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展風采 教學競賽求卓越】優(yōu)秀青年教師蔣邦平: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廣西師范大學招生辦
2021-11-10 16:28:17 文/沈浩然 圖/黃瑤
【編者按】教師是從事本科教學的主力軍,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關系著高校本科教學的質量,關系著高等教育的未來,關系著人才培養(yǎng)的未來,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教師隊伍,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關鍵,是貫徹落實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各類教師教學競賽活動,已經成為激勵高校教師潛心教學、精心育人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在這個平臺上,我校涌現出一批優(yōu)秀的優(yōu)秀教師代表。學校特推出各類教師教學競賽獲獎教師風采展,敬請關注。
——記第六屆廣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一等獎獲得者
化學與藥學學院教師 蔣邦平
教學感言:教育是偉大而艱巨的,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和未來。教育又是平凡而細小的,生活的點滴和思考的瞬間,都是教育的體現。身為教師應當充分運用自身的學識和經驗,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教誨學生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與方法。
蔣邦平
男,廣西灌陽人,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課程有《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超分子化學》等。曾獲全區(qū)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一等獎,廣西師范大學“十佳青年”、“誠華青年教師”獎、“教學新秀”及“優(yōu)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等。研究方向為新型多功能自組裝光治療材料、自組裝傳感界面材料的構建開發(fā)及其生物應用基礎研究。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ACS Nano、Small、Carbon等SCI一區(qū)或二區(qū)期刊發(fā)表論文20多篇;先后獲得廣西自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廣西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廣西青年科技獎等各1項。
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溫潤的教學方式
自2013年進入廣西師范大學任教以來,蔣邦平老師一直擔任《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和《超分子化學》課程的主講教師。在教學中他善于進行啟發(fā)引導,堅持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特長。如果用兩個詞形容蔣邦平老師的教學風格,那便是“啟發(fā)”和“自主”。在教學理念方面,蔣邦平老師確立學生為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思想。他始終關注著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發(fā)展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其次在教學效益方面,他更注重對階段內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使學生最終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新的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有機化學是枯燥難懂的!笔Y邦平老師在《有機化學》這一門基礎課程的教學上有自己的理解。他說道:“上課首先要具有趣味性,將難以理解的有機化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同學們才會樂于學習和探索!2019級的齊紅麗同學回憶,蔣老師特別擅長使用比喻,將難懂的知識點轉化得通俗易懂。她說道:“蔣老師在講解非謝爾構型時,會轉化為利用我們的左右手解決問題;在講解RS構型時,會轉化為近氫遠氫問題,教給我們比書本簡單的解題方法。如此一來,無論是復雜有機化合物的鋸架式、結構式,還是費歇爾構型式,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判斷它們RS構型。”2018級的黃日梅同學深刻地記得蔣老師經常鼓勵同學們上臺解題,充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活力和熱情,使同學們真正參與課堂教學。正因蔣老師過硬的教學實力和個人魅力,齊紅麗同學在聆聽蔣老師講授的《有機化學》課程后,毫不猶豫地加入課題組,開啟自己的科研路程。此外,蔣老師認為教學不僅是教課更是教人。為了同學們更長遠的發(fā)展,他課下安排章節(jié)測試,幫助同學們扎實化學基礎,鞏固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充分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普及考研知識,鼓勵學生們積極考研,讓學生既走好腳下的每一步,又不失對未來的憧憬與規(guī)劃。
蔣邦平老師并不像傳統(tǒng)老師一般給學生設定學習步驟或學業(yè)階段。他對學生學習的幫助往往從學生心理出發(fā),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研究生的《超分子化學》課堂中,蔣邦平老師通常是讓學生課下自行查閱資料學習超分子化學的內容,并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分享,他則是通過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學會擴展思維,深入思考。而蔣邦平老師之所以能采取如此不同尋常的教學方式,正是因為他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和超強的思考能力,能完美地應對啟發(fā)學生思維之后面對的各種問題。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在與蔣老師的學習交流中,他更多的是鍛煉學生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我思考和學習。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蔣邦平老師在課上課后教會學生的技能,會使他們受用一生。
理論課上,有趣又博學的蔣邦平老師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他的話語使人茅塞頓開,如沐春風;實驗課中,細心周到、認真嚴謹的蔣老師為學生樹立了楷模,他將學生們的安全放在首位,強調每一個實驗室規(guī)范操作的細節(jié),確保學生的實驗安全。研究生眼中的蔣邦平老師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指導學生進行科研時,更加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生活中,蔣邦平老師更像好友般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同學們。夏日里,他為學生買來冰西瓜解暑,這猶如一股清流讓學生們內心充滿了甘甜,也讓人不禁感嘆:人生中最難尋得的就是良師益友。
二、“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不懈的科研追求
堅持和努力是他能勇攀科研高峰的關鍵因素。身為科研工作者,蔣邦平老師一直關注學術動向。2013年加入廣西師范大學化學與藥學學院工作以來,蔣邦平老師科研與教學兩手抓,均作為工作重點。蔣老師將創(chuàng)新作為科研最重要的要素,時常告誡學生們“腦子要動,想法要新”。同時以身作則告訴學生們科研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努力,正如他所說的“要動起來做實驗”。亦如他所堅持的:每天閱讀文獻,跟蹤相關領域的學術發(fā)展;利用碎片時間思考課題,他經常在吃飯走路等時間間隙中產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得蔣邦平老師這些年產出了許多創(chuàng)新性強的科研成果,現已在ACS Nano, Small, Carbon,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ACS Macro Lett, Chem. Eur. J., J. Org. Chem等美國化學會、Wiley及英國皇家化學會等出版社雜志上發(fā)表論文二十多篇;以第一發(fā)明人獲授權專利8個;主持結題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級項目3項。
蔣邦平老師對科研有著自己的理解,十分重視學生的科研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蔣老師認為基礎和創(chuàng)新一樣重要。對新加入課題組大家庭的同學們,他總要求大家認真看文獻,扎實專業(yè)基礎。蔣老師也用自身經歷告訴學生,科研是終身努力與學習的事業(yè)。工作后的第三年,蔣邦平老師前往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繼續(xù)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成功的結果各有不同,通往成功的每一條路上都刻著努力與堅持。蔣老師用言行告訴我們無論是開展科研工作抑或是教書育人都需要努力和堅持。
三、“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親切的人文關懷
蔣老師常常叮囑學生:“做人是人一生的課題,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實驗更重要!睆乃脑捳Z中,我們能體會到蔣老師對學生們如父般的關切。他認為,人的一生都活在社會中,必須懂得與人相處。身為學生,對師長要尊敬,對同學要禮貌。蔣邦平老師殷切地希望學生們能逐漸學會平衡人際關系,在步入社會時如魚得水,不至于局促不安。
路漫漫其修遠兮,蔣老師想教會和告誡學生的太多。不敢說蔣邦平老師完全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無私奉獻,但足夠有“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孜孜不倦、默默耕耘的教師精神。
蔣邦平老師獲第六屆廣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