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專業(yè)等你來pick——土木工程類

廣州大學
2021-9-26 23:31:42 文/馬詩云 圖/郝雪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
自全面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以來
廣州大學奮力拼搏,力爭上游
高水平大學建設跑出百米“加速度”
被譽為
中國近年來進步速度最快的大學之一
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
著力構建“理厚工精 文優(yōu)教特
交叉融合 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學科體系
以超常規(guī)舉措爭創(chuàng)一流學科
領風氣之先,得積淀之厚
小廣帶你走近
廣州大學研究生教育優(yōu)勢學科群
為你逐一揭曉
土木工程類、信息技術類
MBA、材料與化工類
網(wǎng)絡空間安全類學科專業(yè)
完成港珠澳大橋的橋梁減震隔震設計
助力嫦娥五號國家重大工程
……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類學科
秉承“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使命與基因
為大國工程保駕護航
一流學科、一流專業(yè)、一流師資、一流平臺
土木工程類學科數(shù)十年來
在廣州大學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
進步迅速 學科認可度高
院士領航 科研成果豐碩
土木工程類學科導師陣容強大
以周福霖等七位院士帶頭的導師團隊
教書育人、科研創(chuàng)新成果豐碩
勇于創(chuàng)新 科研捷報頻傳
一批又一批廣大土木人
披荊斬棘、蓬勃向上
活躍在時代潮頭
腳踏實地、埋頭奮進
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
優(yōu)勢平臺 支撐科研創(chuàng)新
人才孵化
離不開導師的言傳身教
以及學院優(yōu)越的科研平臺
土木工程類學科擁有優(yōu)良的科研與教學平臺,其中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 10 余個,國家/省級教學平臺 6 個,2020 年獲批國家級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與“111”引智計劃,未來將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安全+智慧運維創(chuàng)新樞紐實驗室平臺體系。
成果轉化 科研回饋社會
土深厚 木參天
人尚勤 和致遠
廣大土木工程類學科
強調科研與社會有機結合
為國家及地方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
責任與擔當,在此傳承
社會服務
近年來,以周福霖院士團隊為代表的土木工程學科團隊,為國家超高、超長、特大等疑難工程提供技術支持,多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如汶川震后重建、廣西第一高樓——南寧華潤大廈的施工監(jiān)測項目、廣州塔的抗震與風控制系統(tǒng)設計、港珠澳大橋橋隧工程與大連海灣大橋的研究與設計咨詢工作等,成為指導我國工程結構抗震減災分析與設計的尖端智庫。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周福霖院士團隊在工程減震控制領域作出了多項奠基性貢獻,完成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橋梁減震隔震設計,參與設計廣州塔抗震阻尼系統(tǒng),使我國成為世界防震科技前沿的“領跑者”。
劉海教授負責嫦娥五號月壤結構探測儀雷達數(shù)據(jù)處理和成像算法的研究工作,助力嫦娥五號國家重大工程。
廣大土木工程類學科 期待你的加入
土育成才根基,木擎大國棟梁
我們期待熱愛土木工程領域研究的你
與廣州大學土木工程類學科一起
傳承科研初心 投身大國重器
心系家國
與導師交流新想法
于稿紙上描摹新線條
于實驗室里探索新思路
邁向土木工程研究的廣闊天地
歡迎報讀廣州大學土木工程類研究生!
推薦閱讀
資料來源|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網(wǎng)
文案編輯|李瑩 陳俊宇
圖片制作| 江思霖 徐詠珩
圖文校對|李瑩
微信編輯 | 黃海燕
責任編輯|張芳 張曉琳 李志川 葉婉嫻 江思霖
廣州大學新媒體中心
若需轉載 歡迎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