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學院育人故事分享(七)——素質導師毛蘭平:他,終于畢業(yè)了

武昌理工學院
2021-11-10 16:59:27 文/邱翔 圖/常詩琪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10月26日下午,在武昌理工學院圖書館六樓報告廳舉辦的“2021年素質導師育人故事比賽”中,我校8位素質導師以真人真事、真情實感,講述了他們在潛心育人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在整個活動現(xiàn)場,時而讓人熱血沸騰,時而令人熱淚盈眶,他們用自己的故事注解了一名好素質導師的平凡與偉大,讓更多師生了解他們用愛育人、用情感人、用心懂人、用嚴塑人的風貌,在學校里營造了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腳步,共同見證,一同分享屬于他們的育人故事吧。
他,終于畢業(yè)了
武昌理工學院
影視傳媒學院素質導師毛蘭平
有人說素質導師是“消防員”,因為在每一個關鍵、緊急甚至危險的時刻,我們都必須第一時間到達現(xiàn)場;有人說素質導師是“偵探員”,因為面對一群思維活躍、個性鮮明的學生,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準備和他們斗智斗勇,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被“套路”了;還有人說素質導師是“家政人員”,因為大到他們的職業(yè)規(guī)劃,小到他們的吃喝住行,我們都會為他們提供全天候的服務;而我卻覺得,我們更像是這些孩子們的“家庭成員”:我們是陪他們一起成長、見證他們喜怒哀樂的哥哥姐姐;我們是每天為他們擔心、操心、嘮嘮叨叨的慈祥媽媽;我們是恨鐵不成鋼、對他們加強管教的嚴厲爸爸;我們還是當他們在外面受了委屈、不管不顧也要護著的爺爺奶奶。今天,我很高興,因為他終于畢業(yè)了。
忐忑的第一次見面
2017年9月的一個深夜,睡夢中的我突然被電話驚醒,一個學生跟我說寢室有人暈倒了。接到電話后我第一時間叫了救護車,然后迅速趕往西七宿舍。進寢室的時候,我看到了臉色蒼白、已經(jīng)醒來的小劉,這,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我和小劉的室友一起扶著他上救護車,想送他去醫(yī)院,但他拒絕了,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fā),無論我怎么勸說,他仍堅決不愿意去醫(yī)院。而室友告訴我,小劉因為剛才和母親爭吵了幾句,過于激動才暈倒的。我悄悄地走出寢室撥打小劉父母的電話,但是回答我的卻是“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是空號”?粗恢背聊徽Z的他,我想,生病為什么不愿意去醫(yī)院?會不會有什么難言之隱呢?還是對剛剛接班的我不信任呢?帶著這種種疑惑,我開始用心走進他。
心思敏感的他的故事
之后的幾天,我每天都會給他發(fā)消息,或者去他寢室,了解他的身體情況,關心他。終于有一天,小劉跟我說,“老師,對不起,之前給您的聯(lián)系方式都是錯的,我不想讓您給家里打電話,怕他們擔心。家里條件也不好,沒錢看病,對不起,我之前騙了您!边@一刻,我看到了他善良、感恩又敏感的內心。
沒過幾天,小劉班上的一個女生小宇突然哭著給我打電話:“老師,我很害怕。今天下課了我準備回寢室,但是小劉突然在教室很大聲地叫我,不停地問我要去哪兒,他還跟著我回宿舍,我們現(xiàn)在在宿舍樓下!币庾R到問題的嚴重性,我馬上趕去宿舍。
此時,小劉正坐在宿舍樓下的椅子上,旁若無人地絮絮叨叨說著自己的故事,“小宇是我女朋友啊,我們都是從新疆來的,離家很遠,她很關心我;其實我在家鄉(xiāng)還有一個女朋友,是我小時候的鄰居,那時候都沒人愿意和我做朋友,只有她和我玩兒;我知道你們都覺得我是神經(jīng)病,我爸媽明天就來了,她也會來的.....”此時,我看出他情緒上明顯的不對勁,我了解過,小劉很內向,平時不愛說話,也根本沒有女朋友。我沒有打斷他,也沒有對他的行為表示疑問和指責,靜靜地聽他講完自己的故事。等他情緒徹底平復下來,我陪他回了宿舍,叮囑他好好休息。
