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孩子》:請愛自己,再去愛別人

學習方法輔導
2021-7-09 13:47:23 文/梁梓涵 圖/郝雪
《被忽視的孩子》
作者:【美】
喬尼絲·韋布&克里斯提娜·穆塞洛
正文
“
年少時期的情感忽視,是極其常見的事情,也許在成年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一句話,卻足以對孩子造成深刻的心理創(chuàng)傷。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古人亦有“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等名言流傳至今。
孩子的誕生,本是一張純潔的白紙,成長的一點一滴都有父母伴隨左右。
童年,對于人的一生而言最為重要。因為它是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從這里啟程。童年,有苦有樂,回憶起來,每個人都有話想說。
在這里,早冉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被忽視的孩子》。
這本書獨辟蹊徑,講述的是童年里那些被人忽略的不愉快經歷,所謂“情感忽視”。
按照作者的說法,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情感忽視,因為完美的父母并不存在,完美的童年也并不存在。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情感忽視究竟是什么?
1
遭遇情感忽視的孩子們
不知道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是否經歷過類似的事:
當你在學校被欺負后,傷痕累累、神情沮喪的回到家,卻沒有人關心你發(fā)生了什么;
當你考試得高分乞求表揚時,父母卻怪你為什么沒有拿第一名;
當你想和父母聊聊天的時候,他們卻讓你別來煩人……
這本書的作者,臨床心理學家喬尼絲·韋布博士提出了一個概念——童年情感忽視。
她總結了情感忽視的表現有多種形態(tài);蛟S在成人世界并不入眼的小事 ,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整個世界。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陷入自責和質疑:
“是不是我不夠好,爸媽才會這樣對我?”
“爸媽對我很好,是不是我太貪心,想要的太多了?”
慢慢地,孩子學會了封閉內心,不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爸媽覺得自己是個“乖巧又聽話的好孩子”就行了。
而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格外上心,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情感的訴求,他們只求孩子表現得“乖巧懂事”就萬事大吉。
殊不知,孩子已經放棄了表達的欲望,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便由此產生:
我的需求你敷衍,我的情緒你不關心。
這就導致很多孩子,明明父母雙全,卻是實實在在的“情感孤兒”。
2
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們
若將童年比作是一幢房子的地基,成年人則好比是整幢房子。
在一個有缺陷的地基上建成一幢房子,雖然房子看起來堅固牢靠,但如果地基是破裂、凹凸不平的,它將無法為房屋提供支撐和安全。
而父母不當的教養(yǎng)方式,正是在地基上留下缺陷的原因。
被忽視的孩子們總會長大,他們成年后表面看起來也很正常,但他們通常意識不到自身根基的結構缺陷,也不知道自己童年遭受的心理創(chuàng)傷仍在持續(xù)發(fā)揮作用。
地球上有70億人口,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盡相同的。但遭遇了情感忽視的孩子們,成年后都會出現某些相同的特征。
無論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難,他們都傾向于懷疑自己、譴責自己。
為什么別人看起來都比我快樂?
為什么我和父母不親近?
為什么我的性格這么讓人討厭?
我到底缺少了什么?
《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總結了12種造成情感忽視的父母,常見的包括專制型、放縱型、工作狂型等。
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關愛自己的孩子,卻往往無法顧及到孩子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
很多父母喜歡當著孩子的面說:
“隔壁某某家的小姚,這次考了年級第一”
“同事小麗家的孩子特別聽話”……
如此這般,好像“成績好”+“聽話”才是衡量一個孩子的標準,于是孩子不得不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在他們眼中,孩子不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個體,孩子只是自己生命的延伸,甚至是自己的所有物。
3
如何與孩子建立正確的情感連接?
《被忽視的孩子》作者喬尼絲·韋布博士認為,情感忽視的不幸在于它會自我傳播。
也就是說,當遭遇情感忽視的孩子們長大成人,為人父母后,同樣會不明白自己孩子的情緒,繼而讓自己的下一代也重蹈覆轍。
如果你也歷過父母對自己的情感忽視,當你也有了孩子,就更加有必要終結這種惡性循環(huán)。
而終結惡性循環(huán)的關鍵,就是成為一名健康的父母。
健康的父母有什么特征?
第一、和孩子建立情感連接。
父母跟孩子之間有著非常良好的情感連接,孩子遇到了情感的問題,遇到了情緒上出現的變化,他不會躲過父母,他不會不讓父母知道,這是連接的重要性。
第二、健康的父母視孩子為獨立的個體。
孩子不是你們的附屬品,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不要讓孩子來承擔父母的意愿。
第三、父母會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就是當孩子發(fā)出了情感的需求的時候,父母是有回應的。
睡前與孩子進行5分鐘的親子時間;
仔細聽孩子傾訴今天在學校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并發(fā)表溫和的言論;
開著臺燈,輕柔拍孩子的背,讓他慢慢入睡;
在孩子哭泣時摟住他;
……
這些或許微不足道的動作和小小細節(jié),都能和孩子建立情感的連接。
喬尼絲·韋布博士說:
當孩子提出情感需求,你盡全力去做了,孩子會換一種方式來愛你,因為他們能夠感覺到你在努力理解他們,能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幫助。
這是你能做到的最有成就感、也是最積極有愛的事物。
推薦視頻
點擊上方視頻號“宗爸家庭教育”
學習更多家庭育兒經驗
▍來源:本文系原創(chuàng),首發(fā)賬號中小學讀書會(ID:bssd04)。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