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條河......

河南大學
2021-10-20 08:41:04 文/阮婷 圖/孫婉琳
全文共6508字,閱讀時間約為8分鐘~
河南大學110周年校慶
距2022年9月25日還有344天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赴河南調研,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河南要切實承擔起傳承中原文化的歷史責任,講好黃河故事,延續(xù)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同時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黃河岸邊的炎黃二帝雕塑
青銅峽大禹像
鄭州邙山的黃河母親雕塑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河南大學出版社緊緊圍繞“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資源,講好黃河故事”這一主題,積極組織各方力量,策劃出版“黃河文庫”系列叢書!包S河文庫”初步規(guī)劃的四部分內容有“黃河文庫·自然黃河”“黃河文庫·人文黃河”“黃河文庫·文學黃河”和“黃河文庫·區(qū)域黃河”。“黃河文庫”系列叢書對黃河文化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整理,對于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為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鴻溝
大河春天
-----
-----
致黃河
“黃河文庫·文學黃河”是“黃河文庫”系列叢書規(guī);钠鹗肌!包S河文庫·文學黃河”叢書具體包括:《黃河古代詩歌選》《黃河古代詞曲選》《黃河古代謠諺選》《黃河古代散文選》《黃河神話故事選》《黃河傳說故事選》《黃河現(xiàn)代詩歌選》《黃河現(xiàn)代散文選》《黃河鄭州詩文選》《黃河鄭州故事選》共十本。挑選,依作品內容之質量;編排,依作者生平之先后。不以人廢言,不以名取文。除了內容,書中還編配了兩千一百余幅黃河或者與黃河有關的圖片。標題圖,張揚黃河;隨文圖,闡釋黃河;而一千三百余幅頁眉圖,囊括了文化的、宗教的、藝術的、山石草木鳥獸蟲魚的諸多面貌。圖片的內涵與張力自會溢出文字的敘述。圖文并茂,互為助益,煥發(fā)出策劃者與著者、編者的構想與神采。
《黃河文庫》組圖
《黃河古代詩歌選》在深刻探究黃河文化、廣泛研究歷代黃河詩歌的基礎之上,精選了從先秦至晚清的優(yōu)秀黃河詩歌二百多首,對詩中的疑難字詞、歷史典故加以精當簡要的注釋,并輔以生動深刻的賞析,使列朝列代先人們的情感、悲歡,追尋與夢想,命運與遭際皆背影般隱約顯現(xiàn)。
《黃河古代詩歌選》
《黃河古代詞曲選》選編注釋了126位古代詞曲大家傳世的229首經典詞曲,包括樂府歌辭、教坊曲詞,以及有詞牌曲牌的詞、散曲、小令等。大江東去,小橋流水,風騷紛呈,堪稱繁盛。
《黃河古代詞曲選》
《黃河古代謠諺選》選編注釋了268首歌謠和諺語,每首歌謠、每則諺語的內容由作品、注釋、賞析構成,獨立成篇。
《黃河古代謠諺選》
《黃河古代散文選》選取了從先秦到清末的近百篇關于黃河的文學意義上的散文,既涉及黃河流域的風景、風情、風貌,也包含了歷代人民的治河實踐。
《黃河古代散文選》
《黃河神話故事選》收集、整理自先秦以來的有關文獻與民間口承,從中挑選并寫出關于黃河和黃河流域有代表性的神話故事。
《黃河神話故事選》
《黃河傳說故事選》選取了78個散佚在古典文學典籍及民間口頭文學中的有關黃河的傳說故事,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尊重人類認識規(guī)律的態(tài)度,盡量保持了傳說故事的原貌。
《黃河傳說故事選》
《黃河現(xiàn)代詩歌選》精選了百年來一百多位現(xiàn)當代詩人歌詠黃河的優(yōu)秀詩篇,其中既有艾青、郭小川、賀敬之、昌耀、雷抒雁、馬新朝等著名詩人的名篇佳作,也有活躍在當今中國詩壇的眾多實力派詩人的精品力作。
《黃河現(xiàn)代詩歌選》
《黃河現(xiàn)代散文選》選編了五十余位作者的精美文章,黃河的自然本體之澎湃,文化母體之多彩,精神本元之厚重,皆可于此領略。
《黃河現(xiàn)代散文選》
《黃河鄭州詩文選》收錄了有關黃河與鄭州的優(yōu)秀詩歌和散文,既有李白、王維等名家名篇,也有并非名家卻文質并茂的黃河佳作。
《黃河鄭州詩文選》
《黃河鄭州故事選》講述了48個發(fā)生在鄭州轄區(qū)內黃河岸邊的不朽傳奇,力求貼近和還原黃河岸邊曾經的激蕩風云或某位人物的神采風貌,文情并臻,令人讀之動容。
《黃河鄭州故事選》
