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覺醒了嗎!

恩施職業(yè)技術學院
2021-9-19 19:35:44 文/史建華 圖/程瀟洋
覺醒年代
之蔡元培
★人物簡介★
崢嶸歲月 初心不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清光緒進士。祖籍浙江諸暨。
中國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zhí)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jiān)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
1917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蔡元培的功與過 ★
蔡元培先生的偉大志愿,就在于他一生想為中國造就人才,他一生走的路就是教育愛國大道。他教育不忘愛國,愛國不忘教育。
# 崢嶸歲月 初心不改 #
01
功成名就:
一、自蔡元培始,中國才形成了較完整的資產(chǎn)階級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
二、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和諧發(fā)展的教育主張“五育并舉”,蔡元培是最早提出此教育方針的教育家
四、為中華民族保護了一批思想先進、才華出眾的學者。
他不僅為中國近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大學教育理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其中許多真知灼見,如重視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注重發(fā)展學生個性,主張“溝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學問的專家實行民主治校”等等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
02
歷史過失:
一、就任要職后,確實參加與組織了“密謀清黨”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血流成河,沒有想到,也沒有辦法
三、辭去要職,營救過楊開慧,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不
忘
初
心
但是蔡元培注定是個傳奇人物,17歲考取秀才,23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26歲成為翰林院編修?伤胖诖蠊俨蛔,一生都在謀求教育救國。直到臨終前,還不肯閉目,留下遺言:科學救國、美育救國。一生為官,他不戀金銀不貪腐;盡管在政治上有分歧,但他3次出手相救被捕入獄的陳獨秀,留下千古美談。難怪毛澤東稱贊他是“學界泰斗,人世楷!。
★ 精彩的片段★
《覺醒年代》第6集,蔡元培任職北大并做了演講,而且基本沿用了原話。
100多年前的這場蔡元培演講,完全可以用“振聾發(fā)聵”來形容,里面提到的若干問題,從求學為做官發(fā)財、只爭分數(shù)不問學問、混文憑到社會風氣不良、道德淪喪……每一個都擊中仍橫行于世的病癥。即使是今天,在一些高校仍然存在蔡公指出的問題。
我們看一些蔡元培演講時的原話:“現(xiàn)在外面常常有人指責北大腐敗,是因為來此求學者都抱有當官發(fā)財?shù)乃枷耄源藶榻輳。因為一心要做官,一心想發(fā)財,所以從不問教員之學問深淺,唯問教員官職的大小。官階大的,就特別受歡迎,這大概是為了方便畢業(yè)時有人提攜吧!边@種現(xiàn)象,今天完全杜絕了嗎?恐怕沒有吧。為挽救國家危亡做先鋒,對巴黎和約不平等條約的講話,蔡元培先生的講話,每一段都是高能。
關于教育他說:
初衷不改,堅定不移 。––蔡元培
做學問的,不能人云亦云。這是我反復強調(diào)的北大的學風。––蔡元培
新舊文化之爭,那是學術之爭,應該百家爭鳴。––蔡元培
教育救國、科學救國、人才救國,這正是我蔡元培之追求的理想!––蔡元培
寬容和厚道是我們從小到大培養(yǎng)的習性,但寬容和厚道也是有底線的。––蔡元培
★ 網(wǎng)友評論 ★
★最后感悟★
劇中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真是讓人敬佩。為了請陳獨秀先生來北大,大雪天他“三顧茅廬”,最讓人感動的是,第二次。為了不打擾對方睡覺,他在門前的板凳上,默默地等著對方睡醒來開門。
那一刻,真是被蔡校長的風度給打動了。那一刻真心覺得,一個人的魅力,除了顏值和才華,還有那股最真誠的心。相比現(xiàn)在的快節(jié)奏,很多事情不能等,很多人不能等,因為時間來不及。但是,看到電視劇中,蔡校長坐在門前,北京的鵝毛大雪在飄著,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就這樣靜靜地等著,為了北大的未來,守著他的誠意,也挺好的。《覺醒年代》讓人敬佩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需要你去細品。
我們站在歷史后來人的角度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偉大,但他們的悲壯和偉大遠比我們所能想象深重得多。因為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勝利 所以能感覺到他們的奮斗意義重大,而他們犧牲之 時并不能預知未來,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新中國成立有多大意義,也不知道我們要用多少年才能贏來勝利,甚至不確定我們能不能勝利。
他們抱著一腔熱血,在犧牲之時所能依賴的只有滿 懷的信念。在國土淪喪的背景下,最終勝利,好像癡人說夢。原來那些人說著“我們一定會獲得最終勝利時, 并不真正的知道,他們真的能成功。原來他們前赴后繼地犧牲時,也不真正的確定
崢嶸歲月 初心不改
總第【212】期
策劃:恩職新聞中心
編輯:盧佳麗審核:盧鑫
★掃碼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enshipolytechnic
新浪微博:@恩施職業(yè)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