離開宿舍后,我迫不及待地打通了小劉父母的電話,希望他們能趕緊來學?纯此8赣H只是跟我說,工作很忙走不開,不能來看他,小劉很孝順,他會理解的;而小劉母親的話卻猶如一個晴天霹靂,讓我震驚不已。原來,小劉的母親以前也有精神疾病,但是因為家里條件不好,沒去醫(yī)院治療過,母親懷疑小劉可能遺傳了她的精神病。第二天,我陪著小劉一起去醫(yī)院做深入檢查?蛇@一次,他卻沒有回來。
為了小劉的健康,我向小劉的父母提出讓他先休學回家治病,等身體康復了再回學校。但他父親卻跟我說,小劉的母親現(xiàn)在身體也不好,連自己都沒法照顧,自己每天也要去工地干活,如果小劉回去,家里根本就沒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顧他,也沒錢給他看病。聽到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忍心指責小劉的父母,也沒辦法責怪他們對小劉的這種“無奈的放棄”。
我去醫(yī)院看望小劉,試圖勸他休學。小劉聽到這個消息后,很傷心,又一次陷入了沉默,病房里久久沒有聲音......過了很久,小劉突然抬起頭,抓著我的胳膊:“老師,我不想休學,我很珍惜這個上大學的機會,你放心,我會努力學習的,也會努力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我不想休學。”看著他充滿渴望和乞求的眼神,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他觸動。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到他。
關注,可以只是一句問候,一個信息,從那天起,我和小劉成了最親密的“家人”,時刻關注著他的情況。一方面,為了讓他順利完成學業(yè),我經(jīng)常與他的專業(yè)老師溝通,跟他們交流小劉的專業(yè)學習情況,叮囑老師們多關注小劉的學習動態(tài);我還囑咐小劉的同學、室友,多照顧他的情緒,帶他一起完成作業(yè),一起參加各種活動;另一方面,為了減輕家里的經(jīng)濟負擔,我積極地向他推薦勤工助學崗位,并在每次評選獎助學金的時候提醒他報名......小劉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老師,我這個學期的課程都完成了,沒有掛科”
“老師,我去考教師資格證了,雖然只過了一門,但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老師,我想去瀚森藝術學校實習,您覺得怎么樣”
“老師,我還是決定畢業(yè)后留在新疆上班了,這樣方便照顧父母”……,
離小劉畢業(yè)的日子越來越近,而我一直懸著的心也慢慢放了下來。
別樣的畢業(yè)告別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斷了所有畢業(yè)生回校的腳步,小劉也沒有回來。收到畢業(yè)證的那天,他給我發(fā)了信息:“老師,今天我收到了您寄來的畢業(yè)證,心里特別激動,我第一個想感謝的就是您,等今后我有出息了,一定回去看您,您一定不要忘了我。我收集了我們班同學的照片,做了一個電子相冊,給您留個紀念。”看著電子相冊中一張張熟悉的臉,我仿佛又回到那個剛認識他們的初秋......
或許,他只是完成所有課程,沒有在專業(yè)上取得傲人的成績;或許,他只是順順利利畢業(yè),并沒有在學校獲得很多獎項;或許,他只是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沒有成為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典型......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而我,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素質導師,我和他的故事,或許是所有素導都會經(jīng)歷的普普通通的故事。但就是這樣一個學生,在我的關心、用心引導下,從沉悶憂郁變得活潑開朗,從消極頹廢變得積極向上,從碌碌無為變得奉獻社會......我想,這大概就是素質導師這份職業(yè)最讓我覺得驕傲的地方,也是這份普通的職業(yè)最不普通的地方。
記者/劉明楊孟菲顧進昀通訊員/方振興朱俊攝影/曹躍郭文慧編輯/高子龍審核/羅一嘉 鄧繼立來源/武昌理工學院官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