“黃河文庫·文學黃河”叢書對所選有關黃河的文學作品進行整理和書寫,既有其歷史根據,又有民間的傳承,并進行了系統(tǒng)的文學表述,這在中國學術界還是首次。此叢書既是對傳統(tǒng)經典的精心梳理,也是對黃河文明、黃河文化和黃河精神的具體傳承,對于研究黃河文明、黃河文化和黃河精神以及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價值,能激勵今人在品讀這些經典作品的同時,更加創(chuàng)新進取,創(chuàng)造更加燦爛文明的黃河文化。
夕陽下的萬山黃河
平靜的黃河水
龍門,鯉魚成龍的地方
黃河瀑布
叢書總主編簡介
孟憲明,當代著名作家、民俗學家。著有文學作品十多部,影視劇本三十余部,民俗學著作三部。作品數十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著作《民間禮俗》《民間服飾》、主編之八卷本《圖文老鄭州》和參與主編之《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四次榮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任編劇的電影《新年真好》《念書的孩子》《念書的孩子2》《大荷花小荷花》《紅剪花》,五次榮獲國際電影大獎。任編劇的電視劇《小槐樹》《紅小豆綠小豆》《紅剪花》《雙筒望遠鏡》《雙筒望遠鏡2》,五次榮獲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三十六集《大國醫(yī)》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中國電視金鷹獎;電影劇本《金釵》榮獲中國電影夏衍杯“優(yōu)秀電影劇本”。長篇小說《念書的孩子》榮獲中宣部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長篇小說《花兒與歌聲》榮獲中宣部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和2017年“中國好書”。
總主編向風陵渡的尚成麥先生了解女媧神話
孟憲明:激情與濤聲
“黃河文庫·文學黃河”叢書總序
(下拉查看更多)
1985年春天,上海一家出版社邀約一套姊妹書《黃河古詩選》和《長江古詩選》,我和朋友們選擇了第一本。那時候年輕,對此書究竟意味著什么并不明晰,一做才發(fā)現(xiàn)此書之不易。此時,中國大型的古詩集只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和《全唐詩》,其他詩作必須從各種各樣的合集、別集以及個人的集子中尋找。我們在圖書館整整鉆了三年,才對從《詩經》到清末歷代詩人作品中的“黃河詩”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此時的中國社會已經深深地進入了市場經濟,賺不賺錢”成了出版的重要指標。直到 1989 年,此書才由河南的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五年真誠的“黃河”追索,讓我們對黃河文化的寬廣度與幽深度有了深刻的洞悉,“黃河”,砥礪成之后我?guī)资晟钪屑怃J的警覺和敏感。
2020年1月3日,當我和鄭州市惠濟區(qū)的有關領導坐下來討論“黃河”的時候,四千年前的大河村先民正在黃河邊汲水晚炊,三千年前的商都天空上晚霞正艷,兩千年前的《鄭伯克段于鄢》正式開啟春秋時代的瑰麗文脈,而黃河岸邊的鴻溝里正飄蕩著同楚漢相爭時一樣的暮云……亙古不息的黃河水在惠濟區(qū)的土地上鋪展著五十余里的激流與濤聲。商定的結果,恰與兩個月前我們策劃的叢書不謀而合。天時。地利。人和。一套叢書悄然啟動。
誰也沒有想到,二十天后,十四億國人會被一種無可感知的病毒所折磨、所震驚,會被一座堅強的城市所激動、所感奮。我們知道我們會勝利,但我們不知道我們會在何時勝利。時間停了下來,停在了這個猝不及防的時刻。空間停了下來,停在了這個讓人訝異的陌生之地。天下事變成了一件事。但是,我們的叢書沒停。
河流產生文明。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華夏中國,四大文明古國,無一不是河流的成功。
每條河流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稟賦。這種獨特的性格和稟賦必然賦予文明不同的基因,進而左右著文明的命運甚至生命。四大文明古國滅亡其三,難道與河流的性格和稟賦沒有關系嗎?換句話說,四大文明古國唯華夏之獨存,中華文明與黃河的性格和稟賦沒有關系嗎?
黃河的獨特之處在哪里?
此話題本應該先說黃河,但它讓我想起來的首先是兩則神話,一則是《女媧補天》,一則是《大禹治水》。
《淮南子覽冥訓》云:“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面對超巨的自然災害,偉大的女媧昂然而起,煉石補天,積灰止水。她沒有逃避,沒有退縮,更沒有倒下。她是我們既高深遼遠又近可視聽的共同的老祖母。
四千年前的一場洪水,產生了華夏民族的又一個英雄,那就是從父親的尸體邊站起來的大禹。十三年治水不止,三過家門而不入。
《尚書禹貢》云:“導河積石,至于龍門;南至于華陰;東至于厎柱;又東至于孟津;東過洛汭,至于大伾;北過降水,至于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于海!
