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彩生輝——打卡深圳市福田區(qū)梅林中學青花瓷博物館

深圳梅林中學
2021-2-03 00:14:22 文/饒陽 圖/高峰
摘自深圳+ 2021-01-17報道
2013年,梅林中學青花瓷博物館建于梅林中學A座5樓。
▲梅林中學青花瓷博物館
深晚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深圳學校在校園內建立博物館,讓校內學生能夠近距離感受博物館文化。不光如此,也有越來越多的深圳學校開設博物館課程,光南山區(qū)便已有16所博物館課程基地學校。當以往不食人間煙火的博物館“走”進深圳學校,兩者之間正產(chǎn)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
博物館進學校正悄然發(fā)生
當你登上梅林中學5樓,穿過一條過道,你會來到一個擁有164件、來自元明清三代的珍貴青花瓷藏品的博物館。倘若你走進博物館,一件件姿態(tài)各異、紋飾精美的青花瓷器像是在無聲地訴說著來自它們那個時代的故事。濃厚的藝術光輝和人文氣息會向你撲來,你大概率不會相信你實際上是在一所學校里。
▲梅林中學青花瓷博物館
梅林中學青花瓷博物館始建于2013年,館內面積1200平方米,博物館館藏的164件青花瓷全部來自于學校教師李廷貴的多年收藏。2019年11月21日,李廷貴在退休之際將自己珍藏的青花瓷藏品全部捐出。
2014年9月份,梅林中學美術教師、博物館負責人黃曉宇來到梅林中學任職。在她的印象中,在深圳學校內建立博物館,梅林中學是前列的。不光是深圳,據(jù)黃曉宇回憶:“當時我們把學校博物館課程的課題拿到省里甚至全國匯報,專家們都對這個很感興趣,也覺得特別新穎!
▲梅林中學青花瓷博物館
變化是能看到的。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深圳漸漸地有更多學校結合自身特色,開始在校內建立博物館。黃曉宇感覺,“確實是越來越多了!
▲梅林中學青花瓷博物館
依托博物館,學校開設諸多課程
2015年,梅林中學開設了五個層級課程的較為完備的美育體系,包括:藝術美育課程、學科美育課程、活動美育課程、基于“青花瓷博物館”平臺的綜合美育課程和人文美育課程,強化了學校美育育人功能,助力全體學生個全面發(fā)展。同時,自梅林中學青花瓷博物館建成,學校還開設了博物館素養(yǎng)校本課程《瓷器鑒賞》,旨在通過對瓷器的賞析,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校的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自主力,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等一系列綜合素養(yǎng);各學科與博物館課程進行整理和融合,并以此研發(fā)了梅林中學校本教材——基于“青花瓷博物館”為平臺的綜合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研究系列叢書《瓷器生輝》。
梅林中學校長馬敢飛認為,博物館為師生提供了一個集中性的人文活動場景。國家如今高度重視中華文化的教育表達,強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教育中的傳承,而文化的傳承需要場景體驗和實踐認知,學校的博物館給全校師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文化場域,讓各個學科都可以在這里得到人文內涵的互動和交融,讓師生獲得一個審美體驗和人文綜合學習的專門空間。
“依托博物館的資源開展研究性、項目式學習,對師生而言都是非常優(yōu)質的學習成長體驗。博物館本身代表的是經(jīng)過梳理整合的教育資源、深度貫通的思維體驗,與博物館的互動是一種真正意義的深度學習!瘪R敢飛稱。
越來越多的深圳學校開設博物館課程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開展學習,促進博物館資源與課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2020年10月份,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對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提出明確指導意見,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機制,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提升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效果。
“建設校園博物館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絕不是隨便堆放一些物品就可以稱得上是博物館!瘪R敢飛也認為,博物館中對于藏品的選擇、對知識體系的梳理、對學習內容的呈現(xiàn)、對互動方式的設計都有很高要求。遵循博物學以及各個學科的思想體系與學習邏輯來整合展陳內容,是開設學校博物館的重要前提。馬敢飛說:“這也要求我們必須要有一系列的課程和教學活動來發(fā)揮博物館的文化傳承和育人功能!
資料來源 深圳+記者 王宇
審核:唐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