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年味起!愿你歲歲平安

防災(zāi)科技學(xué)院
2022-1-31 10:51:18 文/徐漫遠 圖/羅宇航
虎
年
昨天是北方小年
今天是南方小年
越近歲末 越感覺時間匆匆
喝過臘八粥才幾天
轉(zhuǎn)眼間又到了小年
民間有諺語道: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寫福字
二十五掃塵土 二十六割大肉二十七殺小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對聯(lián)貼門口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過了今夜
人們正式開啟“過年模式”
家家戶戶開始為過年做準備
“ 小年的傳說 ”
一年一歲一團圓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yè)淪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dāng),一頭鉆到灶鍋底下被燒死了。
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zhuǎn)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并且命他在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 古時的小年”
《祭灶詞》
宋·范成大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fēng)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fù)云,
乞取利市歸來兮! ”
[賞析]
范成大的詩,寫出了祭灶的日期、祭品和風(fēng)俗,也反映出宋人對于祭灶已有一套規(guī)范。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把灶王爺恭敬地奉為一家之主,足見對祭灶的重視。
“小年的南北習(xí)俗 ”
一年一歲一團圓
過小年祭灶神
歡歡喜喜迎新年
各位方仔們知道
南北方小年都有哪些不同的習(xí)俗嗎?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日期差異
北方大部分地區(qū):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區(qū):臘月二十四——“民間傳統(tǒng)小年”江浙滬地區(qū):除夕前一天——“小年夜”四川、貴州部分地區(qū):除夕夜——“小年”
南京地區(qū)等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小年”
稱呼差異
每逢小年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干干凈凈迎春節(jié)。
·北方
北方稱為“掃房”。北方人民在小年這天通常會徹底打掃室內(nèi),俗稱掃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塵土,粉刷墻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南方
南方也叫“撣塵”。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愿望。
文化差異
·北方
剪貼窗花是北方最盛行的小年民俗活動。窗花多以喜鵲登梅、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題。將紅色的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里,更添喜氣。
·南方
南方?jīng)]有貼窗花的習(xí)俗。
飲食差異
·北方
北方小年通常吃糖瓜、飴糖、麻糖。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南方
南方小年祭品的區(qū)域性很強,例如南寧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xí)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而在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xí)俗。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薺是必不可少的。甘蔗有“甜甜蜜蜜”的含義。荸薺,則是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一直延續(xù)到年尾”。
小年已至,大年不遠
“濃濃年味起
一年一歲一團圓
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時光似箭 日月如梭
轉(zhuǎn)眼之間
舊年即將要與我們說再見了
一年辛苦 一年風(fēng)雨
就讓我們停下匆匆腳步
靜靜等待這一年中 最溫暖的一天
萬水千山 歸家之路最美
千呼萬喚 身邊之人最暖
人間已小年 新年近在眼前
愿年年都如意 歲歲皆平安
讓我們一起向親朋好友
發(fā)出一句祝福 一聲問候
共同感受新年的氣息 溫暖彼此心房
祝大家:小年快樂!
編輯:紀明宇
排版:紀明宇
圖片:房樂琪
封面設(shè)計:李玲瓏
校對:楊佳 陳昊雯 陳睿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