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易錯題+必考題,掌握拿高分!

三明樂學教育
2021-12-07 15:44:58 文/余宇昊 圖/蔡宇
戳藍字“三明樂學教育”關注我們哦!
------------樂學教育------------
提供小初高語、數(shù)、英各科學習資料
在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題目做錯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小升就結合小學數(shù)學里出錯率較高的幾個典型錯題,從概念理解不清、知識負遷移、粗心大意三方面來進行易錯題的分析并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概念理解不清楚類
題型一:計算題
錯誤示例:
(1)500÷25×4
=500÷(25×4)
=500÷100
=5
(2)34-16+14
=34-30
=4
錯題原因分析:
學生在學了簡便運算定律但還不太理解的基礎上,就亂套用定律,一看到題目,受數(shù)字干擾,只想到湊整,而忽略了簡便方法在這兩題中是否可行。例如第1題學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題先算了16+14等于30,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計算結果錯誤。
錯題解決對策:
(1)明確在乘除混合運算或在加減混合運算中,如果不具備簡便運算的條件,就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2)強調混合運算的計算步驟:仔細觀察題目;明確計算方法:能簡便的就用簡便方法計算,不能簡便的就按正確的計算方法計算。并掌握好運算順序。
題型二:判斷題
錯誤示例1:
3/100噸=3%噸(正確)
錯題原因分析:
百分數(shù)是“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的數(shù)!彼荒鼙硎緝蓴(shù)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不能表示某一具體數(shù)量。而學生正是由于對百分數(shù)的意義缺乏正確認識,所以導致這題判斷錯誤。
錯題解決對策:
(1)明確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的區(qū)別;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
(2)找一找生活中哪兒見到過用百分數(shù)來表示的,從而進一步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
錯誤示例2:
兩條射線可以組成一個角。(正確)
錯題原因分析:
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學生主要是對角的概念沒有正確理解。還有個原因是審題不仔細,沒有深入思考?吹接袃蓷l射線就以為可以組成一個角,而沒有考慮到頂點!
錯題解決策略:
(1)根據題意舉出反例,讓學生知道組成一個角還有一個必不可少條件是有頂點。
(2)回憶角的概念。強調要組成一個角必不可少的兩個條件:一個頂點、兩條射線。
(3)教育學生做題前要仔細審題,無論是簡單的還是難的題目都要深入多加思考,絕不能掉以輕心。
題型三:填空題
錯誤示例1:
兩個正方體的棱長比是1:3,這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比是1:3;體積比是1:9。
錯題原因分析:
這題是比的應用部分的內容。目的是考查學生根據正方體的棱長比求表面積和體積的比。所以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是關鍵。學生有的是因為忘記了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有的是因為對比的意義不理解,認為表面積比和棱長比相同,所以導致做錯。
錯題解決策略:
(1)鞏固理解比的意義及求比的方法。
(2)明確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
錯誤示例2:
甲班人數(shù)比乙班多2/5,乙班人數(shù)比甲班少2/5或3/5。
錯題原因分析:
學生把表示具體量25與表示倍數(shù)的2/5在意義上混同了。認為甲班人數(shù)比乙班人數(shù)多2/5就是乙班人數(shù)比甲班少2/5。對于數(shù)量與倍數(shù)不能區(qū)分。而且一會兒把甲班人數(shù)當成單位“1”,一會兒把乙班人數(shù)當成單位“1”,概念不清楚。
錯題解決策略:
(1)區(qū)分數(shù)量與倍數(shù)的不同。
(2)畫線段圖,建立直觀、形象的模型來幫助理解。
(3)明確把乙班人數(shù)看做單位“1”的量,于是甲班人數(shù)是:(1+2/5)=7/5.所以乙班人數(shù)比甲班人數(shù)少2/5÷7/5=2/7。
錯誤示例3:
把一根5/6米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長的1/6,每段長1/6 米。
錯題原因分析:
每段與全長之間的關系是1份和5份之間的關系,即每段占全長的1/5,5/6÷5=1/6米,每段長1/6米。本題考查分數(shù)的意義的理解和分數(shù)除法的運用, 學生沒有理解和掌握。所以因為分不清兩個問題的含義而把兩個答案混淆了。
錯題解決策略:
(1)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弄清楚兩個問題各自的含義。
(2)教育學生做題前要養(yǎng)成仔細審題、認真思考的習慣。
知識負遷移類
提醒一:計算題
錯誤示例1:
0.9+0.1-0.9+0.1 =1-1 =0
錯題原因分析:
一看到例題,學生就想到a×b-c×d形式的題目,就亂套用定律,只想到湊整,而忽略了是否可行。
錯題解決策略:
(1)明確在加減混合運算中,如果不具備簡便運算的因素,就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所以本題答案應該是0.2。
(2)強調混合運算的計算步驟:仔細觀察題目;明確計算方法:能簡便的用簡便方法計算,不能簡便的按正確的計算方法計算。并會說運算順序。
題型二:選擇題
錯誤示例:
400÷18=22余4,如果被除數(shù)與除數(shù)都擴大到原來的100倍,那么結果是( A )
A.商22余4 B.商22余400 C.商2200余400
錯題原因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與商不變性質有關的知識。被除數(shù)、除數(shù)都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后,商不變,但余數(shù)也擴大到了原來的100倍,想要得到原來的余數(shù),需要縮小到原來的100倍。而學生誤認為商不變余數(shù)也不變,所以錯選A,正確答案應該選B。
錯題解決策略:
驗算。請學生用答案A的商乘除數(shù)加余數(shù)檢驗是否等于被除數(shù)。很容易發(fā)現(xiàn)選A是錯誤的。
題型三:填空題
錯誤示例:
4/11的分子加上8,要使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分母應加上8。
錯題原因分析:
學生由于對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理解錯誤,把分子、分母同時乘一個相同的數(shù)與同時加上一個相同的數(shù)這兩個概念混同,錯誤地認為分子也應該加上8。
錯題解決策略:
(1)請學生將4/11與答案12/19進行大小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分數(shù)大小變了,從而引發(fā)對答案正確與否的思考。本題答案應該為22。
(2)理解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
粗心大意類
題型一:計算題
錯誤示例:
7÷7/9-7/9÷7 =1-1 =0
錯題原因分析:
本題是考查學生分數(shù)四則運算。兩個除法算式中都是7和7/9這兩個數(shù),由于粗心大意,會認為它們商是相等的。于是等到“1-1=0”的錯誤答案。
錯題解決策略:
教育學生做題前要仔細審題,無論是簡單的還是難的題目都要多加思考,絕不能掉以輕心。
題型二:填空題
錯誤示例:
一座鐘時針長3厘米,它的尖端在一晝夜里走過的路程是18.84厘米。
錯題原因分析:
這題是考查圓的周長。學生知道要利用求圓的周長這一知識點來解決,但對“一晝夜”這詞不理解或是沒有仔細審題,因此只計算了時針轉一圈所經過的周長,最終導致結果錯誤,答案應該是37.68厘米。
錯題解決策略:
(1)請學生仔細讀題并解釋“一晝夜”的含義。
(2)提出要求:做題前要仔細審題和理解。
------------樂學教育------------
提供小學語、數(shù)、英各科學習資料
圖文音視頻素材來源網絡,本公眾號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微信公眾平臺:“三明樂學教育”商務微信:173****2223
請點個在看,謝謝鼓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