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丨今天的鮮花,獻給英烈!

河北醫(yī)科大學
2021-10-01 17:55:36 文/劉詩涵 圖/陳悅心
9月30日
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
今天上午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
同各界代表一起
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向英烈們致敬
英魂不泯,浩氣長存
今天,是第八個烈士紀念日
七十二年前的今天
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不僅是對人民英雄的永遠銘記
也是對共和國歷史的鄭重回眸
或許我們無法一一說出他們的名字
但每個人的背后
都有一段不容忘卻的歷史
一封封書信
書寫了他們的英勇無畏
一句句話語
見證他們的滿腔熱血
今天
讓我們聆聽他們的肺腑之言
緬懷這些
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獻出寶貴生命的英烈
在給愛妻的訣別信中,陳覺寫道:
云!
誰無父母,誰無兒女,誰無情人,
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
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我們雖然是死了,
但我們的遺志自有未死的同志來完成。
不可因我死而過于悲傷,
我已請求父親把我倆合葬,
以前我們都不相信有鬼,
現(xiàn)在則唯愿有鬼。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并蒂蓮。
夫妻恩愛永,世世締良緣。
1928年10月14日陳覺犧牲,1929年3月26日,產(chǎn)女一個月后的趙云霄犧牲,至死未收到丈夫的遺書。陳覺、趙云霄之女于幼時夭折。
犧牲前,吉鴻昌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寫道:
紅霞吾妻鑒:
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
人終有死,我死您也不必過傷悲,
因還有兒女得您照應。
家中余產(chǎn)不可分給別人,
留作教養(yǎng)子女等用。
我筆囑矣,
小兒還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學,
以成有用之才也。
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應、孝敬,
你不必回家可也。
在刑場上,吉鴻昌從容面對劊子手,高呼“抗日萬歲!”“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壯烈犧牲,時年39歲。
劉伯堅給妻子王叔振的最后一封家書:
叔振同志:
我的絕命書及遺囑你必能見著,
我直寄陜西鳳笙及五六諸兄嫂。
你不要傷心,
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
不要脫離革命戰(zhàn)線,
并要用盡一切的力量教養(yǎng)虎、豹、熊三幼兒成人,繼續(xù)我的光榮事業(yè)。
我葬在大庾梅關附近。
十二時快到了,
就要上殺場,不能再寫了,
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禮。
然而,劉伯堅并不知道,在他寫這封信之前,對黨和革命無限忠誠的妻子已先他一步在閩西游擊區(qū)光榮犧牲了。
1935年,方志敏不幸被俘,在獄中寫出《可愛的中國》:
假如我還能生存,
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
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
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
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
這朵花你們就看作是我的精誠的寄托吧!
在微風的吹拂中,
如果那朵花是上下點頭,
那就可視為我對于為中國民族解放奮斗的愛國志士們,
在致以熱誠的敬禮;
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搖擺,
那就可視為我在提勁兒唱著革命之歌,
鼓勵戰(zhàn)士們前進啦!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6歲。同諸多為國甘愿拋頭顱灑熱血的戰(zhàn)士一樣,他,未能親眼見到一個“可愛的中國”。
趙一曼在臨刑前寫給兒子的信中這樣殷殷囑托:
寧兒:
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
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
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
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
希望你,寧兒!
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
我最親愛的孩子!
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
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
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壯烈犧牲于日軍的屠刀下,年僅31歲。
江竹筠寫給丈夫彭詠梧前妻的弟弟——譚竹安的一封信:
竹安弟:
兩個孩子給你的負擔的確是太重了,
我想你應該不會抱怨孩子爸爸和我吧?
孩子們不要嬌養(yǎng),
粗茶淡飯足矣。
以現(xiàn)在的時局,
年底或有出牢的可能,
但我到底還是虎口的人,生死未定。
假若我發(fā)生不幸,
云兒就送你了,
你要教他踏著父母的足跡,
以建設新中國為志,
為共產(chǎn)主義革命事業(yè)奮斗到底。
這封家書是1949年8月27日,江竹筠被關押在渣滓洞監(jiān)獄時所寫。這封信也是江竹筠留在世間最后的文字。寫信后不到三個月,她便英勇就義。
1946年在民盟早期領導人李公樸的追悼會上,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講》:
你們殺死了一個李公樸,
會有千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
……
我們有這個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
真理是永遠存在的。
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打倒的!
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
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
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回來!
追悼會結束幾個小時后,聞一多遭到國民黨特務人員暗殺,悲壯地倒在敵人的槍口下,為自己所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朋友灑盡了最后一滴血,年僅47歲。
戰(zhàn)斗之前,張自忠親筆昭告部下將士:
只要敵來犯,
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
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要相信,
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
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亡于區(qū)區(qū)三島倭奴之手。
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
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愿與諸弟共勉之。
1940年5月16日,在與日軍奮戰(zhàn)九個晝夜后,張自忠身負重傷,最終壯烈殉國。
黃繼光犧牲前,曾給母親寫了下面這樣一封信。
1952年4月29日的戰(zhàn)斗中,“不立功不下戰(zhàn)場!”黃繼光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他的錚錚誓言。
母親大人:
男于陽歷十月二十六日接到來信,
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
請母親不要憂愁,
現(xiàn)在雖有少些困難,
是能夠渡過去的。
要知道,
在咱們英明共產(chǎn)黨偉大領袖毛主席正確領導下,
幸福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男現(xiàn)在為了祖國人民需要站在光榮戰(zhàn)斗最前面。
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幸福日子,
男有決心在戰(zhàn)斗中為人民服務,
不立功不下戰(zhàn)場!
黃繼光
玉體安康
李曉紅
我校1997屆畢業(yè)生,生前工作于武警北京市總隊醫(yī)院內(nèi)二科,在抗擊SARS中犧牲。
李曉紅1997年畢業(yè)于河北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后走進向往的軍營,成為一名白衣天使。由于工作突出,她入了黨、立了功,還被總隊表彰為“學雷鋒標兵”。在抗擊“非典”斗爭中,她救治患者連續(xù)奮戰(zhàn)6天,不幸感染病毒。在接受治療期間,她說:“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我身上試驗,愿以我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李曉紅倒在了抗擊“非典”的戰(zhàn)場上,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成為第一個倒在救治“非典”患者一線的軍隊醫(yī)務工作者。2003年5月,李曉紅被中組部追授“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稱號,被武警北京總隊追記一等功,并被批準為革命烈士。
掃描下圖
一起為他們獻上一束
來自新中國的花朵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我們不會忘記!
我們必將銘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制作:河北醫(yī)科大學新媒體中心
編輯:馬夢瑤、牛方寧
素材來源:人民日報公眾號、中國日報、中國軍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