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古代名人簡短事例推薦 作文素材積累

高考作文素材
2022/11/19
在許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學者的怪癖。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影響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yè),如愛因斯坦,愛迪生。是的,創(chuàng)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下面整理了一些關于工匠精神的作文素材。
古代工匠精神人物事跡摘抄1、張衡,南陽五圣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fā)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fā)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譽為"木圣"。
2、祖沖之,中國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一生鉆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方面。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
3、徐光啟,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徐光啟畢生致力于數學、天文、歷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
關于工匠精神的名人故事推薦明朝宋濂寫過一篇齊桓公責備工師翰的寓言故事。
工師翰就是一名工匠。宮殿壞了,要建新的,工師翰全權負責。
他先去伐木、用木排運出山,然后“麾眾徒,操剞劂斲之,運繩尺剫之”。五個月后,大功告成。
桓公一看,東宮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樹做的,不高興了,責備說:“這種樹一堆毛病,不密實,聞著臭,做成門檻什么的都不合格,何況要承重?”
工師翰假裝委屈,我把別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為桯,文磶以薦址,畫藻以奠井,堅堊以厚墉,陶甓以飾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樹湊數,不成想就被責備了。桓公給他講道理,宮殿就是靠柱子支撐的,“一楹蠹則傾隳”,怎么能行呢?
工師翰這時也講道理了,國家穩(wěn)固正如同宮殿穩(wěn)固,如果“眾壬進”,奸臣當道,能行嗎?桓公說肯定不行。
工師翰說,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遺其大”了,看看現在朝里掌權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開方,這四個都是什么人,“皆蠧矣”。
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齊國大治”。工師翰先故意露出破綻,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邏輯如工藝般嚴謹,進諫效果也就自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