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高中地理
2022/1/28
東南亞河流的主要作用是為城市提供水源,以及水力發(fā)電。東南亞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中南半島尤為明顯。其城市布局的形成原因最早期是因為用水的需要,其次是航運和電力的需要。
東南亞的主要河流有哪些1.紅河
越南北部主要河流,源出中國云南省西部。東南流穿過狹窄的深谷,進入越南北方地區(qū)(東京)后,穿過河內(nèi)注入東京灣,全長1,200公里。兩大支流瀘江和黑河分別從左、右岸匯入後,水量劇增,全年徑流不穩(wěn)定,雨季時高達每秒9,500立方公尺。該河因流經(jīng)紅土地帶時挾帶大量泥沙,水呈紅色,由此得名。紅河三角洲長150公里,寬80公里,面積約7,000平方公里,為人口稠密、農(nóng)業(yè)發(fā)達地區(qū)。三角洲北側的海防為河內(nèi)的外港。
2.湄公河
東南亞最長的河流,總長約4,350公里,流域總面積:81.1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十二大河,亞洲第七大河。發(fā)源于中國青海省,流經(jīng)西藏自治區(qū)與云南省,此后成為緬甸與老撾之間以及老撾與泰國之間的部分國際邊界,還流經(jīng)老撾、柬埔寨與越南,然后在胡志明市(西貢)南面注入南海。老撾首都萬象與柬埔寨首都金邊均在岸邊。湄公河約3/4的流域面積在其下游流經(jīng)的四國——老撾、泰國、柬埔寨與越南。
3.湄南河
中南半島大河,位于泰國境內(nèi)。又稱昭披耶河,被譽為“東方威尼斯”。源于泰國西北部的撣邦高原,上源由兩條自北向南的較大河流——賓河、難河匯成。兩河在那空沙旺匯合后,始稱湄南河。匯合不久從右岸分出最大支流素攀武里河,該河與干流平行,南流入曼谷灣。湄南河在分出支流后,繼續(xù)南流,縱穿泰國西南部,于曼谷附近入曼谷灣,注入太平洋。全長1352千米,流域面積17萬平方千米。主要靠雨水補給,6~9月雨季為汛期,受西南季風影響,年內(nèi)流量變化較大。因流經(jīng)山地,河水挾帶大量泥沙,致使河口每年向海延伸,洪水期河口平均流量達3500立方米/秒。河流兩側谷地較寬,被稱為中央谷地。谷地中沿岸平原廣闊,下游地區(qū)支流眾多、河網(wǎng)密布,是泰國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產(chǎn)稻米、玉米、棉花、甘蔗等。主要城市曼谷、吞武里位于河口地區(qū),是泰國最大工業(yè)、交通中心。自曼谷以下可通行海輪,河口上溯400千米可通航。
4.薩爾溫江
亞洲東南部河流,又名丹倫江,亞洲南部大河。長約2,400公里,為東南亞大河和緬甸最長河流。發(fā)源于西藏唐古剌山脈,經(jīng)中國云南流入緬甸,注入馬達班海灣。下游構成緬甸和泰國間約130公里國界線。源于中國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稱為那曲。離開源頭后改稱怒江,怒江上游在高原地區(qū),山勢較平坦,水量很大,水面較寬,流速不大;中游坡降大,水流湍急,形成高山深谷;下游雨水補充較多,山勢開闊,形成農(nóng)業(yè)區(qū),南流經(jīng)藏、滇入緬甸,始稱薩爾溫江,或丹倫江。入緬后,依次接納了左岸的南定河、南卡江,右岸的南登河、邦河等支流。干流縱穿緬甸東部,深切撣邦高原及南北向縱列山谷,谷深流急,是典型山地河流。下游部分河段為緬、泰界河。在毛淡棉附近,分西、南兩支入安達曼海的莫塔馬灣,并在河口處兩支流間形成比盧島。河長1660千米(不含中國境內(nèi)1540千米),流域面積20.5萬平方千米(不含中國境內(nèi)12萬平方千米),流量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年內(nèi)變化大。每年6~10月為雨季,河水暴漲,干濕季水位差15~30米。河口處年均流量8000立方米/秒。全河水力資源豐富。
東南亞的氣候特征東南亞地處熱帶,中南半島大部分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農(nóng)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地區(qū)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分布著茂密的熱帶雨林。農(nóng)作物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獲。10°N-10°S為熱帶雨林氣候;10°N-20°N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中南半島北部有小面積的高山高原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