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園 | 你的文明小貼士已送達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2021-11-29 15:05:42 文/張梓涵 圖/賈翔
文明是什么?
文,是溫文爾雅、文質彬彬的誠毅學子;
明,是山明水秀、明窗凈幾的誠毅校園;
校園倡文明,文明靠師生
文明校園的創(chuàng)建與我們息息相關
爭創(chuàng)文明校園
我們“毅”直在行動……
///
一、創(chuàng)建文明環(huán)境,塑造文明學子
養(yǎng)成良好習慣,上課專心聽講,課間文明休息,營造文明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做文明學子。自覺維護校園衛(wèi)生,保護校園美好環(huán)境。
文明小貼士:
1. 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
2. 不破壞公共設施,不隨地吐痰。
3. 自覺做好垃圾分類,不亂丟垃圾,保護環(huán)境整潔。
///
二、文明建筑,承載萬千希望
以文化建筑為本,培育文明誠毅學子。誠毅圖書館是國內(nèi)第一家建成RFID智能館藏管理系統(tǒng)的圖書館,在這座文明建筑里,誠毅學子沉淀自我,放飛夢想。
文明小貼士:
1. 文明借閱書籍。
2. 圖書館內(nèi)保持安靜。
3. 圖書館內(nèi)不占座,合理使用公共資源。
///
三、傳承校園文化,弘揚嘉庚精神
“誠以待人,毅以處事”,誠毅學子銘記于心。步行于“嘉庚長廊”,學習嘉庚文化,弘揚“誠毅”校訓精神,誠毅學子們義不容辭。
文明小貼士:
1. 學習陳嘉庚語錄,弘揚嘉庚精神。
2. 牢記“誠毅”校訓。
///
四、樹師德師風,做“文明教師”
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為人師表,應樹立優(yōu)秀的師德師風,做到“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
文明小貼士:
1. 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愛護學生。
2. 加強個人自身建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涵養(yǎng)與科學文化素質。
///
五、文明用車,用之有度文明小貼士
養(yǎng)成良好的用車習慣,文明用車,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這一抹亮麗的“青桔綠”。
文明小貼士:
1.按照規(guī)定地點停放,拒絕亂停亂放。
2.不故意損壞車輛,不給車輛私自上鎖。
///
六、崇尚勤儉,厲行節(jié)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珍惜糧食;節(jié)約用電,科學用電;珍惜生命之源,節(jié)約用水,“關”住點點滴滴。
文明小貼士:
1. 珍惜糧食,絕不浪費,踐行光盤行動。
2. 人走燈滅,避免“長明燈”。
3. 一水多用,合理利用水資源。
///
七、文明疫情防控,有你有我
良好的疫情防控為文明校園的建設保駕護航,在疫情在國內(nèi)外蔓延的當下,學院不斷優(yōu)化疫情防控舉措,常態(tài)化貫徹在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要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各項要求,積極有序參與、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文明小貼士:
1. 師生佩戴口罩,做好體溫監(jiān)測和每日健康打卡。
2. 日常勤洗手,注意個人衛(wèi)生。
3. 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人與人之間保持一米距離。
///
八、遵中國禮儀,建文明誠毅
華夏禮儀,修德砥行。文明用語,謙遜有德,彬彬有禮;文明出行,遵守交通規(guī)則;文明待人,尊師敬長,友愛伙伴。泱泱華夏,是“禮儀之邦”,而美麗誠毅,需要我們共同守禮儀,創(chuàng)文明,讓文明之光永遠閃耀。
文明小貼士:
1. 與人交談應以“好”字開頭,“請”字優(yōu)先,“謝謝”“再見”結尾。
2. 紅燈停,綠燈行,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
九、涵養(yǎng)品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钡赖率且环N文明,需要我們不斷發(fā)揚;道德是一種力量,需要我們共同傳遞。讓我們沐浴在崇德的春風里,共同走進文明校園。
文明小貼士:
1. 認真學習思政課程,將理論知識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2. 自覺遵紀守法,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文明公民。
3. 積極參與“青年大學習”等教育活動,提高思想境界。
///
十、弘揚正氣,樹立校園文明新風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全體師生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的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向時代楷模和模范先鋒們學習,爭做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文明小貼士:
1. 向優(yōu)秀致敬,與榜樣同行。
2. 爭做志愿者,服務學校,服務社會。
///
文明誠毅,行在你我,功在亦你我。文明校園的創(chuàng)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這需要誠毅所有師生們的共同努力,攜手并進。讓我們行動起來,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共建文明校園,爭創(chuàng)一流誠毅!我們“毅”直在路上!
-END-
歡迎關注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新聞中心記者團出品
文 |朱嘉瑜 汪舒曼
圖片設計 |章師儀
圖 | 蔡萍儀 王佳鑫 陳佳慧 鄭東純 丁雨泓
張志明楊藝 李蘭蘭
編輯 | 蔣瑜
校對 | 徐芹
責任編輯 | 蘇昭妹
審核 | 黨委宣傳部