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歷史人物(6)丨秋瑾:心比男兒烈的鑒湖女俠

保定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2021-7-11 13:32:43 文/施天瑞 圖/洪雅萍
秋瑾(1875—1907),女,字競雄,號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中國女權(quán)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是“辛亥三杰”之一。
秋瑾是為推翻數(shù)千年封建統(tǒng)治而犧牲的女烈士,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quán)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
秋瑾少年時熱情而倔強,最欽佩歷史上的“巾幗英雄”。義和團運動失敗以后,本已滿目瘡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叢生。秋瑾救國情切,憤然賦志:“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彼辉浮芭c世浮沉,碌碌而終”,熱望把裹在頭上的婦女頭巾換成戰(zhàn)士的盔甲,像花木蘭那樣,效命疆場;她曾感慨地說:“人生處世,當匡濟艱難,以吐抱負,寧能米鹽瑣屑終身其身乎?”
甲午戰(zhàn)爭后,國內(nèi)興起了《中外紀聞》、《萬國公報》等報刊痛斥著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養(yǎng)在深閨的秋瑾讀了這些報紙,潛藏在內(nèi)心深處的那一份俠烈性情,不斷地在胸中涌動。各種報刊,只要能找到,秋瑾都如癡如醉地閱讀!拔锞固鞊,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她聞所未聞,“君主立憲”的政治觀點使她茅塞頓開,她覺得國家有希望了,她為之歡欣鼓舞,而丈夫在此時機仍熱衷功名利祿,兩人思想背道而馳,最后分道揚鑣。
與丈夫分手后,秋瑾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她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創(chuàng)作的《鷓鴣天》抒發(fā)了她立志為國犧牲的心聲——“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嗟險阻,嘆飄零,關(guān)山萬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在日本期間,秋瑾結(jié)識了光復會領(lǐng)袖陶成章,從此走上了革命救國的道路。1905年7月再赴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秋瑾還聯(lián)絡(luò)當時留日的女同學,組織“共愛會”,自己任會長。翌年回國,在上海創(chuàng)辦中國公學。她和一些同志在上海設(shè)立革命機關(guān),并主持《中國女報》,第一個提出創(chuàng)建“婦人協(xié)會”的主張,為近代婦女解放吹響了第一聲號角。
1907年夏,秋瑾將浙江光復會員與群眾組織成了光復軍,以”光復漢族,大振國權(quán) ”八字為序,編成八軍,推同志,表哥徐錫麟為統(tǒng)領(lǐng),自認協(xié)領(lǐng),相約同時在安徽與浙江起義。但是因準備不足,起義失敗。在謝絕王金發(fā)等盟會成員要其暫時離開紹興的勸告,在六月初四與紹興大通學堂被捕。被捕前,她遣散眾人,毅然自身一人獨坐大通學堂,表示“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 ”。
當千百次嚴刑拷打?qū)⑷怏w撕得皮開肉綻的時候,先生毅力和對革命勝利的決心催動著她抗爭到底,絕不吐供。
1907年七月十五日,也就是被拘捕的第二天凌晨,僅僅三十二歲的秋瑾在紹興的軒亭口從容就義。死前留下了千古絕唱:秋風秋雨愁煞人。
小住京華
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
為籬下黃花開遍 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 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 殊未屑
身不得 男兒列
心卻比 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 因人常熱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
青衫濕
運營:組織宣傳部
校審:楊彥
編輯排版:韓晨露
掃碼關(guān)注保定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