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說:“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間!比,夏、商、周之謂也。夏、商、周者,中華民族之祖源也。而河洛,則是黃河與洛水的相會之處!瓣P關雎鳩,在河之洲!敝腥A民族第一部詩歌總集的第一首詩,就唱響在水汽氤氳的黃河沙洲。
可否這樣想,如果沒有女媧補天的心靈導引,沒有大禹治水的宏偉實踐,黃河會是今天的樣子嗎?中國的山川地域會是今天的樣子嗎?華夏民族的性格和命運會是今天的樣子嗎?
黃河造就了黃河流域。黃河產生了黃河文明。而我們這一切,包括女媧之補天、大禹之治水,皆是其性格所造成的。換言之,中華民族歷數千年而繁榮不息,同樣是黃河的性格和稟賦所造成的。黃河從源頭起步,千轉百繞,九曲回腸,接納了無數的溝澗溪川、泉脈細流,奔騰而下,在無際的土地上走過千里萬里,寬廣而洶涌,寬闊而多變,寬厚而易怒,宏富而尖刻。它是陰陽之和、美丑之和、善惡之和,是深刻的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綜合體。
“一石水,八斗泥!泵耖g的諺語準確地講述著黃河的性格與特點。黃河不僅給我們送來了用之不盡的水源,還創(chuàng)造了下游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沖積平原。正是永無止息的黃河水和黃河水帶來的沖積平原,才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很早就起步了的農業(yè)文明。農業(yè)文明是聚居文明,是一家一戶一氏族一部落的聚居文明。正是這樣的文明形態(tài),產生了“女媧補天”式的不朽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最大特點是不排他。我祖英明,你祖也可英明。我崇拜我的祖先,你也可崇拜你的祖先。正是這種不排他的信仰崇拜,使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從未發(fā)生過滅絕人寰的宗教戰(zhàn)爭,而始終葆有旺盛壯健的民族血脈。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在華夏先祖“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哲學意識觀照下,定陰陽,作八卦,觀察、思考周圍的世界,黃河,必是先人們基本的對象。黃河接納了無數的溝澗溪川而形成浩洋不息的奔騰之勢,必定震撼過先祖?zhèn)兊挠㈧`。大禹率領天下萬邦合力治水而使萬流歸宗,更是在形式上、思想上、制度上,完成了千年以降的“融合和一統(tǒng)”。這是以接納對接納、以融合對融合、以一統(tǒng)對一統(tǒng)的治水戰(zhàn)爭,也是一場民族團結與民族融合的革命,更是一場對于黃河的學習、實踐與禮遇。
站在大歷史、長時空的角度討論黃河與黃河文明,我們發(fā)現(xiàn):
正是始于農業(yè)文明的不排他的祖先崇拜,而使很多個部落最后成為一個浩蕩的民族。這是人類內心的動力驅使所致,屬于主觀世界的一次漸進式革命。
正是因為黃河的泛濫和對天下萬邦的組織與引領,才使得無數個松散的部落與氏族最后成為一個浩蕩的民族。這是對歷史演進的客觀概述。
主觀意義的祖先崇拜和客觀意義的萬邦統(tǒng)匯,構成了華夏民族之所以繩繩不息的重要因素。華者,華胥氏之女媧伏羲之華也。夏者,大禹建夏而萬邦一統(tǒng)之夏也。華夏,之所以成為中華民族的族徽與旗幟,實肇于奔騰的黃河和悠久的文明。我們說黃河是母親河,不僅僅指“養(yǎng)育”,更指的是“化育”。
黃河有兩個標識:一是文字上的,一是地理上的。
文字上的標識穿透時空,占領的主屬時間,歷朝歷代,壘壘如高筑之臺。
地理上的標識穿透時空,占領的主屬空間,大河上下,煌煌如不朽神諭。
搜集之。記錄之。梳理之。研究之。這是我們必有的功課。我們的民族性格、文化心理、思想意識、精神現(xiàn)象,皆由此而源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皆應有此一課。記錄重要的地理標識而使其文字化、數字化、抽象化;整理與研究歷代的典籍,而使其清晰化、條理化、具象化。這是我們具體的方向與方法。
我們可以不做,或者淺嘗輒止,像歷朝歷代那樣,渾然于黃河之濱嗎?
