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余,如何讓孩子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

開封旭日教育
2021-4-17 10:05:19 文/阮思琪 圖/林一鳴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要想培養(yǎng)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深處意自平的孩子,就應該從附庸風雅開始。
現(xiàn)在許多家長給孩子買書非常功利,“風雅”的書避而遠之,覺得看作文書,對學校單元作文成績的提分效果明顯,就只讓孩子讀作文書,其余雅人深致的文雅閑書一律不看。
其實,作文書僅僅是工具書,它只是教給孩子“切”蛋糕的技術,而真正充滿人文性的書籍教給孩子卻是“做”蛋糕的藝術。適當讀點“風雅、文雅、典雅、高雅”的無用閑書,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寫作能力都有很大幫助。
快餐式的、碎片化的、通俗的、藝術低下的少兒讀物在市場上時有風行。
孩子的內(nèi)心酷肖一個容器,如果先裝進文雅精致的優(yōu)質東西,以后哪怕?lián)诫s進鄙俚淺陋的雜蕪物什,也不過是增加了多樣性和豐富性;而如果一開始放進去的就是趣味低下的碎片和凌雜,那就不僅影響審美趣味,優(yōu)秀俊雅的東西也很難裝進去了。
一個從來不閱讀的人,他的內(nèi)心世界始終是泥沙俱下、玉石雜糅的,無序且偏激的。請不要小看閱讀,那是一種支起孩子內(nèi)心強大支柱的無形力量。
以前我們那個時代,到處找書去讀。現(xiàn)如今書多了,書海成了一種江湖,江湖上賣得好的書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實用的書:養(yǎng)生、美容、商戰(zhàn)、股票、英語……書海已經(jīng)茫茫。一入其中,如墜霧中,往往目不暇接,每每身不由己。盡管人雖至促迫之時,亦必有一二刻之閑,可以安坐讀書,揚風崇雅。但是崇尚什么樣的雅,閱讀什么樣的書卻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
難題就在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孩子每天起早貪黑,學習時間早已經(jīng)侵入閑暇甚至休息時間。許多學生疲于奔命,產(chǎn)生了嚴重的學業(yè)倦怠。
一個處于倦怠狀態(tài)下的孩子,怎么會產(chǎn)生閱讀的欲望?
據(jù)調查,在 2017 年沒有讀過課外書的 14-17 周歲人群中,有 31.5%的人表示是因為“因功課而沒時間讀書”,選擇比例占各種不讀書的原因之首;有 28.3%的人是因為“沒有讀書的習慣、不喜歡讀書”而沒有讀書;有 22.0%的人是“因上網(wǎng)、玩游戲等而沒時間讀書”,這是中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
復旦大學做過一個調查,大學生里面閱讀本專業(yè)經(jīng)典著作的是15.2%,閱讀人文科學的是22.8%,閱讀外文文獻的只有5.2%,3個月閱讀量平均在3本書以下,這是大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
這些問題的背后是什么呢?
是教育,尤其是中小學生的語文教育。應試教育輕視,甚至延誤了閱讀。
閱讀首先需要的是有閑暇,閑暇的意義不僅是保證閱讀時間,更重要的是保證閱讀的狀態(tài)。閱讀需要從容的心態(tài),需要投入地思考。見縫插針式的閱讀往往是實用主義的,未必真正適合孩子閱讀。
我們總是把語文教育意義視為閱讀的目標,而忽視了文學性在陶冶孩子身心、釋放情感等方面的功能。我們過于追求閱讀效果的即時性,而忽視了閱讀效果的滲透性、潛在性與長久性。
文化給人的力量,更多的是緩慢、綿密、恒久的滲透。雖然它是“無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跡,我們沉重的肉身會因某些時刻“無用”的閱讀而獲得心靈的輕盈和潔凈。
本來作為調節(jié),孩子除了周末,尚有寒暑假進行休整,但目前的狀況是補課培優(yōu)不但侵占了周末,也大量地占用了寒假和暑假的時間。一旦自然休息的節(jié)律被打破,孩子便會陷入身心疲勞的尷尬境地。
偶爾的假日,也成了極度放松的時間,成為過于繁忙學習的一種反彈。當然,即使孩子有了閑暇,也未必讀書,閑暇只是讀書的前提條件。更多孩子處理閑暇的方式是玩游戲、逛漫展或者進行生活交際等。
這里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他們?nèi)狈﹂喿x的需要,二是他們?nèi)狈﹂喿x的環(huán)境。
○
所謂缺乏閱讀的需要,是指他們的學業(yè)并不迫切需要大量的閱讀。許多孩子的學習非常單一,就是研究題目、應對考試。這種簡單的技巧并不需要豐富的閱讀做支撐,豐富的閱讀有時候甚至可能是一種阻礙。
在這種情況下,閱讀遠不如大量做題來得更加有效,也更加節(jié)省時間。在有些學校里,那些從不閱讀,把大量時間花費在研究題海戰(zhàn)術以應對考試的學生往往更受老師歡迎。
○
所謂缺乏閱讀的環(huán)境,也有多層含義,最重要的是缺乏積極閱讀的校園文化和家庭閱讀氛圍。
其次,家長和孩子要努力形成閱讀共同體。
在家里營造書香氛圍,書架上的藏書量至少在100冊以上。要在孩子生活學習的地方隨處都放一些書籍,為孩子建設一個閱讀的朋友圈,選取3-5個孩子的書友,聘請一個或者幾個有能力的家長輪值作為書友會會長,定期舉辦閱讀討論、心得分享的書友會。亦可建立閱讀微信群,通過閱讀打卡或者定期發(fā)表分享孩子的讀書感受。
總之,家長要保證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和討論。因為孩子能讓家長陪讀的時間并不長,只有小學生涯的六年光景,所以家長一定要珍惜這段緣分。
——文章摘自《好語文,大未來》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