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小雪到,冬始俏!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yī)藥學院
2021-11-29 15:11:58 文/毛曉莉 圖/何磊
小
XIAO XUE
雪
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
一候虹藏不見
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三候閉塞而成冬
傳統(tǒng)節(jié)氣
2021/11/22
落雪臨風不厭看,更多還恐蔽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唐·清江《小雪》
節(jié)/日/介/紹
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0個節(jié)氣,冬季第2個節(jié)氣,時間在每年公歷11月22或23日,即太陽到達黃經240°時。小雪是反映降水與氣溫的節(jié)氣,它是寒潮和強冷空氣活動頻數(shù)較高的節(jié)氣。
小/雪/物/侯
知/多/少
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雪
中國古人將小雪分為三候:
一侯
虹藏不見
進入小雪節(jié)氣后,溫度下降,降水的形式從雨變?yōu)檠匀痪涂床坏讲屎缌恕?/p>
二侯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古人將高空中的氣稱為天氣,下降到地體中的氣稱為地氣。小雪降雨減少,不適合萬物的生長。
三侯
閉塞而成冬
古人認為: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降雨減少,天氣與地氣無法相通,天氣閉塞而轉入嚴冬。萬物蕭條,逐漸失去生機。
關/于/習/俗
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雪
關于小雪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呢?接下來小新帶你漲知識。
01
腌臘肉
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jié)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jié)時正好享受美食!
02
吃糍粑
在南方,一直都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我國南方一些地區(qū)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qū)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03
吃刨湯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04
曬魚干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小/雪/養(yǎng)/生
中國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之小雪
01
精神調養(yǎng)
在精神方面,應思想清凈,暢達情志,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使精氣神內守而不失散,保持人體形神合一的生理狀態(tài),可以經常聽聽音樂,會會朋友或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來調節(jié)情緒,多吃葉酸食物防抑郁,小雪之后,進入抑郁多發(fā)的季節(jié),應常食菠菜、牡蠣、橘子、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抵抗抑郁。
02
重保暖,防凍瘡
小雪節(jié)氣前后,南方多地下起了小雨,氣候逐漸由冷轉寒,濕冷的感覺讓人不舒服,此時要注意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及時做好全身及局部保暖,先從薄手套戴起,鞋襪要溫暖寬松。平時應經常自己按摩手足及耳廓,促進手足血液循環(huán),尤其應加強腿和腳的保暖。腿腳不暖容易傷腎。另一方面,可以時常曬曬太陽,尤其是老人及小孩,中醫(yī)認為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而小雪屬坤卦,坤為地,地本至陰,但無陽則不能生成萬物,故曬太陽更有助于人體陰陽氣的調和暢達。
03
勤于運動
小雪過后,雖然氣溫更低,但積極鍛煉也不要放松。適宜的運動能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但也不可運動過度,避免擾動陽氣。可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八段錦、散步、慢跑等。
04
飲食
小雪過后,在飲食方面可以多吃以下食物: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如丹參、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等;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卜等;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栗子、核桃、黑芝麻、黑豆等。
食物烹調可以多采用燉食,這樣營養(yǎng)流失較少;多食熱粥有益健康,如有養(yǎng)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健脾養(yǎng)胃的茯苓粥、益氣養(yǎng)陰的大棗粥等。
文丨尹健霖
圖丨網絡
排版丨羅舒媛段雯靜 林雅玲黃蘇晗
校對丨彭楠
指導老師丨喻登先
監(jiān)制丨陳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