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回眸 | 紅色初心永不變,人民銀行正風華

廣東金融學院
2021-12-14 18:07:10 文/邵菁 圖/洪雅萍
憶往昔崢嶸風云涌,看今朝峻嶺木蔥蘢。正值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推出黨史學習教育之黨史回眸欄目,讓我們浸潤于黨史這本教科書,回望黨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關鍵抉擇,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升起經濟上的“第二個太陽”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zhàn)場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但中國仍是國民黨一黨專政。抗戰(zhàn)后期,國民黨積極反共,消極抗戰(zhàn)。除了武裝上對共打壓,國民黨甚至對陜甘寧邊區(qū)實行經濟封鎖,1946年內戰(zhàn)爆發(fā)后,對共產黨的打壓更甚。
圖 | 1948年12月6日的《人民日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的消息(來源:人民日報)
當時,毛澤東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國民黨只想中國有他們一個太陽,我們偏要升起第二個太陽!币虼耍⒐伯a黨獨立領導的統(tǒng)一銀行,增強解放區(qū)的金融力量,升起經濟上的“第二個太陽”,已是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應運而生。
PART 1
應人民所需,為人民而辦
早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就曾在根據地陸續(xù)建立銀行,并發(fā)行自己的貨幣,但是一直受到國民黨法幣的打壓,邊區(qū)金融體系一直難以穩(wěn)定,根據地銀行在夾縫中艱難生存。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國共兩黨不僅在軍事上進行決戰(zhàn),同時也在經濟上進行對抗。當時,不同解放區(qū)的銀行都彼此獨立,貨幣不統(tǒng)一,各解放區(qū)的經濟狀況不盡相同,導致物價水平和貨幣的購買力千差萬別,甚至于不同解放區(qū)的貨幣也不能相互兌換。
圖|1948年人民銀行成立時辦公舊址(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
迫于國共內戰(zhàn)和解放全中國的大局所需,中共組建了華北財經辦事處,由董必武擔任經濟“總司令”。經過反復調研,董必武領導華北局確定了各解放區(qū)貨幣的兌換比價,抓住了統(tǒng)一貨幣的關鍵,為接下來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在董必武的指導下,華北財經辦事處從實際出發(fā),建立了貨幣兌換所,負責各解放區(qū)的貨幣兌換工作和物資調配工作。1947年8月1日,又根據中央的指示,擬定了《華北財經辦事處組織規(guī)程》,確定了八項任務,“籌建中央財政及銀行”便是其中之一。
圖丨1948年5月,華北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前身)成立合影(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我們共產黨辦中央銀行,是人民所需求的,是為人民而辦,用‘人民’二字可以表明它的性質,使它與國民黨辦的銀行區(qū)別開來!睉嗣袼,為人民而辦!這一人民至上的原則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認可,經各解放區(qū)的建議和研究決定,央行的名稱就確定為“中國人民銀行”。
圖|100元券 萬壽山圖(來源:京網)
建立中央銀行的根本目的,是發(fā)行共產黨自己的統(tǒng)一貨幣。在籌備工作中,南漢宸提議,將統(tǒng)一貨幣命名為“人民幣”,董必武當即表示贊同,“人民幣”這一名稱就這樣確立了下來。
1948年12月1日,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三大銀行合并的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成立,并發(fā)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在華北、華東、西北地區(qū)統(tǒng)一流通。
PART 2
瓦解“銀元風潮”,樹立權威地位
北平和平解放后,軍管會宣布暫停使用國民黨在先前發(fā)行的“金圓券”,以固定比價兌換成人民幣。然而,由于深受“金圓券”之害,群眾對人民幣并不十分信任,一些商家也囤積貨物,違背市場的正常運行。這都十分不利于共產黨政府統(tǒng)一貨幣,穩(wěn)定金融秩序。
為平抑物價,北平軍管會緊急調撥物資投入市場,控制物價,在解放軍進北平后更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的兌換力度,恢復市場秩序,逐步確立并鞏固了人民幣的本幣地位。
圖 | 上海解放(來源:中國共產黨網)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但無數上海家庭由于深受“金圓券”之害,已經對紙幣失去信心。加之一些國民黨特務也從中作亂,哄抬銀元,使得人民幣的推行受到了極大阻力,金融市場也愈發(fā)不穩(wěn)定。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政府對銀元采取徹底打擊的方針,禁止其在社會中流通。同時增強群眾動員,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并打擊銀元黑市交易。這些做法使人民幣的推行取得了良好成果,也為后續(xù)解放的城市提供了經驗之鑒。
圖|銀元 年代:1933年 尺寸:直徑3.9厘米 質地:銀(來源: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不僅在上海,幾乎所有剛解放的大城市,都發(fā)生過“銀元風潮”。各地有了經驗借鑒,紛紛采取相應措施推廣人民幣的使用。這使人民幣誕生后的首場戰(zhàn)役——銀元之戰(zhàn)取得了勝利,人民幣的權威地位也逐漸確立下來。
PART 3
新挑戰(zhàn),新機遇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政治體制的探索和對經濟建設的推進,使中國人民銀行的體系不斷完善,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家銀行。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政策,并優(yōu)先在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經濟發(fā)展的特殊政策。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促使中國人民銀行逐步從國家銀行過渡為中央銀行。相應的,國家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和治理機制也逐漸完善起來。
圖 | “一帶一路”區(qū)域人民幣使用率逐步提高(來源:經濟日報)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跌落,人民幣也一度大幅貶值。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國內疫情控制得當,復工復產井然有序。同時,政府以央行為載體加強宏觀調控,中國經濟迎來全面復蘇;而一些歐美國家由于疫情肆虐,經濟持續(xù)衰退。這些條件客觀上都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然而,人民幣國際化與美元全球化存在沖突,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金融領域不確定性增加,這給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
圖 | 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
但是,后疫情時代的到來也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美元困境加劇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難得的窗口;RCEP的簽署,給我國經濟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新興數字貨幣化對國際貨幣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所以,中國迫切需要提升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水平,規(guī)劃好人民幣的國際化路徑。只有以中國人民銀行為載體加強改革,不斷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才能持續(xù)深化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讓中國經濟在世界舞臺上更加行穩(wěn)致遠。
賡續(xù)央行基因,再創(chuàng)金融華章
建國70多年來,我國金融行業(yè)欣欣向榮,國家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指引了華南地區(qū)金融行業(yè)優(yōu)先面向世界發(fā)展,并取得歷史性的重大成就。廣東金融學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銀行華南分區(qū)行銀行學!,作為廣金學子,我們將繼承“央行基因”,以“明德、敏學、篤行、致遠”規(guī)范自身,繼往開來,再續(xù)華章!
圖| 廣東金融學院“融通天下”石頭(來源:廣東金融學院官網)
金融學子 意氣風發(fā)
廣闊的天地里將理想描畫
求真篤善 融通天下
我們邁著堅定的步伐向未來進發(fā)!
創(chuàng)作團隊
▼
來源|SOURCE
人民日報網中國金融新聞網 京網
中國共產黨網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經濟日報中國人民銀行網廣東金融學院官網
文案|WRITING
校新媒體中心陳俊曉余媛淳
排版|TYPESETTING
校新媒體中心 鄧靜雯
審校|PROOFREADING
初審 校新媒體中心許諾古仲意 劉淑坪
復審校新媒體中心盧燕玲
終審 鄭州
Copyright
熱文推薦
▼

黨史回眸 | 冰雪長津湖,鐵血鑄輝煌

黨史回眸 | 萬隆會議展大國風采

黨史回眸|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轉折
感謝關注廣金官微
支持廣金,請點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