工資以外所需要的東西。我們要潛心思考如何培養(yǎng),而不僅僅是教學。培養(yǎng)包含很多內(nèi)容:從知識,到知識結構,再到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大學里走出這樣一批學生,這個學校就一定會有發(fā)展,會有成就,會有創(chuàng)新,會有思想、文化和精神。一個人不能只是過一天算一天,否則久了就會變成塵土。大學也一樣,自己不能每天只滿足上課,過一天算一天,就不能培養(yǎng)有理想,有視野,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久了,這個學校就越來越?jīng)]有了存在的必要。這是我的一些思考,不一定正確,供大家批判。
二、大學不是中學
很多年來,我們總是在討論素質(zhì)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但是我們很少能做到這一點。要達到這一目標,僅僅依靠增加新的課程、增加一些實驗和實訓是不夠的。知識不是能在大學幾年的時間里就學完的。無論你開多少課,課程有多時髦,能教給同學們多少技術,都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也不能完成國家和民族交給我們的任務。我的人生告訴我,真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一天不學習,我就不能理解這個世界,朋友們跟我交流,我就聽不懂。所以,大學要教授學生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讓他們形成自己的和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和人格。
我們的大學其實是中學化,延續(xù)著高中教育的模式,還是“一考定終身”。同志們,讓我們想一想,其實一考是定不了終身的。走向社會,我們哪一天不是在做人生的考題和答卷,而答案又有多少是書本上記錄指導的呢?人生永遠是一個學習和考試的過程,正是學習和思維的能力決定了我們有多少答卷是正確的。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堰@些告訴我們的學生?
我理想的大學教育是教通識、教基礎、提問題,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回答。答案不能只來自于某一本教科書,而應該是一種觀點,源于他博覽過的群書。學生形成了學習的能力,從中悟出批判性的思維。還有一點,我們的大學也是中學的延伸,那就是考試?荚嚨拇鸢付荚跁,于是有標準答案,于是就有了閉卷考試,于是就有了舞弊。同志們,人生有標準答案嗎?如果沒有,為什么我們不讓學生學會人生?我理想的考試是一份帶有思考和批判的開放考卷。開卷考試,給予一周或更長的時間,只要你能講得清楚就是高分。記得我在湘雅念書時,數(shù)學考試就是一份這樣的考卷,老師給了我一個優(yōu),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學生把不同學術觀點綜合起來解釋考題,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思考的過程、綜合的過程?碱}不要有固定的標準答案,教會學生的是科學的思維和嚴密的邏輯。這才是產(chǎn)出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備條件。希望大家要思考培養(yǎng)方法和模式的改革。
大學不只是教學生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而是教學生怎樣判斷正確和錯誤,其中的理由、邏輯和自信。這樣的教學,學生一定會忙起來,當然老師就更忙。這應該是我們大學發(fā)展的方向。
三、教授不只是教師
我們現(xiàn)代大學的很多模式是由洪堡建立的,也就是研究型大學。在洪堡之前,牛津大學的紐曼提出了一個大學的理論模型。紐曼認為大學僅僅用于學習和知識傳播,而不是為了發(fā)現(xiàn)科學和開創(chuàng)哲理。事實證明,他的大學是有很大局限的。1860年洪堡創(chuàng)建了柏林大學,他有三個原則:教學的自由、學術的自由、教學和研究的統(tǒng)一。這里最重要的是研究應該有益于學生的培養(yǎng)。不同于中學純粹擴充知識面的教學。所以我們把大學以前的教育稱為基礎教育,大學及以后稱為高等教育。
在當今的社會里,基礎研究和創(chuàng)新絕大部分都發(fā)生在大學里,由大學教授來承擔和完成,并有學生的參與。學生參與研究,遠遠強于實訓和做實驗。因為那里需要知識的綜合,需要邏輯,需要科學-科學的觀點,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思維。這里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發(fā)現(xiàn)自然、解釋自然和改造自然-為人類服務。書本知識的傳授,好的老師會有一定的思考,但不能延伸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我們在基礎教育中都已經(jīng)接觸和學習過了。從事科學研究的大學老師是對自己的領域有過深入的思考,對學科,學科前沿和學科的發(fā)展有總體的概括。知識的傳播就會更加深入有效,提出的問題就會更加深刻和有針對性,這就是教授。教授是學術的象征,也是優(yōu)秀老師的象征。一個好的大學一定有一批好的教授,培養(yǎng)的才是好的學生。他們把學生帶到學科的前沿和問題的深處,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澆灌每個學生身上想象力的種子,和學生一起尋找未知道路。所以,學生有了更深的見識,這是思想的深度,對科學的理解的深度。南華需要學者型的老師,也許這就是“教師強起來”的意義所在吧!
同志們,這是我對大學教育的極其簡單的總結,在今天這個時候與大家分享,一定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和原諒。
最后,我想分享給大家一段錢穆先生的話:大學“應具有繼承和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的品質(zhì),既能從中看到優(yōu)良的歷史傳統(tǒng),又能感受到與時俱進的時代脈搏。在變與不變中,在堅守與創(chuàng)新中,要秉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志向,堅持爭創(chuàng)一流、自強不息的目標,擁有博大寬容、兼收并蓄的胸襟,實現(xiàn)經(jīng)世濟民、愛國奉獻的抱負”。
再一次祝大家節(jié)日愉快。
謝謝。
END
▼往期推薦▼
黨委宣傳部
圖片來源:南華大學記者團
封面:龍欣靚
編輯:吳曉彤
審核:曾永艷 高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