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和普通本科的差距到底在哪?看完只想好好學習!轉給孩子

高考資源共享平臺
2022-2-22 18:40:24 文/齊浩然 圖/程瀟洋
985、211和普通本科有本質的區(qū)別嗎?答案是肯定的。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逐漸浮躁,“讀書無用論”的觀點被越來越多人接受,且逐漸低齡化。
不少人逐漸降低了對讀書的期許,認為名校也好,普本也罷,本質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優(yōu)秀的人依舊會脫穎而出。
但其實并非如此,名校與普本之差不一定體現在讀書上,也絕非只有成績之別。下面就用一組數據看看985/211和普通本科的區(qū)別。
關于就業(yè)
從以上兩張圖可以看出,不同水平高校畢業(yè)生期望的起始薪酬水平以及首份工作地點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
在調查中,能夠接受5000元以下起薪的985高校學生不到20%,而普通本科畢業(yè)的同學能接受這樣待遇的則超過65% 。
受訪的985高校學生中,近一半表示自己期望的首份工作地點是北上廣深特大城市,而普通本科學生選擇這幾個一線城市的比例則只有26%。
關于科研
從圖上可以看出,985/211院校的學生參加科研競賽及項目的比例都不低,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同學從來沒參加過科研。
而且這部分同學大多還是文史類的專業(yè),理工類學生完全沒參加過科研的同學實際上很少。
而普通本科高校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同學表示從未參加過科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學校提供的機會太少了。對于普通本科的同學們來說,他們所能夠經歷的機會以及資源都是比較匱乏的。
關于實習機會
不同水平的高校在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上表現相差甚遠。
從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院校,再到普通本科院校,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且有效的實習信息及機會的比例依次遞減,而普通本科院校在這方面的表現甚至還不如?啤
水平越高的大學舉辦職業(yè)規(guī)劃方面的講座活動越多,依次遞減。
很多普通本科院校在實習和就業(yè)指導方面,做得甚至還不如一部分?圃盒,對這部分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
這也就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為什么專科院校的資源雖然遠遠比不上本科院校,但相當一部分普通本科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競爭力往往比不過?粕
關于考研
在有考研意向的同學中,學校水平越高,報考外校的比例就越低。
關于選修課
普通本科院校的同學,認為自己學校開設的選修課質量非常高很少,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學校的選修課大都質量很一般,基本就是相當于入門了解。而985/211院校的同學對于這方面較為滿意。
相當一部分高校選修課質量低下的現狀,也是大學生對于選修課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的一大原因。
而在選課教務系統(tǒng)當中,普通本科高校有三分一選課季網站處于癱瘓狀態(tài),教務系統(tǒng)使用感差,也是一直被吐槽的原因。
普通人千萬別信“讀書無用論”
現在網絡上經常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聲音,有人說:“讀書有什么用,那個北大的畢業(yè)了不也去賣豬肉了嗎?”卻不知,他用自己的廣闊見識賣豬肉年入百萬。
還有人諷刺:“我的天,考上北大還回家種田!”殊不知,她用自己的專業(yè)能力開發(fā)了一項又一項試驗,年紀輕輕就名利雙收。
還有人舉例說什么國內各行各業(yè)大佬的逆襲事跡,但你知道他們大部分都畢業(yè)于國內外的各個名校嗎?
當然不缺乏個例,但千萬別因為一些個例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力。無論是進名校,普本,?,但求盡力而為,人生路上沒有那么多捷徑讓一個讀書少的人獲得成功,畢竟大部分人還是普通人,也沒有那么多天上掉下來的機遇。
名校與普通大學的本質差別
985名校與普通大學最本質的差別是:思維方式和做事標準。
我一直沒法清楚地描述這種差距,直到看了《精進》這本書中的一段話,描述得非常貼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huán)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么優(yōu)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huán)境,減少自身與環(huán)境的沖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huán)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fā)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學習時的感受。在北大,最讓我震撼的不是老師多牛、同學多聰明,而是一種大家都積極努力的氛圍。比如期末考試過后自習室依然燈火通明,上課永遠都人滿為患,課間20分鐘換教室時,學校里到處都是叼著面包奔跑的人。
每個人都毫無時間觀念地瘋狂學習,參加各種活動。在我眼里,他們永遠充滿了斗志,談起各種競賽和活動都特別興奮,每天從睜眼就忙得不可開交,到晚上一兩點睡覺都是常事。沒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沒人抱怨生活艱難,大家每天都忙得雞飛狗跳,但又特別開心的樣子。
我一直記得的,是這種從每個人身上散發(fā)出的生活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不由得帶動著我,雖然我跟他們差距很大,但也不斷激發(fā)我向他們看齊的標準。直到現在,我一直用我能見到的周圍最牛的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雖然也經常做不到,但這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總有很大進步。
其實每一個同學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懷著努力學習的心態(tài),一二三本都有好學生,也都有特別努力勤奮的人,但為什么走著走著就會消失一大半呢?
其實就是《精進》里的這幾句話:“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huán)境,減少自身與環(huán)境的沖突,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985、211名校雖然不能保你出類拔萃,前程似錦,但是卻在培養(yǎng)這三力方面有著更好的資源,更精英的人才隊伍和更優(yōu)越的人文環(huán)境。你接觸到的這些,會更催你奮進,會成為你逐夢路上的強大助力。
別再用讀書無用論麻木自己,
別再拿自制力差為懶惰開脫,
使勁踮腳夠一把,你會發(fā)現,
理想中那所大學的天花板,
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及那么遠。
寫在最后:
點亮“贊”和“在看”,加油!
了解更多 | 高考,請點擊下方名片 + 關注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文章來源-
【版權說明】文章來源:網絡。商務合作請在公眾號后臺回復“商務合作”。
●為什么要上名校?朋友圈2張對比照刺痛無數父母~
●“懶得考清華北大!”16歲廣東女孩口出狂言,后來考了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