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時雨丨在三亞理工學習 到世界500強吉利控股集團就業(yè)

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
2020-9-01 20:07:57 文/蘇智源 圖/洪雅萍
聚沙成塔,小善舉也能釋放大能量。又一批“吉時雨”勵志青年助學計劃資助的優(yōu)秀學子走出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順利進入吉利控股集團工作。三年前,帶著青澀懵懂進入校園的他們,轉眼間已邁向了更廣闊的天地。優(yōu)秀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用汗水和努力,為學弟學妹樹立了榜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寶藏"故事。
感恩學校 感恩吉利
汽車電子技術專業(yè) 王勇
王勇,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汽車電子技術專業(yè)2020年畢業(yè)生。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專業(yè)獎學金、校級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能大賽二等獎等榮譽。王勇說,作為學!凹獣r雨”勵志青年助學計劃中的一名資助學子,我很榮幸的成為了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的一名大學生,非常感謝學校和各位老師對我的培養(yǎng)。2019年10月,王勇來到吉利控股集團寧波杭州灣汽車制造基地實習,參加了儲備班組長的一系列培訓,一直在一線歷練。
王勇說,我覺得在世界500強企業(yè)工作有許多優(yōu)勢,第一,優(yōu)質的工作環(huán)境使我開闊眼界、提升格局、轉變思路、提高認識;第二,工作中,我與同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雖然會有競爭壓力,但壓力會轉化為動力,讓我不斷努力學習、提升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第三,我最看好的是這里的工作環(huán)境,好的心情會讓我們更有信心和動力投入到工作中。感恩學校,感恩吉利,讓我的人生了有了更高的起點!我相信,在世界500強吉利控股集團工作未來可期!
快樂人生 吉利相伴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yè) 羅秋雄
羅秋雄,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yè)2020年畢業(yè)生,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等榮譽。受“吉時雨”勵志青年計劃資助,順利完成大學學業(yè)。2019年10月,羅秋雄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吉利基地實習,2020年5月8日,被調到浙江省杭州市豐悅路吉利大江東汽車制造基地工作。羅秋雄說,在新的工作環(huán)境里,可以學到新的知識,能夠不斷地提高自己。不知不覺中,我已經深深愛上了吉利,愛上了吉利獨特的企業(yè)文化。
羅秋雄說:“感謝學校為我提供的實習平臺,感謝吉利給了我一份好工作,我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在工作中積極主動,挑戰(zhàn)自我,不斷挖掘工作潛能,做一個‘自燃型’人才,調高我的工作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成就自己,也希望為吉利控股集團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為母校爭光!
“吉時雨”勵志青年助學計劃
“吉時雨”勵志青年助學計劃項目表彰及啟動儀式
學生贈送手工禮物 表達感恩之心
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先生投資舉辦,作為世界500強企業(yè)、中國民營汽車的領頭羊,吉利控股集團正在品質化、國際化的道路上卓越前行,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擁有世界500強吉利控股集團支持的辦學優(yōu)勢的,也正在謀劃新一輪的改革與發(fā)展。
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榮獲吉利集團精準扶貧先進單位
為持續(xù)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全力推進教育精準扶貧事業(yè),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攜手吉利控股集團于2017年5月啟動了“吉時雨”精準扶貧項目,對海南、浙江、陜西、四川、山西、河北、貴州、湖南、江西九個省份報考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的應屆高考生、單招生以及中職生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由吉利控股集團全額資助其在校3年期間的全部學費、住宿費,完全實現“零”元上大學,預計總資助金額達1800萬元。三年來,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約有200余名學生受益于“吉時雨”勵志青年助學計劃精準扶貧項目。
學生實習合影
學生懇談會
受資助的陽光學子
2020年,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繼續(xù)攜手吉利控股集團,持續(xù)推進“吉時雨”勵志青年助學計劃。學生畢業(yè)后可根據本人意愿到吉利控股集團及下屬企業(yè)就業(yè),通過培養(yǎng)、培訓、就業(yè)“三位一體”的教育精準扶貧模式,幫助貧困家庭長期穩(wěn)定脫貧。受資助學生可同時享受國家“雨露計劃”資助。
“吉時雨”勵志青年助學計劃精準扶貧助學項目還將繼續(xù)進行,用愛的力量溫暖更多的人,點亮更多的希望!愛心助學,我們一直在路上!
熱點推薦
速來圍觀,我校這些二級學院C位出道!
SIT青春合唱團——我的青春,我做主!
喜訊!三亞理工職業(yè)學院獲批三亞市退役軍人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培訓基地
這是一篇特別的日記!我們以“一二一”開始 用“三二一”結束
SIT 新聞中心
文字 匯編:新聞中心
排版編輯:新聞中心
投稿郵箱:sylgnews@163.com
歡迎大家積極來稿
為三亞理工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