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 寒暑平和晝夜均,清風明月兩相和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
2021-9-24 00:59:25 文/饒陽 圖/鄧宇
二十四節(jié)氣之秋分
貴谷子
一分秋意一分涼,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黃蟹兒肥,風和氣爽丹桂香。
2021年秋分到來的時間:
9月23日3:20,農歷辛丑年八月十七 星期四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秋分后,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氣候由熱轉涼。
“一場秋雨一場寒”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
“秋分者,陰陽相伴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寓意有二:
一者其正處于秋季時間之中,
二者晝夜均分,故有此名。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fā)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蟄蟲坯戶】秋寒一天增一分,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三候: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秋分節(jié)氣健康預測
“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主位少商金,客氣陽明金,中見水運,金當其位,與水運相得。
本氣燥金之氣相疊,濕氣比往年干得快,金氣盛行,燥化,同時受太陽寒水的影響,以冷燥為主,容易引發(fā)肺燥、咳嗽、發(fā)熱、鼻塞等肺部疾病、或者本就精血虧的人群,更易出現(xiàn)皮膚干燥、皮疹、易上火等。
秋分養(yǎng)生原則
陰平陽秘,以平為期
《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秋分后,晝漸短而夜遂長,氣溫變化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養(yǎng)生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guī)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
秋冬靜謐而內守,然而并不是死寂的,大樹在深埋的地下默默滋養(yǎng)著根,動物的血量和肉肉增加,滋養(yǎng)著五臟六腑。
秋冬趨向靜水流深,它是默默的蓄積,韜光養(yǎng)晦。這就是“陰”,一種向內求的“自我修煉”。這相當于是一個人,一棵樹的根基所在,它決定了春夏能長多大,長多高,長多遠!把焙汀敖蛞骸睂訇帲钦鎸嵈嬖诘娜梭w物質能量。
對我們人類來說,養(yǎng)陰,其實就是一種“內收”和“內守”的能量,養(yǎng)身體的物質能量。秋要適當收攝心神、讓陽氣歸根,而肺金是主肅降的,它就相當于是人體的秋風,讓葉落歸根,讓外泄的形勢轉為內收。
起居養(yǎng)生
三處不能涼
·腰部不能涼:腰部著涼容易導致寒邪侵犯腰腹部,導致腰腹部的疼痛。
· 腹部不能涼:腹部屬陰,脾為至陰,最不能受涼,受涼則會引起腹痛腹瀉,日久脾胃受損。
· 后背部不能涼:后背受涼最容易導致寒邪入侵肺部,引起感冒、發(fā)熱。
二法養(yǎng)肺氣
· 清晨慢跑:一天中養(yǎng)肺的最佳時間是早7點~9點,這時肺臟功能最強,最好此時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強健肺功能。如果沒時間,多做擴胸運動也可以。
· 熱水熏鼻: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水蒸氣,即可滋潤肺臟,每次10分鐘左右,可早晚各1次。
飲食養(yǎng)生
秋燥易傷津液,宜多選用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石榴、蓮藕、柿子、芝麻、鴨肉、山芋、板栗、芝麻、核桃、糯米、杏仁、淮山藥等,以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
家中可自制一些酸梅湯(用烏梅),當做飲料,老少咸宜。如果早晨起來感覺口干咽干,可喝點淡鹽水,晚上睡前可用海鹽泡腳。
秋季,菊香蟹肥,正是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不宜多吃,以免造成胃腸疾病。秋分正值中秋后,胃腸功能欠佳及患有“三高”人群,應盡量不食用高糖、高脂的月餅。
01
白蘿卜
白蘿卜性甘、平、味辛,歸肺脾經,有下氣消食、潤肺化痰,通便等功效,因其色白,屬金,入肺,故有利潤燥、溫潤止咳。
02
胡蘿卜
胡蘿卜味甘、性平,入肺、脾經。具有消食通便,潤肺化痰,補肝明目,清熱解毒等功效。
03
杏仁
杏仁是秋天的食材中難得既潤肺又健脾的一種了。
在《滇南本草》一書中有記載,杏仁"入脾、肺二經”,不僅如此,杏仁屬于眾多堅果的一種,這也就決定了比起水分,它更多的是油脂,不會像水液般輕易就被秋日里的燥氣裹挾帶走。
杏仁還擁有著大多堅果都有的特點,那就是溫暖。在《本草求真》中有記載,“杏仁,有發(fā)散風寒之能”,它性溫,天生就是寒涼的敵人,可以將體內的寒氣發(fā)散出去,不會讓寒意順著肺腑而來,損傷脾胃。
杏仁的溫和潤,并不是各自獨立工作的,而是互相幫助,執(zhí)手而行的伙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就說杏仁“能散能降”,在散去寒意的同時,還可以將體內的升騰而起燥氣降下去,所以,杏仁,是應對深秋涼燥之氣的最好食材之一。
【膳食推薦】
金玉羹
林洪食記《山家清洪》中記載的金玉羹。山藥栗子補脾腎,羊肉補陽,是演變自道家的養(yǎng)生方子。書中記載,山藥與栗各片截,以羊汁加料煮,名“金玉羹”。
食材:栗子50g,山藥100g(最好是懷山藥),羊肉150g
栗子搗碎,山藥削皮切片。把三種食材放在一起熬至羊肉爛。三種食材混在一起煮湯,補脾又補陽。
青蘿陳皮鴨湯
食材:青蘿卜200克,陳皮10克,老鴨250克。
做法:青蘿卜去皮切大塊,老鴨切塊后汆水,入青蘿卜、陳皮,加水燉熟,適量鹽調味出鍋。
功效:滋陰潤燥,養(yǎng)陰清肺
膏方填精益氣血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膏方可以很好為人們填補炎炎夏日耗傷的陰液和精血。
古人樸素的養(yǎng)生智慧,來源于對自然界的動植物在春天發(fā)芽、夏天生長,秋天收獲、冬天蟄藏現(xiàn)象的觀察。認為人是天地的產物,也要遵從天地的規(guī)律,要符合天地的大道理。幾千年來的實踐證明,秋冬是進補的好時機,進補放在秋冬是有道理的。
運動養(yǎng)生
由于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yǎng)階段,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騎自行車、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
經穴養(yǎng)生
選用蠟療敷肺俞穴,氣海穴。蠟療溫通經絡,補益肺腎。取相應穴位增強補益作用。
肺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是肺臟經氣輸注之處,與肺有直接的對應關系。具有理氣、平喘、宣肺等作用;也是肺臟的背俞穴,所以作為肺陽虛人群補陽的主要穴位。
氣海穴:所屬任脈,是溫陽強壯穴,與肺俞穴相配,有補火助陽的功效。
常按照海穴,滋潤喉嚨
方法:閉口不說話,點揉照海穴三到五分鐘,待口中津液出現(xiàn),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咽喉干癢疼痛可隨之緩解。
受燥邪侵襲,咽喉干癢疼痛,可激發(fā)腎中精氣,引水液上行,滋潤喉嚨,虛火得到腎水的滋潤則下行,疼痛自然就“水到病除”了。
金秋清有韻
天清一雁聞
風和氣爽丹桂香
風清露冷秋期半
春華秋實,云卷云舒。
愿我們的生活亦能恰如其“分”。
陰晴圓缺都休說,
且喜人間好時節(jié)。
回歸純凈自然本心,
清風明月兩相和。
黨委宣傳部
新媒體工作室&大學生通訊社
來源 | 一附院
排版 | 黨委宣傳部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