不能。
因為復興之途的中華民族到了需要總結的時候。
我們要明晰我們的民族標識。
我們要準確我們的文化標識物。
包容與抗爭。忍讓與搏殺。博大與幽深。豐厚與鋒利。陰陽表里虛實寒熱。中華民族寬廣幽微的精神世界皆由此而源起。
黃河里,有我們的民族屬性。
尼羅河。印度河。黃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河流于茫茫時空中不息奔涌。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血脈折斷,高幕長謝,相繼走進深淵般的歷史,只留下一痕輕輕的漣漪。河水奔騰,濤聲仍然。聽濤的已非斯人。而躍下龍門口,穿越砥柱山的,還是那支“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的船歌!這是我們的光榮與使命。
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和繩繩不息的華夏子孫,也養(yǎng)育了整個流域里的千億萬億的生命,會飛的,會游的,會跑的和不會飛、不會游、不會跑的,甚至那些億萬年才可變化的山峰、石梁和岸邊那一枚枚石子和沙礫。這是一個龐大的黃河家族,而黃河,是所有生命和生靈的家長。
我們是黃河的子孫。我們受賜于黃河。面對黃河,我們要有子孫的心態(tài)和子孫的思考。
河流產生于風云際會。如果風云際會的不是黃河,我們當然也會追上另一條河流。如果是那樣,我敢保證,今天的我們肯定不是今天的樣子。我不敢保證,我們不會像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那樣高幕長謝。
歷史像一條縹緲細弱的絲巾,隨時都可能飄散或者折斷。在時空的長路里,僅僅人類,就有過多次的飄散與折斷。歷久彌堅、歷久彌新的,只有華夏,只有這一群黃皮膚的華夏子孫。而這群子孫的出發(fā)地和堅守地就是黃河和黃河岸邊的這片黃土。
沒有文字的時候,我們認那些用符號溝通天地的人為神。
不識電力的時代,我們稱那些走過長空的閃電為神。
那么,從黃河到黃土,到黃帝,到黃種人,億萬斯年長流不止的河水變成一條穿越時空、奔流不息的血脈。生產。生活。生殖。生命。每一滴流出的鮮血都帶有黃河噌吰的濤聲。在這個時空般生生不息的傳遞中,沒有堪作“神明”的存在嗎?怎樣認識和理解?怎樣繼承與超越?未經證明的未必不存在。正因于此,國人才一次又一次地喊出了天地間的神秘之語:天佑中華!
黃河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一條一直在哺育著同一個民族的大河。它像自己從無斷流一樣,用從無斷流的黃河水哺育著一個從無斷流的黃皮膚的民族。在我們的血管里,同時轟響著兩道泉脈的亙古濤聲。
我們要像對待偉大的先祖一樣,常懷謙卑與景仰,跪下黃金般高貴的膝頭。我們要從祈求、詛咒、治理甚至戰(zhàn)勝的思考中走出來,上升為愛護黃河、保護黃河、尊崇與禮拜黃河的高度。
正基于此,我們組織編寫了這套《黃河文庫 文學黃河》。
《黃河文庫》共有四部分內容,即:自然黃河,人文黃河,文學黃河,區(qū)域黃河。《文學黃河》是其規(guī);钠鹗,內容包括古代詩歌,古代詞曲,古代謠諺,古代散文,神話,傳說以及現(xiàn)代詩歌和散文等。挑選,依作品內容之質量;編排,依作者生平之先后。不以人廢言,不以名取文。披沙淘金,艱難爬梳。因為我們都是黃河的子孫。
除了內容,書中還編配了兩千一百余幅黃河或者與黃河有關的圖片。標題圖,張揚黃河;隨文圖,闡釋黃河;而一千三百余幅頁眉圖,囊括了文化的、宗教的、藝術的、山石草木鳥獸蟲魚的諸多面貌。圖片的內涵與張力自會溢出文字的敘述。圖文并茂,互為助益,煥發(fā)出策劃者與著者、編者的構想與神采。
面對黃河,我們神思飛越。
面對黃河,我們默然長醒。
這只是開始,前行的道路一定還遠。
二〇二〇年八月十九日十二時卅分于豫州混沌齋初成。
廿五日午時四改。秋云如絮,七夕至矣。無不愜意。
無不舒服。感激之情沛然而生。
經過以上的介紹,相信你一定對《黃河文庫·文學黃河》系列叢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悄悄告訴你,購買鏈接就在“閱讀原文”~
長
期
征
稿
河大新媒致力于
講好河大故事
傳播河大聲音
弘揚河大文化
傳承河大精神
歡迎提供文字/圖片/視頻/創(chuàng)意作品等
投稿郵箱:hedaxinmei2018@126.com
大家都在看
審核:趙曉芳
責編:趙 雪
來源:河南大學出版社
排版:苗靖雨 張紫源
校對:崔譯丹羅 佳
聲明:“河南大學”微信公眾號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
長按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點贊,在看!
傳承黃河文化!
點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