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運動及其歷史意義是什么

高中歷史
2022/1/19
129運動又稱為129抗日救亡運動。129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129運動及其歷史意義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zhàn)。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來到。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zhàn)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129運動的歷史背景日本于1931年占領中國東北后,繼續(xù)向華北進發(fā)。1933年爆發(fā)長城抗戰(zhàn),熱河被日軍占領。1935年6 、7月間通過“秦土協定”控制察哈爾省。
同年10月指使殷汝耕在冀東建立“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國民黨政府準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對應這一局勢,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于8月1日,發(fā)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號召全國軍民團結抗日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